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署:減少選用板根旺盛的樹木作行道樹

市政署於路氹永進大馬路種植小葉欖仁。 (來源:市政署)

一些多年前種下的行道樹根部發達,但現時的行人道空間已難為其提供適切環境。市政署就行道樹種植方面究竟有何規劃?市政署回覆《論盡》查詢時指,樹種的選擇上會減少選用在地面土壤上板根異常旺盛生長的樹木。而由於幾乎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颱風影響本澳,故此亦會兼顧樹木的抗風特性等。

市政署在回覆中表示,會減少選用在地面土壤上板根異常旺盛生長的樹木,是因為這類樹木生長旺盛的板根會對路面及周邊建築物造成破壞;同時,出於對樹木病蟲害防治的風險管理,經評估會挑選不同樹種種植,以分散對單一樹種的過度依賴,避免因一場病蟲災害造成大面積樹木死亡的事件發生。綜合各項因素優先選用黃金蒲桃、海南紅豆、樹頭菜、錦葉欖仁、小葉欖仁及大葉紫薇等不同類型樹種,這些品種同時具觀花、觀葉特性,以增加本澳市區的美化色彩。

市政署又表示,2016年至2021年9月期間,部份城巿樹木基於受病蟲侵害或感染、生長勢不良或被暴風雨吹襲而對公共安全構成危害等,經市政署救治並評估後須移除約4000株。當中品種包括:細葉榕、鳳凰木、黃金蒲桃、海南紅豆、樹頭菜、大葉紫薇及樟樹等。

另外,市政署曾於今年4月介紹其今年的城市行道樹種植計劃。當中提到,市政署在2020年至2021年期間,計劃在全澳各區主幹道的綠化帶及行人道內種植約5000株樹木,至今已種植近4000株。市政署當時提到,是次城市行道樹的種植計劃分兩年進行,由2020年5月開始進行植樹工作,去年合共種植1849株樹木,種植地點包括澳門區的孫逸仙大馬路、友誼橋大馬路、友誼大馬路及何鴻燊博士大馬路;氹仔區的北安大馬路、海洋大馬路、偉龍馬路及廣東大馬路等。

市政署又表示,2021年部門持續進行植樹工作,目標是完成種植3200株樹木。而截至2021年3月份,市政署在澳門半島及離島已完成種植2118株樹木,並已為餘下的樹木安排種植位置及進行採購工作,預計在第三季內完成全數的樹木種植。在樹種的選擇上,市政署表示會優先選擇具抗風及抗旱等能力較佳的華南地區樹種,並會由小苗開始種植,讓根系與樹冠更好地平衡發展。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