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選議員林宇滔早前提交書面質詢,要求當局訂立處理流浪動物政策以及啟動TNR(捕捉、絕育、放回)措施。市政署中在回覆中指出,市署一直提倡TNA(捕捉、絕育、開放領養),現時亦對流浪動物實施 TNA,而該措施得到動保團體及社會的廣泛認可,達致有效保護動物,同時平衡公共利益,達致維護社區公共安全、公共衛生的目的。
林宇滔批TNA成效不彰
林宇滔在書面質詢中指出,在處理本澳流浪動物的問題,特區政府一直沒有訂立具體目標及政策。一方面,市政署多年來一直僅以TNA單一措施作處理,惟遭人道毀滅動物數目上升,領養數字則相若,顯示TNA長年成效不彰。有不少動物屬動保團體或人士因怕動物無人領養被人道毁滅,在自己本已面臨「爆倉」的情況下領養。另一方面,市政署突改公佈數據方式,讓公眾無法得知所捕動物數字。

他續指出,本澳流浪動物人道毀滅數字一直持續上升,故要求市署交代近年進行人道毀滅的主要原因是什麼,以及交代除了人道毀滅外,收歸市政狗房的流浪動物自然死亡的具體情況,以及為何沒有公佈有關情況。
市政署:一直重視源頭管控流浪動物
市政署在回覆中指出,一直重視從源頭管控流浪動物以減少及控制數量,並持續透過執法檢控、巡查誘捕、完善收容設施、普法教育、領養及絕育推廣等多方面的政策措施。目前市署對流浪動物採取TNA,並採取措施促進飼主責任的有效落實,有關工作符合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的指導原則,亦得到動保團體及社會的廣泛認可,可有效保護動物,同時平衡公共利益,達致維護社區公共安全、公共衛生的目的。
市政署續指會推廣飼主義務和責任是一項長期的公民教育工作,日後將加強與動保團體合作,探討各類旨在減少流浪動物的優化措施,冀能凝聚社會共識,持續推動領養代替購買,為流浪動物尋找合適領養者,以達標本兼治之目的。
至於有關數據公佈方式,市政署則指,於2025年初市署重整及改善轄下的澳門動物衛生監督網專頁,並以六大分區重新調整網頁架構,以更清晰地顯示市民所關注的項目;同時亦對舊有的統計項目重新進行歸類整合,改善數據呈現方式,例如將領養及領回動物等性質類同的項目進行合併,並以圖示化方式呈現捕獲動物是否具晶片登記資料。
市政署:不排除有動物因健康問題失救死亡
針對林宇滔所指本澳流浪動物人道毀滅數字一直持續上升問題,市政署在回覆中指出,市署一直提倡TNA,為健康及性情穩定的流浪動物配對合適領養者,且對流浪動物並無設定留存期限。由於動物長期流浪在外從未接受任何防疫注射或醫療護理,往往存在不少傷患問題,市署獸醫對所有流浪動物提供適當的檢查及治療,「但當中不排除有部份動物因存在健康問題未能成功救治而死亡。

市政署續指,市署一直嚴格執行相關指引,對於一些具高度傳染性疾病或嚴重傷患等因素導致不適合被領養的動物,由市署兩位獸醫進行醫學檢查及評估,並經主管確認後,會以人道方式終結有關動物的生命,以管控疫病傳播風險及維護動物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