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文欣:社會信用體系重新創建不平等社會

2019-07-19 社會信用體系 專題報道

文:論盡採訪組

網址:https://aamacau.com/?p=54969

時間:2019年07月20日 3:03

社會信用評價體系近期在本澳社會討論得十分火熱,事實上,早在這個體系在中國大陸推出時,就已引起國際間的關注及質疑,認為此舉將會嚴重損害人民的私隱權,更會成為侵犯公民權利的工具。時事評論員蘇文欣認為,社會信用評價體系的評分制度,事實上與國際社會自二戰開始所提倡的「人生而平等」的人權概念是相左的,透過社會評分的高低來創建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形容這項制度「並不容易令人接受」。

蘇文欣指出,在帝制社會時,人與人之間是有階級、等級之分的,就如德國納粹黨領袖希特拉認為某些民族如猶太人是低等民族,唯有雅利安人是高級的。而在二戰及戰後,不少國家都在爭取獨立、人權、平等等基本權利,「雖然到今日仍未成功,我們仍然在努力爭取『人生而平等』這個基本權利。」

他直指,社會信用評價體系的出發點就是在強調人與人之間不是平等的,「雖然大家的分數水平在一開始都是一樣的,但是當你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時,你的分數就會變低。而在每年埋單計數時,當你的分數低於某個水平,你的生活就會受到影響,例如不能坐高鐵、不可以置業、工作不能升遷,甚至會影響到你的子女。故此我認為,這是一個將人劃分等級的制度。」

雖然社會信用評價體系還會有加分的制度,例如做義工、捐錢等就可獲得加分。但蘇文欣認為,社會希望犯了錯的人可以糾正自己的行為,但是在社會信用體系上,卻沒有出現「糾正就會加分」的情況,「即使我因犯錯而被你扣分,改過自新之後都不會補回這個分數,必須要去做『好事』才能獲得加分。這與一直以來我們做錯事要改正的價值觀是不同的。更甚者,若果捐錢就可以加分的話,這與中古時代買贖罪券有什麼分別?犯了錯,只要花點錢就可以解決了,變相就會再一次建立社會的不平等。」

社會信用評價體系的另一個爭議之處在於侵犯個人私隱的問題,蘇文欣指,在體系之下,人們連不受評分規限的選擇權都沒有,「政府從你一出世就給你打分數,一路在監控你,變相像科幻小說般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他可以利用大數據,透過你的生活、消費狀況來監控你,變相令私隱完全消失。我不知為何中國大陸會行得這麼開心,但這並不是一套容易讓人接受的制度。」

近年政府不斷提倡融入大灣區,要吸引青年人進入大灣區就學、就業。蘇文欣認為,政府必須交代清楚在融入大灣區的趨勢下,如何確保澳門市民的個人資料不會被轉移至大灣區當中,「本澳已經在使用阿里巴巴的大數據系統,究竟這套系統會否連繫到大陸的社會信用體系?信用中國網站已預留位置給港澳台三地,政府必須要十分清楚地向市民交代,確保不會行這套體系,亦不會將市民的個資轉移給大灣區。」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