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賭博工作漸見效果?

2022-05-13 賭博失調 專題報道

文:論盡採訪組

網址:https://aamacau.com/?p=87150

時間:2022年05月14日 9:09

社工局

十多年來政府持續推行防治賭博工作,除了社工局防治賭博問題的志毅軒外,民間亦有不少預防或治療問題賭博的機構,究竟本地防治工作成效如何?的確,過去四年官方賭博失調人士登記數據所下降,效果似漸見。但另一廂,申請賭場「禁足令」的數字在過去四年則未見明顯下降。然而,這些數據能否反映實況,則不得而知。

社工局 於2011 年開始設立「問題賭博人士中央登記系統」,並於2015 年起該中央登記系統稱為「賭博失調人士中央登記系統」。疫情下,前年及去年分別錄得77及78名人士。去年及前年因疫情,賭場曾一度關閉以及 要求進入賭場人士須出示 核酸檢測結果。而相比登記得最多個案的2017年(157名),下降近一半。2018年及2019年,登記人士為133及110名。

路氹仔賭場內的角子機。

近年登記個案下降 賭博失調人士平均年齡下降須關注

或因疫情,使得去年及前年的登記數字中 本地人的比例有明顯 上升,九成以上的求助人士為本澳居民, 翻查2018及2019年的個案中本地人比例分別有八成以上及七成以上。

2020年 及2021年求助人的平均年齡約38 歲,以「30 歲至 39 歲」的年齡組別最多,而2018年求助人的平均年齡約為39歲,2019年約為40歲。由2012年至2017年個案的平均年齡介乎40至44 歲。由2012以來的登記個案,年齡最大為82歲,最小則為15歲。

由登記系統數據所得,疫下賭博失調個案數字雖下降,但絕大部份為本地個案,應更能反映部分本地人嗜賭的狀況,而登記的賭博失調人士的平均年齡下降亦值得關注。

由2012至2021年隔離申請統計。(來源:博監局)

疫下申請「禁足令」個案未明顯減少

自俗稱賭場「禁足令」的《規範進入娛樂場和在場內工作及博彩的條件》法律於2012生效後,博監局便開始統計因賭博問題而申請禁止進入全部或部分娛樂場個案。高峰期為2019年,局方錄得564宗,而最少個案則為2013年的276宗,而在疫情影響下過去兩年亦分別錄得283宗以及426宗。

由2013至2021年申請數據所得,個案一直在增加,最多個案分別為2019年的564宗、2018年的480宗以及去年的426宗。即使在疫情下,申請個案亦未見明顯下降。

申請隔離數字未見下降,一方面或因有較多人認識這一法規,側面亦或說明更多嗜賭人士需要以「禁足」來隔離自己同賭場。

「禁足令」可由嗜賭人士自我申請「隔離」及由第三者提出。據該法律有關規定,任何人自行提出或確認由其配偶、尊親屬、卑親屬或二等旁系血親所提出的禁止其進入娛樂場申請時,博彩監察協調局局長可禁止其進入全部或部分娛樂場,最長為期 兩年。

由官方到民間 由問題/病態賭博到賭博失調 戒賭工作持續不斷

澳門官方防治賭博工入,由2005年「志毅軒」的投入運作正式開啟。過去十多年,不少民間機構亦增加賭博失調預防及治療的工作。同時,政府亦投入資源,持續推動「負責任博彩」。「負責任博彩」其一「明顯」舉措便是要求六大博企於賭場內設置「負責任博彩資訊亭」,為本澳居民及旅客提供更方便及全面的負責任博彩資訊,以及加深對「負責任博彩」的認知及瞭解尋求協助的途徑,以預防及減低問題賭博個案發生的機會。

近年戒賭機構現以「賭博失調」(Gambling Disorder)來稱嗜賭人士 ,不再使用「問題賭博」及「病態賭博」這兩名詞,以期為嗜賭人士洗去污名。同時,本地的輔導機構亦開始使用最新的評估工具去評估求助者的賭博失調程度

問題賭博及病態賭博兩名詞是來自美國精神醫學會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DSM-IV)。在2013年該手冊推出了最新第五版,當中不再劃分問題賭博及病態賭博並將有問題的賭博行為量度分為賭博失調(Gambling Disorder)的不同程度,即賭博失調輕度、中度及重度。

過去十多年,官方及民間對戒賭工作持續不斷。然而,究竟效果如何?或需更多數據來說明。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