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
閱讀‧越讀‧悅讀 ──我的閱讀傳承之旅 2015年05月21日|文:蔡梓瑜

大哥於年前往生了,留給我最寶貴的財產是閱讀。小時候,與大哥同房,他愛閱讀,舉凡《讀者文摘》、《紅旗》雜誌、《毛澤東選集》等都愛讀。大哥不善執拾,書報經常四散,我看不過眼,自告奮勇當打雜。有一次⋯

閱讀「家」 2015年05月21日|文:蔡文凡

3歲以前的家,我記得的不多,但我仍然記得3歲的家有書。那是一套中國經典白話小說系列,深藍色的精裝書,大概是12本,有《三國演義》、《西遊記》、《儒林外史》、「三言」等。 3歲以後,給我最深刻印象⋯

我的閱讀心得 2015年05月21日|文:鄺菁誼(澳門培正中學初中一年級)

我喜歡書本,原因是可以在書本裡看到不同的故事,書本是我的良師益友,陪伴我一起成長。讀幼稚園的時候我最喜歡看的書是喜羊羊和灰太狼,灰太狼的角色永遠都是代表壞分子。 從小我便喜歡看書,為什麼要看書呢⋯

權力是怎樣運作的? 2014年03月13日|文:論盡者言

論盡媒體及澳門觀察報在二月中舉辦了一場關於本地大學聯招的論壇,其中一位講者引用了傅柯的理論來分析考試與知識的關係。傅柯關於知識和權力的系譜學分析方法,是當代人文社會領域的重要理論工具。尤其本期封⋯

把脈澳門教育 2013年12月10日|文:豆苗

對於自幼在中國大陸受教育的我來說,澳門的教育自有它新鮮有趣且較優越的地方:學生不用從早到晚困在學校,有更多參與社會的機會,課外活動也更為豐富;教學的方式較為多元化,如文科的功課常採用小組報告的形⋯

(圖片來源:Jess (2013), Finding Good Books to Read: How-To, jessmountifield.co.uk )
新老師手記:罪惡感的極限 2013年12月10日|文:馬竇

四個月前,我踏進校園、執起教鞭的第一日。同事跟我聊到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她說,永遠別跟同事說「那個學生其實沒那麼壞」。因為,這句話幾乎就等於是在暗示:「只是你不懂教而已。」 然而,大概是新老師的⋯

插畫:〈吃掉想像力的教育〉,袁志偉
「甚麼故事能夠代表我?」──談文學教育的理性趨向 2013年12月10日|文:川井深一

覺醒之路 現代教育存在各種光怪陸離的風景:例如沒有夢想的人,在舞台上說著夢想的事;人被編號,以便在打卡、點名、打卡之中獲得產值(而非個人價值);例如企業或政治權力介入,鼓吹「辦學是一種企業化經營⋯

缺失的審美教學 (下) 2013年03月5日|文:弘玉

我們一般稱書寫採用的文字和說話選取的言語為「語言」,準確一點說是「文字語言」。 不論是書面語還是口語,文字語言是推理形式符號體系的人類溝通工具,因為我們是通過結合一個「文字符號」單位和一個「語音⋯

缺失的審美教學 (上) 2013年02月6日|文:弘玉

當被要求編寫一個正規的教案時,今天不少學校藝術科教師會列出知識、情意和技能的教學目標 (當代更重視學生主體參與的課堂活動學習結果,把面向教師以他的教學行為為目標的陳述模式,改以呈現學生主體性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