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非洪水猛獸 你需要知道的事

6.18疫情大爆煲 來論 即時報道

文:M小姐 

網址:https://aamacau.com/?p=89236

時間:2022年06月26日 2:02

市民於培正檢測站內候檢。

昨天拜讀論盡來論:確診病人的一天,筆者深有所感特撰此文。

新冠肺炎Covid-19變異病毒株Omicron,去年底今年初在美國、歐洲爆發,之後延燒到日韓與香港,五月也在台灣爆發。相對於上述地區,澳門直至六月才出現確診疫情,守到不能再守的澳門,至少有前例可參考,有功課可抄,對一般居民來說,確實也認知到在完整接種疫苗下,徵狀主要以輕症與無症狀為主。但在每天向上攀升的確診數字下,前線人員壓力很大,在可見的未來應該會更大,那,小妹我不才寫了幾個小錦囊,希望能幫大家在這非常時刻做好準備。

《想對澳門街的民眾說的是》

求人不如求己 請備好感冒藥

看到論盡來文裡的B小姐拖著確診後不舒服的病體,久候安排讓人非常心疼。因此想跟大家說,求人不如求己,請先準備常備藥。

首先,由於Omicron傳播速度相當快,澳門確診數也在攀升中,但醫療人力相對吃緊,安排醫治或是確診隔離都需要時間,這並非澳門特例,其他地區也有同樣情形。完整接種疫苗(以Mrna疫苗為例)的情況下,可能是無症狀,或是輕症。但即便是輕症,在發病時的第一到三天是最辛苦的。一開始會有點喉嚨啞接著喉嚨痛聲音開始變沙啞、也可能全身痠痛,也可能低燒。但這最辛苦的前兩三天,恰好也是確診通報後等待相關單位處理安排的時間,所以建議大家能自備一個應急包,裡面準備許西藥或中藥的治療感冒藥物,可以在等待時舒緩初期病況的不舒服。另外就就醫隔離期間也能自備些許喉糖、枇杷膏、電解質飲料,都有助紓緩不舒服的症狀。

在家辛苦也要戴口罩 守護長者與小童

總結台灣的經驗,輕症與無症狀患者比例大概都是99%左右,高風險族群以長者、慢性病患者(像是糖尿病、高血壓等需要特別注意)還有尚未能施打疫苗的幼童為多。特別是有幼童因為在確診後併發腦炎讓病程加快,不幸離世,相當令人哀傷。

若家中有高風險族群,請務必特別注意他們的身體狀況,請勿同桌吃飯,條件允許的話在家也請戴好口罩,並且確實清消,外出後返家也請務必第一時間消毒洗澡,很累沒錯,但將病毒防堵在門外就是守護家人的第一步。

充足睡眠 加強免疫力

老生常談的是,對抗病毒需要免疫力,請有充足的睡眠,補充維他命B。C。D,或是相關的防疫茶飲品,讓自己有更多的健康本錢。

《想對澳門街的有關單位說的是》

請備好快測喉嚨癢癢就測測 保人保己保社區

在各個地區經過數輪爆發後,澳門也參照其他疫區在全民核酸時一併發放快篩,對於防疫來說相當具指標性,得給防疫單位按個讚,畢竟許多地方沒有免費快篩領得自己花錢買。經過兩年多的疫情,快測準確度已與初期不同,當然還是要看品牌,以羅氏家用快測為例,陽性一致率可達90%以上。

特區政府向市民提供的快篩套裝。

雖然澳門目前核酸技術已經非常純熟並快速,但全民核酸免不了聚集,每次全民核酸花費也相當驚人,建議以快測為主,核酸為輔助,來揪出隱藏性傳播鏈。(想要快測上午測一次下午測一次都不是問題,開玩笑地千萬不用這樣做好嗎。)

而針對兩歲以下的嬰幼兒,建議是否能開放唾液快篩,看到小小孩要戳鼻或戳喉,實在太辛苦了。另外,民眾也須有自覺,如果符合篩檢條件,請一定要前往核酸,不要隱匿,這是避免自己成為病毒傳染源,也是保障自己的檢康。

確診者生活看透透 吃花生大於防疫

澳門面積小,確診病例個位數時,公布確診者路徑或許有其意義並且能免除民眾疑惑。但當確診者已經破百,足跡遍佈澳門時,是否還需要公布確診者一天24小時的足跡,有待商討,建議有關部門,僅需公布確診案號(甚至連姓氏都應該隱去),他們曾經到過的公共場所提醒民眾注意,畢竟公布媽媽是否連日接載兒子返家,這點對民眾防疫有什麼幫助呢?難道那時候大家都在那台車上嗎?

醫護人員 (衛生局防疫專頁提供)

醫療人員辛苦了 對症下藥減負擔

Omicron傳播速度非常快,整體確診數可能攀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數字,但當中大部分都是輕症與無症狀。建議有關單位可以將篩檢陽性者分為兩組,高風險與低風險。

高風險者經過醫師判定後快速投入先前澳門政府已購買的抗病毒藥物,有助降低風險與死亡率,尤其是有不少民眾並沒有接種疫苗或是有慢性病,這些人需要特別照顧。(筆者在韓國有個朋友因為身體因素無法接種疫苗,當確診Omicron時,她前兩天發燒全身無力,第三天突然病況加劇,一度呼吸困難,緊急致電醫療人員才沒有發生憾事。)

而低風險,由於輕症或無症狀,對日常生活影響少,除了發病初期的不適其餘的時間大概就是隔離,避免自身成為傳染源。或許可以考慮安排在非醫院而是加強版的隔離酒店,並且安排能提供基本醫療支援的醫護人員駐守隔離場所,在緊急時提供協助。疫情數攀升時,醫療系統與資源如何精準使用考驗當局的智慧。

此文若能提供需要的人一點幫助,那也就夠了,相信澳門一定能齊心度過此次難關,那⋯⋯過去的地圖找不到未來的路,同理這前所未有的疫情,也需要大家以新的思維來看待。

(來論照登,僅代表來稿人立場)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