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k

搵食難

「就業是重中之重!」這句話不僅是澳門人的心聲,亦是當前社會的現實寫照。無論是為了供車、供樓、養家糊口,還是年輕人追求獨立生活,一份穩定收入的全職工作是生活的支柱。在日復一日的忙碌中,穩定的工作讓人感到安心,至少不必擔心「手停口停」。

然而,疫情過後,澳門的就業市場發生深刻變化。面試要求多且苛刻、外僱競爭、派遣及兼職「常態化」等,在這種激烈的競爭環境下,每個求職者都不得不「爭崩頭」以求一份理想工作。就目前本地的就業狀況以一句概之:搵食艱難。

疫情對本澳經濟造成嚴重衝擊,許多市民在疫情期間失業或收入減少。雖然近期經濟逐步復甦,但仍遠未達到疫情前水平。正所謂「今時唔同往日」,較為理想的全職工作如流星般稍縱即逝。求職過程快則數月,慢則逾年。

路氹金光大道一帶。

事實上,不同年齡人士求職歷程皆不易,剛畢業的人被指缺乏經驗;中年待業的人雖有經驗惟被嫌老。求職者總在年齡限制和技能轉型壓力之間無限輪迴。

本澳勞動市場長期依賴外僱,特別是在博彩、酒店和建築等行業,而且外僱佔據不少全職崗位。外僱數量有增無減則進一步加劇本地人的求職困難,社會有意見常指當局任由「外僱做全職,本地人做兼職」的現象成常態。這不僅影響本地人的就業機會,也讓許多人對未來感到迷茫。

在全職工作難尋的情況下,許多市民轉而依靠兼職或「炒散」(由中介公司派遣的臨時工作)維持生計。為了應對生活開支,不少人同時身兼數職,生活節奏緊張且充滿不確定性。部分大企業會將基層勞動需求外判給中介公司,通過派遣制招聘散工或長期兼職員工。這種模式為企業提供靈活的人力調配,但對勞動者而言,卻意味著收入不穩定和權益保障不足。

現時中介公司在勞動市場所擔任的角色日益重要,為企業提供從招聘、面試到薪資發放、社保繳納等一站式服務,幫助企業快速篩選和調配人力。然而,中介的招聘訊息往往帶有年齡、性別等限制條件,甚至明確標註「長期兼職」,求職者的選擇空間受到壓縮。派遣僱員需要在不同工作場所間奔波,成為「新常態」下的生存方式。

澳門就業市場的一大矛盾在於,企業對穩定、熟練人力的需求顯而易見,但部分全職崗位卻逐漸由兼職或臨時工取代。許多原本需要長期投入的職位,如今被轉化為按時薪計算的「長期兼職」或「炒散」。這種趨勢讓本地人淪為「補充外僱不足的後備軍」,亦削弱其專業的發展空間。「五花百門」的聘用方式短期或可省下經營成本,長期必然有損企業本身的發展以及影響就業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長期兼職與「炒散」有所不同。長期兼職通常為同一僱主工作,有固定的工作天數和時數,並受《勞動關係法》保障。然而,在派遣制下,勞工的權益保障仍存在漏洞。中介公司往往優先考慮企業利益,員工的福利待遇(如年假、醫療保險)與正式員工相比差距明顯。

本澳就業市場正處於轉型期,外僱競爭、兼職和派遣漸「常態化」,讓本地求職者面臨諸多挑戰。要改善這一局面,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當局須完善外僱政策,保障本地人優先就業,同時加強對中介公司的監管,確保勞工權益;企業亦應承擔更多社會責任,減少對派遣制的過度依賴;中介公司則需提高透明度,規範招聘流程,保障員工的合法權益;對於求職者而言,適應就業及經濟環境變化的同時,也應積極提升自身技能,增強市場競爭力。

澳門作為小型開放經濟體,勞動市場深受全球和區域經濟的影響,唯有當局有效的政策,企業盡社會責任及個人努力,「就業是重中之重」才有機會實現,本地人才可在穩定工作下,過上尊嚴的生活。

由於銀行戶口暫時停用,收款現僅接受現金或 Patreon 訂閱支持,感謝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