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k

桶裝水驗出菌超標 事隔20日市政署才公佈 「澳純」遭暫除「M嘜」認證

「澳純」飲用水由米瑞安公司生產(截自米瑞安公司官網)

日前網上有意見揭發供應政府部門所用的「澳純」桶裝蒸餾水疑含病菌超標,市政署在本(6)月20日發稿公佈真有其事,已勒令生產商回收有問題批次並整改設備。然而,據生產商米瑞安集團有限公司所指出,6月1日在市政署見證及安排下,銷毀異常批次的桶裝水,即距市政署公佈事件足足有20日。

另外,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下稱生產力中心)今(23)日公佈暫停「澳純」的「M嘜」產品優質認證資格。

採購329,662桶桶裝水 約741萬元公帑

該品牌「澳純」桶裝蒸餾水由本地公司米瑞安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翻查財政局去年(2024)採購資訊,整筆採購總數為329,662桶,每桶18.9公升,採購價每桶22.5澳門元(下同),即涉及金額約7,417,395元。

事件一開始由網民於本月20日在社交平台發帖揭發,有報道指該帖文提到,澳門大學獲財政局通知桶裝水有問題,被市政署評為「不合格」。20日下午,市政署透過新聞稿公佈,該兩批桶裝水檢出大腸菌群、銅綠假單胞菌含量超標,「涉事兩批次的桶裝水沒有在市面零售,主要供應政府部門及商業機構,沒有供應學校及醫院。」

檢測不合格到公佈事件 事隔20日

市政署20日新聞稿指出,在抽樣檢查中發現「澳純」桶裝水含病菌超標「不合格」,兩批次的生產日期分別為5月21日及5月7日。同時已要求生產商下架及回收涉事的18.9升桶裝水產品。要求生產商對生產線進行全面清潔消毒和抽樣覆檢,直至覆檢通過才允許重開。而抽查市面零售的「澳純」樽裝水則未發現異常。

然而,對桶裝水抽樣檢查不合格、下令回收,卻是6月頭的事。市政署亦沒有在稿內交代何時得知水有問題,以及為何未有即時向外公佈。

據米瑞安公司6月20日發出的聲明,病菌超標的桶裝水有兩批次,分別在5月21日生產432瓶,回收121瓶;以及5月7日生產367瓶,回收196瓶。

市政署61日或之前已得知有問題批次桶裝水

該公司指,得知檢測有問題後,已在5月30日停產及整改,在6月1日市政署見證下銷毀回收的桶裝水及5月批次近9,000瓶成品水,並在5月30日至6月1日期間全面清潔廠房及生產設備。在6月1日啟用後備新設備生產線進行生產,市政署抽檢並在同月3日通知檢測正常可恢復生產。期間未有向市場供應任何生產的桶裝水。換言之,市政署在6月1日或之前就得知該批桶裝水有問題,卻未即時向公眾公佈。

雖然該批桶裝水未在市面流通,但除公共部門外亦有商業機構使用。有意見指,若非澳大收到通知,都不會知道飲用水出事。直至事件發酵,才急在20日公佈。

無論是市面流通食品或公共部門所採購的食品,全澳食品安全均由市政署負責。事件中,負責飲用水採購的財政局明顯早得知檢測超標,市政署則未及早在6月頭向社會交代事件。

暫除「M嘜」

生產力中心今日發稿指,就該次事件暫停「澳純」旗下的飲用純淨水的「M嘜」產品認證資格。並要求涉事企業在一星期內提交質量問題的書面解釋及行動方案,於30天內提出有效的糾正及預防措施,以交由技術審核單位跟進。在確定生產商所作糾正與預防措施有效,才有條件恢復「M嘜」認證資格。

根據生產力中心,「M嘜」計劃是一項澳門本土自願性產品認證計劃,獲得「M嘜」澳門產品優質認證證書的產品皆通過持續的工廠審核及產品檢測,符合指定的質量標準。受認可產品類別涵蓋食品、保健食品、中成藥及成衣等。

由於銀行戶口暫時停用,收款現僅接受現金或 Patreon 訂閱支持,感謝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