
自2013年5月開始,《論盡》開始發行紙本月刊,力求豐富多樣,其中包括專題報道、時事分析、藝文評論、人物專訪及特約專欄等。我們秉持著獨立、公正、客觀的原則,對社會事件和議題進行深入探討和分析,為讀者提供不同的觀點和思考。我們深信媒體的力量,希望通過我們的報導,為澳門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指尖敲動電腦鍵盤,不足一秒,整個音樂世界便成為我們的收藏:遠至古典音樂,近至獨立樂隊的最新作品,搜索引擎全為我們一一呈上,只待我們的指尖觸碰,翻其牌子。但當我們彈指之間便可隨時隨地自由搜羅任何歌⋯
Evade 的創立始於2004年夏天的一場音樂比賽,Brandon和Sonia不約而同被同學找去彈結他和唱歌,賽後,因為喜歡的音樂風格相近而繼續一起玩音樂,直至一年多後鼓手升學而暫停,重新思考音⋯
在某年一次拍攝「六四」記錄片的過程中,認識了Achun,知道他是一位音樂製作人,也聽過他的一些作品。後來因為各種原因,聯繫漸疏,只是偶爾看見他在區域性的音樂會海報上出現,後來更聽見他在上海發展⋯
兒童偶劇《石頭雨.海之歌》 足跡 29 / 05 – 01 / 06 舊法院大樓 整件事源於2012年的「送海:海洋文化交流計劃」,那次做 了十多場面對小學、幼稚園的海洋繪本工作坊⋯
小毅(化名)是一名在囚人士,剛剛成年的時候犯事入獄,結果在監獄度過了十年本應是光輝的青蔥歲月。回顧這不易走過的十個年頭,小毅坦言:「我不喜歡整輩子都留在監獄,但我這輩子也不會忘記監獄。」 在獄中⋯
澳門監獄監務事務廳長吳銳安,回顧十七年「入冊生涯」(在監獄工作的日子),他認為監獄雖然很明確是一個「剝奪在囚人自由,但同時協助其重返社會(的地方)。」他指回歸前後的監獄,整體上沒有大變化,但協助⋯
「當然,囚友在刑滿後,若得到家人的接納的話,情況會好些。有些囚友想法好單純,認為社會、家人或朋友無論如何都會一直接納他們,其實不然。不少囚友,尤其是那些因為吸毒而被判入獄,通常和家人的關係不太好⋯
「善導宿舍服務主要協助更生人士去適應,先讓他們有短暫的棲身之處。有些更生人士即使想回家,但其家人未必能立即接受他們。有時家人即使想接受他們,都未必懂得如何重新接受他們。這樣的話,大家都需要一段時⋯
回歸前開始擔任社會重返廳社工的鄧麗冰表示,回歸前重返廳的服務以葡文為主,連輔導語言都以葡文進行,現在大家都轉用中文溝通,更生人士感到更親切。 重返廳主要協助本澳居民,也會協助外籍人士刑滿後返回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