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表達自由遭扼殺?「演藝之都」徒虛名

136 司長下一站 紙本月刊

文:實習記者奮青

網址:https://aamacau.com/?p=112942

時間:2024年08月19日 20:20

社會文化司範疇廣泛,理應位列五司之首,涉及生老病死,領域包括衛生、教育及青年發展、文化及產業發展、社會工作、社會保障等。而社文司司長、電腦系畢業的歐陽瑜,可謂妥妥的理科生,二〇〇〇年轉到身份證明局並升至局長,她亦是今屆政府主要官員中唯一的女性。然而,有意見則認為,歐陽瑜的施政作風比過往的社文司手段更直接、果斷;亦有批評指,在其任內的文化藝術創作自由屢次收窄,令本地藝團更難生存,只能讓「演藝之都」徒添虛名。

另一方面,疫後特區政府一直強調本澳經濟等各方面步向復常,社會看似一片歌舞昇平。然而,近年本澳社會氣氛滿佈陰霾,不論年紀,市民自殺個案數字有上升之勢,其中未成年人及青年企圖自殺比例亦在上升。每宗自殺個案背後涉及問題皆值得整個社會關注,惟目前未見當局在自殺防治、加強社會福利保障方面有何積極之舉,每遭問到教青局學童輕生問題及個案,更是態度迴避。

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列席立法會大會。資料相片

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列席立法會大會。資料相片

回顧歐陽瑜近五年施政,任內首三年便遇疫情。由二〇二〇至二〇二二年間,經歷全民核檢、動態清零等防疫政策,隨之而來市民須承受失去自由的困擾、對未知的恐懼。疫情初期,歐陽瑜常出席疫情新聞發佈會,由封城到復常,她的身影則常出現於介紹「六大片區」活化的新聞發佈會上。

疫後,去年開始試營運的離島醫院算是本澳醫療發展一大見證。特區政府強調,日後離島醫院有效疏通本澳緊張的醫療資源。有意見亦認為,在歐陽瑜主導下,本澳醫療方面發展是可圈可點。另一邊廂,為方便住唐樓且有能力的長者出入,同年當局推出長者公寓,至於成效如何則有待觀察。在教育方面,社文司範疇對「愛國教育」的推動已不遺餘力,二〇二〇年起由教師到學生層面全面覆蓋,今年將投入使用新版愛國教育教材,可謂滴水不漏。

文化藝術上,二〇二〇年政府收回多年用作藝文展演的南灣舊法院大樓,而在二〇二三年,社文司提出將澳門打造成「演藝之都」;同年文化局便向藝團發出「溫馨提示」,指藝團項目如「涉及不雅、暴力、色情」等,資助或會不獲審批;今年推出與博企合作的六大片區計劃,將藝文朝向文旅發展方向。

政府去年推出人才引進計劃,目的為配合推進四大產業的發展需求,吸納海外頂尖人才。現時首輪申請已結束,進入審批階段,第二輪報名進行中。歐陽瑜曾指,該制度「透明度高、引進方向和對象明確、申請審批嚴謹」,惟社會上有不少意見憂慮,外來「人才」恐壓縮本地人求職空間。

南灣舊法院大樓曾多年用作藝文展演空間,現已圍封進行改建工程。

南灣舊法院大樓曾多年用作藝文展演空間,現已圍封進行改建工程。

未成年學生自殺時聞之
惟教育部門態度迴避

在社文司領域中,教育與社會服務及支援對本澳居民是重中之重。然而,澳門在這些領域上的工作卻屢出狀況,從近年上升的本地自殺個案數可見社會低迷並未好轉。

在小城的繁榮背後,去年本澳錄得自殺死亡個案及企圖自殺個案均上升。根據保安司的數據,去年澳門自殺死亡人數為88人,比二〇二二年的80宗自殺個案有所增加,而去年的自殺人士當中又以35歲以上佔大多數。去年企圖自殺人數則錄得257人,亦較二〇二二年234 宗多。

