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視覺藝術——還有小孩

095 居民.二等 紙本月刊

文:論盡媒體

網址:https://aamacau.com/?p=72267

時間:2021年04月4日 14:14

《小孩的話很像詩》。

《小孩的話很像詩》。




我最想

畫一個圓
圓得像我的頭
填上眼睛
補上頭髮
但畫不上鼻子和嘴巴
我最想
脫掉口罩
——睿晞,四歲(節錄自《小孩的話很像詩》,梁倩瑜)

詩歌作為文學體裁,經過多次的藝術思潮、文化運動後,美學形式有更多的嘗試,格律變得更自由。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可以成為詩歌的題材,詩人也會在視覺藝術取得靈感,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在西方藝術史上,(詩和畫)確也有淵源。例如藝術家Duchamp的『小便池』出現後,達達(主義)這學派有一班文學家或寫作人特地用一些拼貼的方式去嘗試,想顛覆大家一直對於美感或藝術的看法,所以做一些很不邏輯的東西——隨便在哪裡剪些甚麼貼在一起,看會否有一些新的東西出現。拼貼也是當時出現,一個啟始,詩人也做了相似的動作。」

「我之前搞的活動,也曾用拼貼的方式嘗試。」藝術工作者梁倩瑜(Sandy)分享道,「大人小朋友一起做,好像門檻沒那麼大。一本雜誌找些他們喜歡的紙張再拼貼在一起,出來的效果也很有趣。」

小孩的話很像詩

Sandy畢業於英國皇家藝術學院視覺傳達系,主修插畫,自己本身也有寫詩。《小孩的話很像詩》是她2020年創作的一本小誌(zine)。薄薄八頁,寫上了小朋友充滿童趣的詩歌,配上了Sandy充滿童真的插畫。Sandy表示,自己一直希望做一些面向小朋友的作品,這段時間剛好在做一些兒童教育的項目,需要站在小朋友的角度思考,也接觸了很多大約四至七歲的小朋友,「就覺得他們說話很有趣。例如他們看到天上的雲會想到很多,如果今日吃了牛角包,他可能說會說雲是牛角包,又或者有時突然會有小朋友跟我說:『那片雲是被子,因為今日陰天,所以太陽蓋被子。』」

Sandy有感,這些童趣的話語、想像,成年人早已久違,也很有詩意,於是把這些說話都記了下來。「有時詩不是很邏輯性。有些作家會將很多不相關的詞語拼貼在一起,但又會找到一些當中的詩意。我就常記下(小朋友)的說話,看可否把它們的故事改編成詩。做zine的形式會較自由,做了之後就自己印,拿去賣,其實是較簡單的原因。」

聲音詩Passing Troop(1916)。圖片來源:wikipedia

自己也有寫詩的Sandy表示,為她而言,詩歌這文學體裁頗為自由。做了《小孩的話很像詩》後,跟朋友也有聊起,發覺自己小時候第一種撰寫的創作應該算是現代詩。「因為那時自己很喜歡圖畫和文字。我記得我會在小學時寫的日記或另外一本簿上畫圖,然後在下面用一些詩的形式去寫一些文字。我覺得對於小朋友來說,這是頗容易介入的媒材,我自己也覺得很有趣——將它拼貼在一起,像一個圖案般。對於我這視覺藝術的人而言,詩從遠看,一句句地看,又好像一些圖案式的東西,就覺得很有趣,有很多拼合的方式。」

「我想可能和個人思考方式也有關。我不是很邏輯性的人,其實我(思考)也頗斷斷續續,有很多東西會突然引發一些靈感。我覺得詩的自由和跳躍性很適合我這種性格的人和我的思維方式。」

詩,無分年齡國界

Sandy表示,近年已較少寫詩,轉而希望發掘圖畫中的詩意。但她也表示,自己在英國讀書時,同班有幾個同學雖然用英語或其他語言去寫詩,但大家很容易交流。「從外語角度,用英文寫論文或其他形式很難,但如果是詩,可以是一些單詞、有趣的拼合方式,令我們語言上好像沒那麼大的界限。」她自己也喜歡買一些外文詩集。「葡文的,其實不懂的,但又會覺得好像有一種共通點,非語言性的共通點,令我很着迷。」

藝術工作者梁倩瑜(Sandy)。

藝術工作者梁倩瑜(Sandy)。

接下來,《小孩的話很像詩》計劃會有第二階段嗎?「因為這次的開始,之後會做一系列關於兒童的作品。」Sandy表示,現時在創作一些角色,也會沿用今次詩集的素材,「可能會有第二期,因為都在不斷收集小朋友的素材,看怎樣呈現吧。今次我覺得如圖書能用回小朋友的原畫會更有趣一點,但那時有少少限制,因為我是在機構裡當導師,不方便用他們的畫,所以只可以由我畫,但由我畫又有大人的角度,那件事好像有少許未能完善。」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