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口衝口而出

即時報道 我所知的澳門教育

文:吳聖培

網址:https://aamacau.com/?p=115789

時間:2024年11月26日 11:11

Delay No More是香港地道諧言粗口,而粗口亦是廣東話一部分。(相片:By I, HenryLi, CC BY 2.5,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2331467

在教學上,相信令老師最頭痛的是學生的偏差行為,在眾多所謂偏差行為其中一項便是粗言穢語(以下簡稱粗口)。粗口顧名思義是粗俗的說話,粵語的粗口常與性及性器官有關,這些粗口字眼,對於不愛講粗口的人來說,聽起來相當突兀,亦令人尷尬,甚至憤怒;但對於喜歡講粗口的人來說,他們會認為沒有粗口便無話可說,或不懂怎樣表達心中的情緒。

從哪裏學習講粗口?

講粗口當然不是天生的,沒有人一出生便懂講粗口,總是在耳濡目染下,學習了粗口。如果父母也會講粗口,而在子女牙牙學語時沒有忌諱地講粗口,子女自然會學習,這可以說父母是子女的粗口老師。若父母不講粗口,又或者能做到不在子女面前講粗口,但當子女讀書時、在學習知識的學校裏,自然也會學習到關於粗口的知識。若他們不受影響,那就不會跟著講;若他們受到影響到,甚至相當認同這種粗口文化,那便會跟著講,成為了粗口的傳人。這種講粗口的風氣,其實已經相當普遍,由身邊的親朋戚友,至到電影、網絡世界,經常都聽到不同形式、不同語言的粗口,五花八門,瀰漫在空氣中。

講粗口好與壞?大家都有自己的觀點

贊成講粗口的人,大概有以下論點:

粗口可體驗語言文化,因為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粗口,粤語有粤語粗口,普通話有普通話粗口。提起普通話粗口,魯迅亦寫了一篇文章〈論「他媽的!」〉。無論英文、葡文等國家均有屬於當地色彩的粗口,所以學一種語言前,必須先學該語言的粗口;粗口使高壓的情緒得以抒發,沒甚麼比講粗口更容易表達情緒不滿。

事實上,粗口已演變成助語詞、形容詞及副詞,已沒有了原本與性有關的意思,故無甚麼不妥;不講粗口的人,也不見得一定有禮貌,有些講粗口的人也很有品德的。

反對講粗口的人,通常自己也不講粗口,至少在家長、老師或宗教信仰的教導下,養成不講粗口的習慣,他們的論點是:

粗口,顧名思義是粗俗的說話,當然是不應該講的;有品德的人,除了行為的品德外,也應該重視口德,讓自己言行一致;在公眾場合高談闊論,出口成文,旁若無人那樣,會影響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其實有很多字或詞語可代代替粗口,例如好「鬼」靚、好「鬼」悶等,而不必要講粗口來表達;粗口的字眼帶著與性有關的意思,即使怎樣也不能脫離那些意思。

學生講粗口應該怎樣罰?

不知讀者的見解如何?君不見在網絡媒體、社交平台上,有很多的短片,都會涉及講粗口,甚至香港有大學教授教人講粗口,當然節目中沒有真的講粗口。不過無論講粗口是對或錯也好,中小幼求學時期,在學校講粗口始終未被接受。輕則口頭驚告,重則會記缺點。但若然是體罰的話,會否太誇張?

2012年曾發生一宗九澳某學校有學生在飯堂因以粗口辱罵其他同學,遭身為修女的校長掌摑事件,令在場的師生皆目瞪口呆。事後師生們皆不敢作聲,後來有老師不敵心中愧疚,向教青局揭露事件,事情才曝光。不知道因講粗口而受到掌摑,是罪有應得,定還是懲罰過重?不過,君子動口不動手,學生只是動口,卻令校長動手來處理事件,會否真是「做多咗」?

當老師也講粗口

學生講粗口固然要受罰,如果老師、甚至校長也講粗口,那樣他們應受罰嗎?這個問題,不同人有不同的見解。記得數年前,在香港有老師在工餘時間對著警察講粗口,因當時警察處理事件及氣氛令到那位老師感到氣憤。當時網絡上也引起了一番討論,反對的人認為老師應當以身作則,先自己管好舌頭,才能管好學生,如連老師也講粗口,怎能教學生注重言語修養,他們認為老師這樣對警察講粗口,是阻差辦公的行為,亦不尊重警察;有人卻認為老師也是人,而且她當時講的是電影裏常出現的英文俗語,不算是粗口,而當時是工餘時間,她不是在學校或上課時講粗口,她是在私人時間講的,並不因此而判她有罪。

最終該老師要向教育局交報告,停職後也再復職。在老師群體中,可能也不乏講粗口的人,只是在學生面前,能忍著不講,避免教壞學生。讀者又認為老師講粗口對還是不對呢?

筆者的意見

對於講粗口,似乎也要看看當時的環境,他們講了甚麼粗口,這粗口是否含有惡意,定還是只在情緒發洩,甚至只是因習慣了講粗口。當粗口是「口頭禪」而一時未能改變,需要時間去改變,就像戒煙戒酒那樣,也需要時間的。但若遇到以下這種情況,例如當你正與子女在餐廳用餐飯,有人不斷講粗口,口沒遮攔,實在令人難堪。但他們卻沒有任何忌諱,照樣口出狂言,這樣講粗口,當然不好,因為會影響旁人。另外,粵語有句說話「難聽過粗口」,不講粗口,但內心惡毒的人,如果說話尖酸刻薄,得勢不饒人,那麼即使用古文,甚至用詩句來罵人,也不見得體面多少。正如魯迅所言「口上仁義禮智,心裏男盜女娼!」所以應該注重一個人全面發展,而非只是「得把口」呢?

我們身邊的一些朋友,可能都會講粗口,不過他們卻對人善良,樂意幫助有需要的人,所以講粗口並沒有使他們變得低俗,另外,不講粗口的人亦並不一定高尚。當然,如果人人都能內心有品亦不講粗口便會更好,但這種要求可能達到嗎?

請你好好放低

有些人會以生果來代替粗口,例如士多啤梨、蘋果、橙等,又或者以英文字母來代替。記得黃子華的楝篤笑,其中他將一句粗口的諧音翻譯成「請你好好放低」,意思是人們很多時因為情緒激動或嬲怒時講粗口,當這種情況,不如以「請你好好放低」代替粗口,也可以給自己提醒,要好好把令自己惱怒的事放低,不要成為初則口角,繼而動武的主角。

很多人與人之間的衝突,有時釀成流血事件,甚至搞出人命,都是因為彼此不能放低。首先在言語上好好放低,慢慢地說,一旦放慢說話,動怒的情緒亦會隨之降溫,這樣可能會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衝突,世界也會和平很多了。

參考資料連結:

校長掌摑學生事性

林老師事件

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t/論「他媽的!」

黃子華「請你好好放低」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