事實上,本地人企圖自殺人數有年輕化的趨勢。據官方數據,本澳過去青少年自殺個案數字,由二〇二〇年至二〇二四年首季,按年齡層計算,5至14歲的自殺身亡個案錄得三宗,企圖自殺個案錄得98宗;15至24歲自殺身亡個案錄得22宗,企圖自殺個案的數字高達261宗。

澳門學童。資料相片

澳門學童。資料相片

然而,若涉及青少年輕生,教青局再沒有主動公佈學生輕生的消息及數據,只採取迴避態度,要傳媒追問才能得知近期是否發生學生輕生個案。

為了防治學生自殺問題,教青局聯同本澳部分團體於二〇二一年初成立「以愛同行——關注青少年精神與身心健康工作小組」,惟工作小組也沒有交代學生輕生問題的現況及原因等,只強調「會從各個層面持續優化、深化關顧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相關工作」,但大眾無法得知究竟當局實質「優化、深化」了甚麼。

對於學生輕生問題的迴避態度,教青局的說辭是「為避免加劇個案自殺風險及進一步出現污名化」,並呼籲媒體按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在報導自殺個案時可注意「六不.六要」的原則,但學生輕生問題,真的會因為局方避而不談而迎刃而解嗎?當社會上連發生學生輕生個案都不知情時,更遑論了解背後原因從而解決問題。

落力推動愛國教育

比起自殺防治問題,社文司在推動學生的愛國教育上可謂不遺餘力。在二〇二〇年開始對學校領導階層及新入職老師加強《憲法》、《基本法》及家國情懷等培訓內容。二〇二四年完成出版全套《國家安全教育》補充教材,計劃於新學年陸續投入使用,並修改小學、初中及高中教育階段部分科目基本學力要求,進一步「深化國家安全」等學習要求,其中內容涉及「專制」二字則在高中學力要求中消失。有如溫水煮蛙,本地學生須由小學開始接受愛國教育。

另外,今年更傳出有本地中學原計劃在新學年初小階段投入使用簡體中文科教材,在社會反對意見之下撒回決定,亦有猜測指該更換教材舉措,實質是否背後由教青局主導,在本澳學校之間「試水溫」。

付錢買北京協和之利
本澳醫療服務能提升?
分析:醫療改革算「正路」

本澳的醫療服務,無論公或私均為人垢病。隨著離島醫院於去年底投入運作,市民可以有所期望?

離島醫院與北京協和醫院醫療團隊合作,特區政府借北京協和之名、付其管理費用,打著為本澳居民「提供更多元、更到位的專科診療服務」之名。

離島醫院。圖片來源:公建局

離島醫院。圖片來源:公建局

有分析指出,本屆政府的醫療發展尚算「正路」,離島醫院的計劃在上兩屆政府已在籌劃,只是到今屆政府才投入服務。客觀環境令澳門醫療有一定的進步,原因為第一,政府經濟充裕後,可增加資源及人手發展基礎醫療;第二,是政府吸收了以往將病人保外就醫時的治療經驗,再增加設備,令到澳門現時的癌症治療可漸漸接近香港水平。
 
莫兆忠:政府不重視文化藝術價值

除醫療和教育政策外,今屆政府大力發展澳門成為「演藝之都」,推動文旅發展,疫後陸續舉辦多場演唱會活動;推出由政府主導、博企出資的六大片區計劃等大型項目;連續舉辦年度大型藝術節目如「澳門國際兒童藝術節」,惟在上任前,歐陽瑜因對文化範疇毫無經驗而被質疑能否勝任社文司一職。

五年過去,澳門表面上歌舞昇平,藝術活動接連不斷,在官方大張旗鼓同時,民間藝術團體的創作空間卻逐漸收窄。

劇場工作者莫兆忠指出,現屆政府並不重視文化藝術本身的價值,亦不理解藝術創作的本質貴乎獨立表達的空間,只顧將文化藝術朝向「文化產業」的方向發展,令藝文變成了經濟和旅遊的附加價值。

