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梁慶記仙姐:即使冇生意 見下街坊打下招呼都開心 2021年01月30日|文:記者小聚

梁慶記已有八十年歷史,仙姐是掌舵人,但她喜歡被稱呼為「麵姐」,笑稱是因為賣了幾十年麵食,街坊都知道她是賣麵的。「條街個個認識,幾十年街坊,大家都叫係叫我麵姐」。年過半百的仙姐是梁慶記第三代經營者⋯

攻上波斯光明頂(六)—— 拉什特  2018年08月22日|文:小昭 

上次說過伊朗的紐結糖。今日談談在伊朗其他美食。  澳門是「創意城市.美食之都」,話說伊朗北部的拉什特(Rasht)也一樣是。據維基百科所述,全球有13種氣候,在伊朗境內就能找到11種。可以想象⋯

2017年11月,澳門獲聯合國教科文評為創意城市網絡的美食之都,官方文宣大吹大擂,但民間卻一片批評指現時餐館有多差,餸菜有多難吃。人們期望傳承老店,保持小城食品特色,業界則想要大展鴻圖。
其實,聯合國才不管你有多難吃 2017年12月27日|文:論盡者言

2017年11月,澳門獲聯合國教科文評為創意城市網絡的美食之都,官方文宣大吹大擂,但民間卻一片批評指現時餐館有多差,餸菜有多難吃。人們期望傳承老店,保持小城食品特色,業界則想要大展鴻圖。 但其實⋯

巴西|貝倫(BELÉM)
其他美食之都做緊乜 2017年12月27日|文:論盡

巴西|貝倫(BELÉM):成立美食及生態多樣性國際中心完善與飲食有關的科技、培訓、服務,希望令城市成為全球食物科技及創新的新模式。又開設美食博物館、Farm-to-Table(農場到餐桌)餐廳等⋯

榮甡蠔油莊於1902年開業。2015年,第三代傳人曾溥洲先生逝世,開業逾一個世紀的榮甡蠔油亦宣告結業。
本地蠔油曾名震世博 孫中山都話正​ 漁農業褪色 美食獨特不復當年? 2017年12月27日|文:論盡

名曰「濠江」(蠔江),澳門本來就是產蠔之地,不讓「橫琴蠔」專美。用本地蠔出品的蠔油更是享譽全球。1934年,澳葡政府就曾將本地榮甡蠔油莊出品的蠔油帶到世界博覽。據講,國父孫中山先生亦是榮甡蠔油莊⋯

六國飯店 (攝於天鴿風災後) 。
林發欽:美食博物館有助深挖飲食文化 2017年12月27日|文:論盡

澳門口述歷史協會會長林發欽認為,澳門可以有一座美食博物館。 「來到今天我們完全有條件思考。我們的城市形象及城市功能定位現時很清晰,我們是歷史名城,歷史文化旅遊城市,我們常強調有多類型的小型主題博⋯

Christine 是雲霓文化藝術傳播協會的負責人。今年四月出版了澳門土生葡菜烹調繪本《Colors in the Pot》。此書結合了本地土生葡人Cecilia Jorge的十道菜式,及華裔藝術工作者Julia的水彩畫而成。
繪本╳土生葡菜 用色彩推廣澳門好滋味 2017年12月27日|文:論盡

Christine的丈夫是葡國人。「我從來都沒去過葡國。初相識就帶他去吃『葡國菜』,結果他說葡國菜都不是這樣,這些是澳門菜。」分別在哪?「主要是肉類,他們沒有有免治,也沒有鹹蝦酸子豬肉。(正宗⋯

Shadow以故事繪本記錄了澳門另一種美味。
街頭美味消失 不只是味道 澳門精神買少見少 2017年12月27日|文:論盡

J與Shadow也以故事繪本記錄了澳門另一種美味——蛋茶。合作源於一次藝術工作坊,J寫了蛋茶小販的故事,Shadow選了此文本作畫,兩人後來決定將繪本出版。 消失的味道 消失的堅持 「蛋茶伯伯是⋯

