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次參加立法會直選的「澳門創建民生力量」今(23)上午向立法會選舉管理委員會提交候選人名單及政綱。該團隊第一候選人黃德來表示,政綱圍繞就業、居住、社會民生福利、負資產金融危機等。在就業方面則要求保障本地人優先就業,要求削減外僱,針對酒店業、物流業、會展業、建築等外僱人數減少15%。
「澳門創建民生力量」參選名單依次為黃德來、梁小玉、謝明霖、周志輝、康慧儀、魏家鳳、馮啓豪。
黃德來表示,團體關注本地人就業,要求削減外僱。目前外僱人數已逾18.3萬,嚴重影響本地人就業。針對酒店、建築及會展等行業應減少15%外僱,確保澳門人優先就業,同時要求當局嚴打黑工以及過界勞工。
黃德來日前表示,澳門是一個多元化城市,希望可以予以印尼、菲律賓等外籍人士更多包容。問及包容外籍人士與削減外僱是否有矛盾時,他回應指,澳門是本地人與外僱結合的城市,兩者沒有排斥,外僱是有需要的,但澳門人必定優先就業。

被問減15%外僱是否只是口號、若當選有否能力爭取時,他則稱,要求在部分行業外僱減15%,「是與業界、商界等人士商討得出的結論,會儘量爭取訂立的目標。」
他又指,針對兼職問題,自己看到博企或者大型企業聘請員工時會判給中介公司,有損本地人就業權益,令他們收入不穩定。
就全澳衛星場年尾結業所引起的社會問題,黃德來相信,衛星場關閉會引發負資產金融危機,例如失業、倒閉潮、追貸等,政府應該關注以及進行預警機制。
他又指出,本澳未來應進行數字化經濟的升級,應加強對文化產業支援,包括場地支援以及直播人員培訓等,相信對澳門未來轉型有幫助。
問到現時當局推以國際IP為噱頭的「打卡」舉措有否助本澳經濟?黃德來稱,雖有助力但不足,亦需要全面配套。例如佛山,在這方面及文創方面支援性較強,整條街已涵蓋一條產業鏈,而澳門仍有進步空間
黃德來為本澳出生的華僑家庭後代,父母分別為緬甸及印尼華僑。他亦擔任澳門青年力量協會以及澳門經科民生促進會會長,曾是公務員,2014年離開公職後,投身商界以及社會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