疫情期間對藝文界的打擊甚大,莫兆忠指,儘管在疫情期間政府有釋出藝文空間等措施,但仍關乎政府如何看待藝文的態度。當時政府對場地的關閉情況準則不一,「點解好多食肆、游泳池(開放)都冇問題,點解劇院唔可以呢?就會思考係咪政府覺得我哋做緊嘅嘢唔重要,所以唔會優先處理。」

他續指,政府疫下舉措並未貼近藝文發展的狀況,不是每個地方都有足夠的藝文配套,加上時間短暫,對整體幫助不大。

劇場工作者莫兆忠。資料圖片

劇場工作者莫兆忠。資料圖片

莫兆忠:政府將文化藝術
「集權化」 藝團難借用空間

莫兆忠又指,現屆政府上場後,漸漸將所有場地和舉辦的藝文活動高度集中在政府手上,儘管以前常租用的舊法院大樓、海事工房都是政府管理,但相對上沒有策展單位和發展方針,故能空出較多的檔期供民間藝團使用。

隨著舊法院大樓於二〇二三年六月停運後,政府雖在澳門文化中心增加兩個黑盒劇場,但實際上並無法同時進行演出,加上政府主辦的活動越來越多,演出場地能釋出的檔期根本供不應求。

「以前舊法院有一個演出場地,兩個排練室,但依加文化中心又借唔到,排練地方又要喺出面工廠大厦租。」導致民間藝團的演出要上演更困難。

審查之下
創作自由面臨「新常態」

今年初有兩個本地演出相繼取消,分別是風盒子社區發展藝術協會講述自殺的演出,經文化局收到針對題材的投訴後決定取消;以及原定在藝穗節上演,融合「變裝皇后」元素的互動劇場《造美之城》,經文化局判斷服裝不合要求後,演出被腰斬。

針對作品審查,莫兆忠表示,澳門過往演出很少有偏激的作品,因藝團本身就會先自我審查,但現時藝文界所面對的是「過去一啲可以自由去表達嘅內容,依加發現佢係唔可以」。而大部分藝團、作品都依賴政府文化發展基金的支持才可以持續創作。

他續指,澳門一直以來都有公開映、演項目的審查,惟現時審查內容更嚴謹,除了劇本以外連服裝設計都需要審查,這樣的情況對新創作品非常不利,會耽誤演出的製作和宣傳,「好多時係套戲都未創作,就已經要自己劃條界線,諗定佢會評為咩組別,聽落去係荒誕,但現時實際係咁執行。」這就是藝文界現時面對的「新常態」。

今年首辦「澳門國際兒童藝術節」,預算三千萬元,卻傳出有音樂劇演出票房慘淡,更須送票求觀眾入場。

今年首辦「澳門國際兒童藝術節」,預算三千萬元,卻傳出有音樂劇演出票房慘淡,更須送票求觀眾入場。

民間藝團對政府主辦項目
參與度低

本地由官方主辦的藝文活動不斷,望吸納遊客、市民參與,近日卻傳出成效不彰,一連十數場的大型音樂劇不但票房慘淡,甚至要送票出去求觀眾入場。

然而,細看這類由政府主辦的大型藝術節節目名單,不難發現本地藝團只能參與一些較為次要的項目,例如工作坊、體驗活動等,本地藝團有如投標公司,等待中標執行政府項目。

另外,即使是政府大力推動與博企合作的六大片區計劃,亦較難見到本地藝團參與的空間。不難推測政府將本地藝文環境發展推向文旅產業,目的為吸納大眾旅遊客源。但這樣的活動,真的能夠為城市帶來新的刺激和想像力嗎?

有分析認為,歐陽瑜是一個稱職「聽話」的司長。但回顧過去五年,司長與藝文界溝通度較低,文化藝術上的創作自由對比以往亦受到更大的打壓。至於連任與否,豈能輪到普羅大眾決定?而功過,也只能待社會及藝文界別細細評論。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