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恢復人與人的連結

100 守在瘟疫蔓延時 紙本月刊

文:崔子釗(在臺灣讀碩士的澳門生)

網址:https://aamacau.com/?p=78775

時間:2021年09月2日 12:12

縱使人在異鄉,但那兩天的心緒,幾乎都回到了澳那裡。澳門踏入8月,有市民因到中國內地交流,感染了Delta變種病毒,且回澳後近10天始發現,結果是一家四口確診,全澳市民要冒雨排隊輪候檢測,以避免疫情擴散。

當中責任誰孰,不少人在線上線下已有大量的討論和批評。但是再一次證明的是,疫境之下,無人能置身事外,世界每一角落,無一躲過疫情的影響,這是值得人類深思的課題。只要有一絲的大意,我們就會被困在疫境裡,失去了自由、失去了機會、失去了至親,甚至威脅到自己的生命。

踩單車是崔子釗疫下常做的運動之一。相片受訪者提供

這一年來,我身處在臺灣,也是經歷疫情的劇變。由去年至今年5月,臺灣與澳門一樣,在全球防疫上,曾經也算是「模範生」,能夠長期保持緩和疫情,沒有在社區大規模爆發,區內經濟活動可以如常運作。但5月中,因為「人與人的連結」,以及針對機組人員防疫政策的疏漏,令疫情瞬間大爆發,嚴重時期每天有數百宗新增確診病例,更一度一天內有近百人因疫去世,全臺進入第三級警戒,城市處於半封閉狀態,社交活動暫停,唯獨電視上的評論嘈吵不停,各種不安浮現。

對我的影響是,我不能再回學校上課了,所有課程改為線上進行,包括考試。每天幾乎都是留在家裡,因為外面的餐廳和咖啡廳都不許內用,只能買外賣回家吃。對於留學的我,便無法跟更多的臺灣人交流,無法探索仍未到訪的地方,每天留在家裡,看著窗外每日與夜。

但與澳門不同的是,臺灣即使疫情進入嚴竣之時,也沒有進行全民快篩。因為這些已經在網絡和媒體、政客和專家之間激烈地爭論著。我注意到的是,很多專家指出,不分重災區與否,全民快篩只會帶來大量的偽陽和偽陰性,對防疫幫忙不大,反而呼籲大家少出外、保持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這種狀態在維持了近兩個月,始見成效。7月底,臺灣的疫情受控,雖然無法完全「清零」,但確診數字已大幅減少,且都掌握感染源頭;而疫苗數量不斷增加,接種率的不斷提升下,死亡個案亦大大減少。

在家制作美食也是崔子釗疫下日常之一。相片受訪者提供

公民的自律、SOP助臺灣
扛下新一波疫情

臺灣的抗疫,主要是大部分公民的自律,遵守不斷因形勢而調整的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 :標準作業程序),加上國際上對疫苗的支援,令臺灣扛住了這一波疫情。首先,臺灣實行民主制度,它不如中國般全方位監控,推行具管制性的「健康碼」制度,它在個人私隱與防疫中取得平衡。其中一個較為深刻的體現是,疫情爆發期間,進入商戶或各類場所時,要先用手機掃描QR碼,它會讓進入者發送訊息至實聯限防疫系統,告知何時進入相關場所。這樣便可快速調查確診者的足跡,衍生的密切接觸者。而此一方式,是最大限度地僅取得聯繫資訊,方便聯絡相關人士接受檢疫。如果不想使用手機或沒有手機,進入場所時僅需留下聯繫方式,甚至毋須填寫全名。這樣就盡可能避因政權以防疫為名,套取更多的個人資訊。

而三級警戒期限,針對佩戴口罩和群聚人數都有很嚴格的規定,甚至是比澳門還要嚴格。不僅執法人員加強巡視,一般群眾甚至會對違規的情況「舉報」,抑或例如你在街上沒戴好口罩,會有人走過來提醒你。當然有一些例子是顯得較為極端,但總體來說,群組都是表現得相當自律。

崔子釗在外出時必定配戴好口罩。相片受訪者提供

學習在雜亂的資訊裡作出理性的判斷和分析

作為外地人,我值得慶幸的是,我沒有被指責分薄資源,也沒有被嚷滾回澳門,像其他臺灣人一樣,我遵守著各項規定,乖乖的待在家。在疫情下,大家都是平等的。而我也登記了疫苗接種意願,臺灣人可以打哪一種疫苗,我也是一樣的,既沒有特權,也沒有被排斥。只要身處在這片土地,接種疫苗是為自己、為這個社會爭取疫境下的復甦。

不過,臺灣仍然受到了很大的代價,很多人因此而喪失生命。而這裡,沒有強大的政權統一操控,各種紛爭、質疑的聲音此起彼落,但很多時也是點到即止,至少公眾並沒有被蒙在鼓裡,但要學會在這些雜亂的資訊裡,作出理性的判斷和分析。

因此,這個暑假,我忍受著各種思念之痛,取消回澳,與臺灣人共同進退。是的,對我來說,疫情真的失去了很多,一些不能以價值衡量的,可能才是最寶貴的吧。只要不放棄那份信念,疫情將會有一天平息,我們能夠再次相見、相遇,重新建立人與人的連結。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