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k

「四個鐘嘅兼職我哋都爭住做」 中年「炒散王」:求職者已放低身段

前任特首賀一誠疫情期間一句呼籲:找工作「要放低身段」,讓不少本地人記憶猶新。有近三十年零售業經驗、自許為「炒散王」的吳小姐感概道,不少在找工作的本地人早已將身段放得好低,連數小時的低薪兼職都「爭崩頭」,「有時得四個鐘嘅兼職我哋都爭住做。」

吳小姐自二〇二一年至今一直身兼多職,現時在兩間零售店兼職及四處「炒更」。為了搜羅工作機會,她亦不停擴大圈子、結識人脈,「不停炒、不停炒。」仍想在五十歲前找到一份全職工作,薪金不需多,萬三至萬五已足夠。最好多些假期,退休時有多些保障。

她又希望政府能確保醫療水平及養老制度,讓辛勤付出的本地人可以體面地生活,老時手上的養老金無需用來醫病買藥,只用於遊山玩水。

超市裡員工正在協助收銀。(非受訪者)

近三十年零售經驗 不敵歲月

吳小姐自十八歲起從事零售業,在二〇一七年因生育難以兼顧工作,選擇暫退職場。離職時,她管理近八十人,位居要職,打理整間店鋪。當時她仍對就業市場樂觀,推算日後重新求職應不太難,即使職位可能較當時低。「眼界太淺,冇諗到世界會變得咁快。」

數年後當她打算重返職場,卻被僱主嫌「老」。「覺得你真係老咗啦,你畀到啲咩我(僱主)呀?」就連在名店找「茶水阿姨」職位都難,當時不少公司因疫情生意下滑,不再請人。

疫情期間,吳小姐曾在一間專賣日本百貨的店鋪工作一年,後因無生意被炒。在朋友介紹下,到勞工局登記並在工會進行就業配對,數月後到超市做了半年收銀。然而,月薪過低僅七、八千元,工時又長,無法維持家計,她便離職。

後來朋友介紹她試做兼職,一做就踏上「炒散」之路。一來能多些時間照顧家庭,二來辛苦些可以有全職的薪金。「所以我就開始不停炒、不停炒。」

炒散更自由?吳小姐:怕倒閉 為搵食

吳小姐現有兩份零售店的長期兼職工作,工作約八小時,每月分別在兩間店各工作十四日,並利用其餘時間「炒散」,包括大型演出或活動工作人員等。連續三日返工十四小時、多個月只休兩日,她都試過。

訪問當晚,她近十點到達約定地點,坐低馬上叫個套餐,那正是她的晚餐。

「點解我做咁多炒散?因為我擔心呢間公司突然間結業,我點算呀?我覺得我係炒散啫,可能下一次真係有公司睇啱我。」但因她體力不足,少做飲食業。

她笑稱自己是名符其實的「炒散王」。

這位「炒散王」在訪問翌日要返兩份兼職,由早上九點直踩到晚上十二點,工時長,收入卻不算多,只佔她離職前約四分之一,當年她月入四萬多元。

近來本澳大型演出漸多,兼職人員的需求亦有所增加。

炒出苦樂 爭兼職如搶演唱會

吳小姐觀察到,現時不少散工都「爭崩頭」,可見有部分本地人生活艱難。多人爭,報名過程相當刺激,更要爭分奪秒,「報更報慢咗就無得做。係0.001秒㩒嗰個掣呀,同搶GD(權志龍)嘅飛冇分別。事前要打好曬所有資料。」有時演出售票不理想,突然通知被「cut job」亦是常事,原本可以工作八小時,但最後只有五小時。

炒更遇到無良外判亦只是等閒事。吳小姐便試過,一份由早上十時到下午五時的戶外工作,時薪五十元,雖講明會包一餐,最後只得到一個香腸包及兩枝水。「(若)我唔係跑慣江湖,袋定幾舊餅呢,我覺得我會餓死。」

吳小姐觀察到,現時不少散工都「爭崩頭」,可見有部分本地人生活艱難。

曾有大型活動所提供的四小時兼職少人應徵,其後便有意見認為應以招義工取替,當聽到此類言論,吳小姐直言頗感無奈,有關活動招不到人是因為待遇差,「(兼職)唔係冇人做,係有冇機遇。」

