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入六月,不期然想起,全球大變局。不錯,全球關稅談判戰仍要陸續上演,中美都要聲稱果敢回應危機,澳門改土歸流融入大灣區的變局中仍要面對各種變化(要說好故事,不妨稱之為機遇)。然而,最震撼的,仍是三十六年前的六月。
當年,資本主義陣營與共產主義陣營全球抗爭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政治危機首先在資本主義陣營的邊緣地帶爆發,菲律賓人民抗議政府貪污腐敗,發展到以血肉之軀阻擋軍車,最後達致以人民力量取締已獨裁統治超過二十年的馬可斯政權。資本主義世界體系透過取締更換執政者,化解危機。
然後,政治危機在共產主義陣營爆發。那又是人民抗議政府貪污腐敗,發展到以血肉之軀阻擋軍車,卻演變成對世界共產陣營造成強大震撼的大事。當天太陽照射從東半球去到西半球,執政四十一年準備推行改革與團結工會分享權力的波蘭共產黨,即日在大選中全軍覆沒。其後,柏林圍牆一夜坍塌、東歐列國相繼變色、蘇聯正式解體,世界兩陣營的對立宣告歷史終結。
當年巨變令全球共產主義陣營解體,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結合代議民主選舉制度曾一度被視為終極理想,甚至被喻為歷史終結。自由資本主義體制的特質是,最有利的特惠階級大資本家自己不當政不直接負政治責任,而讓維護體制的政治產業人士(包括透過代議選舉上位者)在有競爭之下當政負責,儘量以和平競鬥換人的方式應付激化的危機。左翼參政人士曾經希望藉此機制取得政權,再以各種強制資源重分配方式尋求平等,克服資本主義生產模式本身的缺陷。可是,資本主義生產模式剝削致貧富日益懸殊的負面機制沒有被克服,反而是左翼政權不敵大資本家(強制資源重分配的結果是資金和產業外流,財政枯竭),已陸續失敗下台。左翼政權再不敢以重大資源重分配開罪資產陼級,轉而嘗試以各種突破傳統的新自由爭取支持(但被不滿偏重小眾權益者封為左膠),而積存的階級不平等也愈陷愈深。
在個人愈來愈難以理性分析新媒體提供的海量資訊之下,公眾難以透過理性溝通處理矛盾,難以找到真正民主、自由、大愛、包容的新道。在此情況下,歷史終結之夢已完全破滅。

過去三十多年摸石過河走資獲利的強國黨,嘗試以新時代名義徹底走以黨治國、以黨治世之路。必須指出,當年中國剛進入人口紅利成熟階段。中國在抗日時期人口四億五千萬,在合作社及人民公社的集體生產模式下,人口持續激增到十多億,人口激增引發大饑荒。而當龐大的新生人口開始進入勞動生產期而推行經濟改革十年之後,官僚缺監督,貪腐問題浮現,大學生和知識份子陸續提出問題,醞釀出新前景的夢想——富強夢、除貪夢、民主夢等等。學生民主運動的鮮明目的是推動民主參與遏制貪腐。顛覆政權不是學生民主運動的期望,反而是鎮壓造成有利於資本主義陣營的突變。
面對現實,把過去奉作神明的馬恩列斯毛反資本主義放下,放不下的只有權力。以摸著石頭過河的姿態減輕資本主義戒心的方式,力爭加入世貿開放吸資,由紅色中國變身為資本主義的世界工廠,再晉身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在這過程中,當人口紅利結合吸引大量投資形成經濟優勢時,澳門也被刻意開放賭博權晉身世界賭城,說好「一國兩制」的故事。
另一方面,在二次世界大戰後已經取得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中領導地位的美國,在當年共產陣營崩潰後更顯強大,在五年內成立世貿組織領導全球。美國以寬容的關稅和承擔世界警察的角色鞏固全球影響力,讓美資利用在全球開發更有利的產業網絡。儘管如此,但無法超越資本主義生產模式的局限。
大資本家向全球各地建立新生產線尋求更高利潤,卻令國民內部矛盾增而上流機會減。今年上任的最高領導人終於迅速以關稅敦促談判的手段,嘗試改造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國際秩序,創發了當前的亂局。據其首席經濟幕僚發表的重構全球貿易體系使用者指南,重點策略包括透過加關稅及美元貶值;扭轉貿易逆差促產業和就業回升;促靠美國助國防的國家分攤防衛費用;透過貿易及金融施壓促成有利美國的談判;重組國債結構減輕負擔,主要宗旨是糾正過去左膠大愛包容引致的損失和威脅(包括第二大經濟體的挑戰)。只不過,大增關稅可致通貨膨脹,卻不肯定導致產業遷來,而外交施壓可招來各種反制,今後難免繼續掙扎糾纏。

領導全球的資本主義體系一直未能結合民主政制創出理想世界,反而矛盾日增。摸著石頭者放不下權力,轉而決心利用人口紅利結合吸引大量投資形成的經濟成果,配合資訊控制說好黨國故事,走黨國威權之路。於是,迎接東升西降,港澳須加緊回饋,融入大灣區。
澳門在改土歸流的領導下,會不會放棄讓本地居民置業上流的房屋階梯而只加速推上大灣區,又會不會放棄為澳門人克服外僱超量的困難而只加速推上大灣區?政府的新聞稿都會說,正在聽取意見和繼續聽取意見。若在高壓的澳門躺平,看會迎來什麼震動(或曰機遇),尚有待政府新聞稿。也不妨看看,六月六日前完成提名立法會參選的名單,對於這些震動前景有什麼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