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規出台未聽主流民意 蘇嘉豪促路環加大生態保護區

107 總規拍板 紙本月刊

文:論盡媒體

網址:https://aamacau.com/?p=86156

時間:2022年04月12日 11:11

《澳門特別行政區城市總體規劃(2020-2040)》(下稱總規)二月生效,新澳門學社副理事長蘇嘉豪表示,總規最終出台,但政府未有回應諮詢期間的主流民意。政府其實有條件劃出更大的淺綠色區域(綠地或公共開放空間區),路環亦應盡可能劃成生態保護區。

蘇嘉豪表示,居民在總規諮詢期間的主流意見「相對進步」,包括認為需要提升居住、生活質素,需要更多休憩、綠化的空間;同時保護生態及文化景觀。但政府回應社會訴求時,本來已有一套固有的思維,在總規最終出台時亦沒有因民意而改變。

疊石塘山地段現開闢為休憩區。

「爭拗了很久的綠地或公共開放空間區(淺綠色),以及生態保護區(深綠色),是不可都市化區域,公眾期望『愈多愈好』,但政府仍以落後的思維,就是在居住區及商業區周邊建海濱長廊、綠色走廊,區域較為狹窄。」

他表示,政府在總規當中,將科學館到觀音像、南灣南面沿岸,以及海洋世界沿岸位置都規劃成海濱長廊,但民意在諮詢期間已表明「並不滿足於此」,他相信,政府其實有條件劃出更大的淺綠色區域,例如海洋世界地段、南灣湖C、D區,但在總規出台結果顯示其思維始終沒有變,意味未來數十本澳的綠色空間年都可能無辦法改變,做法讓人失望。

路環應盡可能劃成生態保護區

深綠色的生態保護區方面,蘇嘉豪表示,總規的生態保護區包括水塘、南灣湖、西灣湖、松山、青洲山、大潭山、小潭山,以及路環的一部份,有一定「水份」。他強調,石排灣以南的路環,應劃為不可都市化的區域,路環應盡可能劃成生態保護區。但現在的總規之中,則留有住宅區(例如黑沙村、海蘭花園),該處是「白區」,沒有任何限制,意味仍可以依法「挖山起樓」,是公眾長遠的隱憂。

新澳門學社副理事長蘇嘉豪。

政府收回疊石塘超高樓地段後,該區由住宅區變成綠地或公共開放空間區,蘇嘉豪表示,如果政府真正聽取民意,一開始做諮詢文本時就應劃成綠色,「(現在)只是做了一場『大龍鳳』後,將理所當然不會再建樓的地區變作休憩區,所以不算從善如流。」

「青山綠地」在地少人多的澳門,一向是熱愛生態的市民的追求,蘇嘉豪表示,市民希望綠色區域「愈多愈好」,可惜目前石排灣一帶有很多樓盤,市民是否接受高樓將來可以「長驅直進」到路環?這是他強烈希望阻止的情況;而路環市區、黑沙、九澳,本身有居住區域的地方,尚包括零星的住宅區,但總括而言,如不屬已開發的地方,路環應該要全力去保持現時的面貌。

他補充,總規當中有不少地方是居住區與生態保護區連接的地方,當中的緩衝帶明顯不足夠,例如在生態保護區旁邊起樓,將會影響生態,日後公眾要加緊注意生態保護區緊接地區的開發項目。

蘇嘉豪批總體規劃未回應主流民意。

批南灣湖C、D區政府設施一意孤行、有權用盡

另外,南灣湖C、D區被劃作公用設施區,城規會早前討論南灣湖C1至C4地段,規劃條件圖草案建議合併建設法院和檢察院設施。

蘇嘉豪表示,政府打算在有關地段興建設施的做法,徹底表露政府的「假諮詢」,過去不少人士都講過很多理據反對。特別是總規諮詢時,主流民意很清晰要求政府保育主教山與舊大橋的「山海城」景觀,另一方面,政府已在北安、皇朝、新口岸等地區規劃興建政府辦公大樓,至2026年基本能解決到政府租用私人物業辦公的問題,但政府目前仍要在南灣湖C、D區「一意孤行」,「將敏感的三角地帶,去劃成政府設施區域。」

至於政府聲稱有關建築高度不會影響主救山望向大橋的景觀,蘇嘉豪批評,「如何看不到?除非有透視眼﹗」,他形容,目前初級法院建在南灣湖C、D區已是反面教材,最近在城規會討論的規劃條件圖,首次諮詢時已有200多份意見一面倒反對,而且現時的建築高度更高於目前的初級法院,但城規會仍然可以作出與民意相反的意見。

「市民不是由始至終都冷漠,不是的,最近城規會收到的幾份意見都是全面反對。」他批評政府對有關項目「一意孤行、有權用盡、夾硬上馬」,而工務局、文化局、城規會的表現亦讓市民「傷透了心」,政府在此問題上有完全的責任。總規問題多多,蘇嘉豪表示,未來政府仍會推出詳細規劃,相信社會關注的地區仍然會出現爭議,公眾仍然有需要保持密切關注。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