她又形容,不少在求職的本地人一早就放低身段。身邊有不少兼職同事是出於現實因素,有些人是專業不對口,同時積極找全職工作或考公務員,亦有些人是原本工作壓力太大而轉做兼職,圖個輕鬆。

數年「炒散」下來,吳小姐指自己是苦樂參半,「我又被迫,又Enjoy,兩樣都有,(炒散)係好開心。」

兼職市場如買餸 睇樣、身材及年齡 

兼職市場好刻薄?吳小姐只笑稱「唔敢講」。兼職市場如「買餸」,要看樣貌、身材及年齡,若時薪高則對年齡和身材有要求,「你要身材就要有錢,無錢唔會有身材,佢(僱主)要求高一啲。好正常嘅 ,買餸一樣嘅道理, 靚就畀多啲錢。」

勞工局與本澳博企合辦的酒店人才發展計劃,其中有關房務部及貴賓服務部培訓生的要求及待遇。圖片來源:勞工局網站

目前,吳小姐加入三、四個由中介公司所建的兼職群組。據她分享一份兼職的要求及薪金,主要負責迎賓帶位、收碗碟,但有限定年齡層、且要五官端正、身材均勻 。「(時薪) 70蚊一個小時,但要求唔少,呢個算真係人工高,且包餐。」

她又稱,現時零售業兼職時薪介乎55至80元,一線品牌則70元至80元,「但要美女、 靚仔」;三、四線則55至60元,而其他工種介乎55元至70元不等。當然有時薪過百的,但要求又不同。若工作過晚上12點,超時則按法例計算,「或就多五蚊。」

她又觀察到近年出現中介公司在群組協助找兼職,中介網絡發達,涉及不同行業、工種多,如清潔、 餐飲、 賭場以及零售等 ,時薪一般是55元, 「(中介)食咗10蚊,冇辦法,俾中介Keep實咗價。」中介協助角色,必然從時薪中抽取部分當佣金,「呢個可以理解,行政費用都要。」

長期兼職的吳小姐表示,不少兼職及全職都有年齡限制。
圖片來源:求職群組

中年求職難 年齡限制大

不只炒散,能覓得一份心水好工,才能圓吳小姐的心願,若能做回老本行則是更好,但感機會渺茫,零售業更重視年齡。「(僱主)覺得你超過三十歲,店內嘅經理都無你咁老⋯⋯ 當你嘅樣子唔達標嘅時候,搵唔到全職好正常啫。當自己去買嘢時,你都希望一個靚嘅人嚟招呼你,希望(人員)爽手啲。」

她亦曾寄履歷到博企求職,卻被指超齡。不只全職,連兼職都限制年齡。她又期望,本地就業環境應再多元,多些工種接受三十歲以上的人士。

勞工局曾與本地勞工團體合辦大型招聘博覽會。相片來源:勞工局

外僱影響大 冀岑浩輝能公正地對待本地人就業問題

近年本澳社會有意見指外僱人數太多,影響本地人就業及議價能力。特首岑浩輝在其首份施政報告強調「輸入外地僱員僅為補充本地人力資源不足,動態調控外地僱員數量」。

對此,吳小姐坦言,外僱對本地人就業的影響「係多嘅、真係多嘅」。若沒有大量外僱,本地人憑經驗應可找到相關工作。

本澳最新外僱數字達18萬,分佈多個行業。吳小姐直指,本地人就業受外僱影響。資料圖片

問及對政府解法,吳小姐指抱有期望,但「不大」。「每一屆政府我都有期望嘅,結果點樣? 其實我哋亦唔會怪政府太多 ,因為市場唔係佢一個人控制。」她續指,無論如何,外僱過多一定影響本地人就業,須持續按就業情況減少外僱,而且只輸入對本澳發展真正有作用、市場上少有的「專才」。

「有時太多抱怨冇意思,與其抱怨,不如想辦法去提升自己。」吳小姐笑稱,岑生曾任法官,希望他能公正地對待本地人就業問題。

由於銀行戶口暫時停用,收款現僅接受現金或 Patreon 訂閱支持,感謝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