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門位列全球最高「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地區之一,政府庫房水浸,居民福利相對完善,理應是一個福地。但繁華背後,卻有很多貧困家庭,沒法直接享受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成果。論盡媒體邀請到一位已屆退休⋯
澳門博彩業的蓬勃發展,為政府帶來每年逾千億的財政收入。然而,對於各種民生問題,政府卻往往束手無策,令市民的怨氣與日俱。為何澳門這樣一個小城市,要解決民怨的問題卻如此困難呢?時事評論員蘇文欣說︰⋯
澳門自回歸以來,致力發展成為一個博彩天堂。各種光鮮亮麗的經濟資料,使澳門小城一次又一次地成為全球焦點。根據世界銀行的資料,澳門人均生產總值(GDP)達91,376萬美元,已成為全球人均財富最高地⋯
二零一四年只過去了一半,但我們已經可以肯定,今年是絕不平凡的一年。今年三、四月,台灣先有反服貿引起的「太陽花學運」;五月,澳門小城首次出現兩萬人上街及近萬人包圍立法會的「光輝五月」反離補法案運動⋯
對長大的社區感到陌生 「李生李太早!」,一個陽光明媚的周末早上,大廈管理看更笑容可鞠地朝我倆夫婦打招呼。她是一位已白髮鬢鬢的老婦人,約三年前隨家人從內地投資移民來澳定居,因在家無所事事,遂到管理⋯
澳門明愛總幹事潘志明指十年前市民尤其低收入群在面對高失業率、「沙士」恐慌時「擔心自己冇將來,但而家擔心子女冇將來」。對於澳門的低收入群尤其「夾心階層」,不但沒有資格享有公屋同時又排除於政府的⋯
零九年筆者開始離家獨居,當年租金相較以往已不便宜,一單房(俗稱劏房)約一千多元,一般一千五百元以下有交易。舊樓一房一廳近三千多元,二房一廳近四千多或以上。但時至今日,千五元,恐怕只能租得一車位⋯
在早前臺灣反服務運動的一連串百花齊放的論述中,有一篇以澳門作例子題為《從澳門簽了CEPA人均衝到全球第四高背後的真相,戳破馬英九簽署服貿台灣會好的謊言!》被轉貼到社交網站上並引起一些澳門網友的討⋯
三年前,小潭山閒置土地興建超高樓事件引發社會熱烈討論,多個團體以藝術、公投等方式要求特區政府擱置甚至收回該閒置土地,令澳門市民了解到土地發展所帶來對山體及自然環境的破壞。 事件的起因 二零一一年⋯
上年五月,有市民自發組織「守護路環」簽名收集行動,希望特區政府及地產發展商暫緩路環田畔街發展項目。簽名行動引起社會關注及反思山體保育以及城市發展之間的平衡,三次的收集行動收到六千多名市民、包括四⋯
參考資料:環境保護局、《正報》、《華僑報》、澳門電台、澳門公民力量網站、陳明金施家倫宋碧琪議員服務網、維基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