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教師批內師交流計劃無可取之處籲暫停 教青局:學校高度評價

2020-11-27 空降內師惹非議 即時報道 專題報道

文:論盡採訪組

網址:https://aamacau.com/?p=67265

時間:2020年11月23日 17:17

近日,關於「內地優秀教師來澳交流計劃」的討論不斷,有本地資深教育工作者表示計劃無獨一無二、不可替代之處,而且多年來都並未建立公開透明的檢討制度,應該暫停計劃及檢視當局所講的教學成效是否與該計劃存有因果關係。

不方便透露姓名的資深教育工作者施老師受訪指出,當局表示多年來未有收到關於該計劃的投訴,皆因當局的資訊並不透明,公眾根本無從知道計劃的詳情又從何投訴呢?又稱,當局、學校、內師間根本從未建立溝通制度及檢討機制,當局所謂的聽意見不過是計劃完成後由學校撰寫的總結報告,難以看見公帑的利用是否「物有所值」。

本地資深教師足夠資歷以舊帶新
施老師又批評當局的招聘制度違反公開招聘原則,反問為何不先在本地發掘優秀老師,「因為這些內地優秀教師的存在目的是以其能力和資歷指導澳門的老師,但澳門絕對有資深老師能以舊帶新」。而當局每年舉辦的「教學設計獎勵計劃」, 都有優秀教師及優秀教學設計獲獎,若本地無優秀教師,「當局豈不是自打嘴巴」?

教學設計獎勵計劃(教青局圖片)

教青局以近年澳門學生水平在PISA等國際測試排名不斷上升為例,認為計劃具成效,但施老師反駁道澳門學生的成績並非由計劃開始才變好,並質疑當局無科學研究論證相關的成績的進步與計劃有關;兩者間或無因果關係,不過是當局「應付質疑嘅隨口噏 」。問及是否認為計劃無任何可取之處,施老師直言看不見可取之處在哪,亦無獨一無二、不可替代的價值,建議當局暫緩計劃。

違規又如何?無從考證
再者,施老師認為內師對某些學校而言是多了人力資源,又不用學校出錢,「何樂而不為」?雖然當局章程規定內師不可代替本地教師進行授課,但施老師指出當局並無監管機制及懲罰措施,即使學校安排授課當局亦無從考證。

意識形態大不同
施老師同時提到,兩地教師在教學內容及意識形態上有差別。他稱,內地的中文老師用普通話和簡體字,較著重文法修辭、語法,本澳則重視文章內容的鑒賞、價值意義的探討,方向存在很大分別。又稱,這些內師或崇尚社會主義價值觀,與澳門的市場經濟、資本主義或有不相符的地方。

教青局:計劃無影響本地教學自主
針對「內地優秀教師來澳交流計劃」引起的爭議,《論盡》上周曾去信教青局邀請作專訪回應,最後當局以書面回覆相關問題。

問及如何看待該計劃影響本地學校教學自主的說法,當局回覆稱該說法並不存在。學校和教師的教學自主在本澳一直以來都得到法律和制度上的保障,內師與本澳教師的專業交流是建基在平等專業對話的基礎之上,學校可以根據自身的專業和校情自行決定是否採用內師的意見,因此並無影響本地學校教學自主。

教青局:學校高度評價內師計劃 延伸更多科目
問及計劃實施多年來,當局有否發現有何不盡完善之處及如何改進,當局只回應因學校高度評價內師計劃,因而建議將計劃由最初只有幼兒教育和中小學中文和數學逐步延伸到其他科目,並應學校需求在近年先後增加了綜合科學、視覺藝術、資訊科技、歷史、地理等學習領域和科目,豐富了整個計劃的深度和維度。

問及有否與學校、老師建立溝通機制,及建立相關內師表現評鑒機制,當局指計劃設有協調員,與學校協調內師入校工作安排,根據學校的需要,與學校共同制定內師全學年工作計劃。協調員定期訪校,每年至少4次,主動去聽取學校和教師的意見,跟進內師工作情況,檢討工作成效。又稱,學校行政人員和前線老師都可隨時聯絡協調員,反映對內師計劃的意見。學年結束時,教青局與學校相關領導、主任、教師亦會總結成效,聆聽意見,持續優化計劃。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