澳門冰鮮不敵內地新鮮 美食討論氣氛欠奉 網上食評人:我都應該要退休 2017年12月27日|文:論盡

「現在會出大陸食,因為(澳門)雞冇雞味,雪雞又唔好食,出大陸真係新嘅天地,啲嘢新鮮,係唔同。」網上食評人One Man 坦言,現時澳門外出用餐的「中伏率」高,欠缺新鮮食材亦令菜式味道的吸引力大減⋯

西菜麵飽公會前理事長、現任常務理事梁全(左),現任理事長謝志威。
西菜麵包公會:廚師欠專業地位 難引新人入行 2017年12月27日|文:論盡

老說澳門味道有傳承問題。但為何大廚都不想自己下一代入行? 「辛苦呀。」西菜麵飽公會前理事長、現任常務理事梁全笑道。現任理事長謝志威補充,「做父母的,仔女讀咗咁多書,有咁嘅學歷,點會俾佢做廚房?加⋯

做夠五十年 營地街碟仔糕過年後榮休 2017年11月26日|文:論盡採訪組

位於營地大街的明記「碟仔糕」營業近五十載,將於農曆年底榮休,一眾街坊大嘆不捨。1967年開業,即「一二.三事件」後一年,與香港六七暴動、TVB開台同年。「全都有紀錄。我三十五歲做到今年八十五歲⋯

展場內模仿美式餐廳以往的格局
美食之都的美食文化 2016年07月31日|文:草草/圖:草草

澳門準備申請「美食之都」的銜頭。BRAVO!此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轄下的「創意城市」中的其中一項。據官方網站顯示,「美食之都」的英文是 Gastronomy,即食物文化的研究。當中不只是Foo⋯

牛油糕
只為留住百年不變味道:一塊牛油糕的故事 2013年12月27日|文:黑黑

一直不能忘記這樣的畫面:小時候過年前幾天,阿婆開始忙過不停,包括刨蘿蔔、剁碎各種食材,包煎堆、角仔,做蘿蔔糕、炸蛋散,還要劏雞煮雞,等着供奉不同神明。我們小孩只能看和幫忙,全部要等過年拜神後才能⋯

曾為電視台拍攝美食節目的老陳亦認為,現時太多媒體推介食肆對讀者及觀眾亦不一定有益。這也是當初他跟電視台監製辭拍節目的原因之一。「澳廣視有一個(美食節目),現在還多了一個講夜晚嘅嘢食;澳門電台也有一個;以前只有澳門日報食經,而家有埋力報;雜誌有SODA,網上有『好傳媒』。」「澳門太細,好嘅嘢食調返轉頭流失緊。但咁多媒體定期要介紹,好似交數咁,其實唔夠做,一定迫住一有新鋪便要介紹。好多時鋪頭得綽頭,做得唔好、唔正宗,但要交數,只要佢地比較得意都要做左先。唔係中唔中伏咁簡單,而係吸收左錯的觀念。例如某個國家菜式, 它可能唔對路,或者老闆吹水話正宗,媒體又信了,或者未必信, 但因為冇嘢好寫。讀者睇完又以為正宗,從飲食文化來說會令他們觀念更加錯。」
讓「消失」發生的力量:專訪飲食專欄作家老陳 2013年12月27日|文:黑潮

「以前澳門的食肆,如果出品味道不好可能很難立足。客人覺得我大把有得揀。但現在情況倒過來。食到不難吃的已經很慶幸。」對於澳門現時的餐廳水準,飲食專欄作家老陳下了這樣的評語。這是澳門人的責任﹖「因為⋯

琛哥說︰「廚師和藝術家都一樣,存在不值錢,吃不到至珍貴!」
「情琛」終究敵不過租金? 2013年12月27日|文:黑古勒突

「資源夠,材料靚,乾淨企理同埋用心做,出來的食物一定係好嘢!」雖然琛哥已經不再經營餐廳,但一講起食物,他始終熱誠不減,一副星級大廚的模樣。事實上,在不到半年之前,他才結束了苦心經營約七年的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