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零只是口號,共存才是真理

6.18疫情大爆煲 來論 即時報道

文:有時

網址:https://aamacau.com/?p=90092

時間:2022年07月7日 16:16

自上月18日出現疫情,當局至今己進行四輪全民核檢。目前第五輪核檢正在進行中,而第六輪則於明天展開。

序言

Covid-19從2019年12月被發現到今,澳門自始後亦爆發過數波規模不一的疫情,最新一波的疫情是自2022年6月19日突然大規模爆發至今仍未平息,感染人數不斷上升且開始出現社區高度傳播,而政府控制疫情的措拖仍停留在不斷做全民核酸檢測、個人快篩、封區與圍封住宅,完全沒有再推出其他更有效遏制疫情擴散的措施。站在公共衛生的角度,政府上述三項的抗疫措施是治標不治本,表面說要堅持清零所以要不斷做檢測,但實際是因為不斷做檢測使疫情擴散。

筆者不是不認同政府堅持清零的態度,而是認為政府的防疫措施適得其反,反而導致病毒不斷在社會內循環及擴散,最終的結果是,當全澳的人都受到過感染而使自身有了Covid-19病菌的抗體,那才能真正實現政府所謂的「社會全面清零」。

人類與病菌之關係

綜觀人類與病菌之關係,人類永遠無法真正殺死病菌,因為人類所有的疾病均源自動物,由是只要有動植物的地方,微生物(Microparasites)就會存在,微生物又包括病菌、細菌或多細胞生物。當某些微生物異變則會變成病菌從而引發(急性)疾病,若某隻疾病的病菌進入到人體內,白血球首先會努力作戰殲滅外來的微生物病菌,最終結果只能有二,其一是宿主的抵抗力差無法消滅病菌,是以病菌殺死宿主兩者同時死亡告終;其二是宿主的身體內產生免疫反應,病菌自己被消滅,宿主痊癒後就有抗體不會再度感染。又後者通常會康復並且已有免疫不再受影響,但病菌仍可在康復者體內潛伏一段長時間或者一生,雖然自身已經沒有明顯的病癥,但卻可能會成為隱性的病原即特殊的帶菌者,將病菌傳給別人,從而令新的感染者出現。

微生物在人類社群之間傳播,以及從動物傳播到人類社群,而傳播能力越高的病菌,更甚是有可能成為嚴重的傳染病。回望人類歷史上,肆虐全球的傳染病且奪去數萬億人性命的有:天花、霍亂、瘟疫、瘧疾、肺結核、百日咳、傷寒、德國麻疹、腮腺炎、愛滋病、伊波拉、流行性感冒、沙士等,但直到現今,人類仍無法完全使上述一系列的傳染病絕跡,只能透過接種預防疫苗,即以注射死亡或效力減退的菌株,從而使人體內產生對某種病菌的抗體;或者是使自身感染一次某種疾病才能達到終生免疫,由是人類只能以此兩種方式,才可免除真正的疾病之苦。

下表將列舉出人類歷史上幾次大型的流行(傳染)病:

結論

人類的生命本身就是處在微生物之中,又微生物與人類多數是處於比較穩定的平衡關係,只有當人類受到某種異變的微生物的病菌感染時,受感染者確實是會出現一些病癥反應,輕則是宿主抵抗力強戰勝病菌,之後自動痊癒並產生抗體,但同時有可能成為帶菌者再傳染給他人;重則宿主會直接死亡。其實即使人類是感染到某種病菌,病菌只是會消耗受感染者一定的身體機能,但無礙受感染者正常機能的發揮,因為微生物只能在活生生的人體內存活,只有隨著人體的死亡或康復,病菌才能自然絕跡,除非下一代受到新的病菌感染,或者是有人自外地新來新的傳染病,又會繼續開始下一波新的流行傳染病在人類社會之間流傳。

從上文所述,若政府堅持要將是次疫情清零,可解之法只能有二:一是將所有動植物及已受感染的人口清零;二是將所有未受感染的人變成為受感染者,讓每個人體內都產生抗體。但後者的做法,無疑即是共存。

 

引用資料

訂閱每月紙本
  1. (美)賈德・戴蒙著,王道還、廖月娟譯,〈第11章 病菌屠城記〉,《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台北:時報出版社,2015年),頁221-245。
  2. (美)威廉・麥克威爾著,楊玉齡譯,《瘟疫與人:傳染病對人類歷史的衝擊》(台北:天下文化,2020年)。
(作者:一個無聊人,卻無時無刻心懷社會,堅持我寫我所認為的真理。)
   (來論照登,文章僅代表來稿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