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的性教育,是不可或缺還是似有還無?

2019-09-20 性教育(下) 專題報道

文:論盡採訪組

網址:https://aamacau.com/?p=56183

時間:2019年09月21日 13:13

根據統計數字,澳門檢察院2018年所開立的、涉及性犯罪的刑事案件一共有127宗,其中強姦(25宗)、對兒童性侵(25宗)及性騷擾(50宗)數量較多,其它則包括性脅迫、暴露行為、姦淫未成年人、與未成年人有關的色情物品案等。

性犯罪案件不止身體上的侵害,對受害人心理、精神都會帶來嚴重創傷,尤其對未成年的兒童及青少年的人生發展,帶來難以評估的傷害。有本地前線社工反映,不少青少年對性的價值觀和自我防衛意識皆薄弱,未成年的高危性行為、意外懷孕等個案時有發生,亦發現不少青少年的性教育基礎薄弱,對懷孕、避孕等多是從同儕或網上得到良莠不齊的「知識」,亦缺乏尋找支援的意識。

根據學聯於今年二月所公布的一項調查亦同樣顯示,本地青少年性教育不足的情況嚴重。這些狀況實在不容忽視。不少社會人士均認為,這一切,應防患於未然,亦即加強性教育的推行。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性教育尤其對由早婚或少女懷孕等所導致的女生輟學問題至關重要,可幫助青少年對性和生殖健康採取負責任的態度和行為,並於2018年1月發佈了更新的《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指出對5-18歲的兒童和青少年設計高質量的綜合性教育有迫切的需求,尤其需要對青春期的青少年開展如避孕、低齡懷孕、性別暴力、性疾病等議題的教育。

既然如此迫切,本地教育部門又是如何推行性教育的?澳門性教育又在教什麼?

性教育內容由學校自行制定

教青局的德育中心專責於性教育的推行工作。該部門回應《論盡》查詢時指出,已要求學校把性教育定為德育的重點工作,並已把性教育已列入課程框架之中,是必教的項目,涵蓋幼兒至高中教育,教學主要由學生輔導員負責。性教育以「跨學科的方式加以實施」,如「品德與公民」和「常識」等科目,「課程內容涵蓋:生理健康、兩性交往、保護身體、尊重差異等題材」。

然而,實質教學內容則由學校按其「教育理念、辦學特色及學生發展的需要」而自行編寫和設計課程。這樣由於學校文化背景、宗教等的不同,性教育的推動程度可能有極大差異,教青局又如何確保性教育得到有效的推行?又如何評估其成效?對於這方面問題,教青局均未有明確回應。

性教育教材僅供參考

另外,在教材方面,教青局指,其自行撰寫及出版了《品德與公民》及《性教育教學輔助教材》專門及系統性的教材資源,包含面向幼兒、小學、初中及高中等不同階段的內容,但這些教學資源只是提供給學校參考,學校無須一定跟隨亦可自行編寫。

除了教材資源很重要,老師的教學方式亦很重要。在台灣,推行性教育的人員均須經過一定培訓甚至須經考核認證。而澳門在師資方面的要求又是如何?教青局稱,局方有推出「學校性教育支援計劃」,安排專家入校進行講座、面談、教學示範、觀課指導及經驗分享等,讓學校人員掌握性教育的重要概念及技巧。至於這些對教學人員的培訓機制及實質進行情況,則未有詳述。

全面性教育之重要

根據聯合國和歐盟性教育綱要所推行的「全面性教育」(comprehensive sexuality education),內容包含促進人權、性別平等及消除歧視等,並探討社會文化因素如何讓不同的性傾向和性別認同產生權力上的不平等,有助於年青人建立更健康的價值觀。查找了一些亞洲鄰近地區的性教育課程設計,例如在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的網站上看到關於「全面性教育」的內容(圖一),都有清晰指出性教育的面向包括認知、身體、情感及社會層面,涵蓋的社會和性別議題相當多。在這「愛無能」的世代,讓年青人通過開放的討論和學習,擁有愛自己和愛別人的能力,擁有具尊嚴、平等、健康的親密關係,這些價值觀和能力的建立,將使其終生受用。

圖一:摘自台灣國立屏東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王儷靜

據知台灣的性教育課程非常強調家庭的參與,增強家長對性教育的認知之餘,亦建立家庭與學生在情緒心理上的溝通與連結,澳門因雙職及輪班工作的家庭不少,親子關係不容易維繫,似乎更有此需要,然而教青局未有對此部份有特別的回應及提及相應措施,只謂未來將結合家庭、學校、社會及政府部門的力量,持續加強推動這方面的工作。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