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無包裝小店 冀有助減廢 店長:望「裸買」隨處可見

即時報道 綠色生活 藝文爛鬼樓

文:論盡採訪組

網址:https://aamacau.com/?p=53385

時間:2019年05月1日 16:16

根據統計局的《環境統計2018》,澳門2018年的家居垃圾高達26萬多公噸,比2016年的23萬9993公噸及2017年的25萬5653公噸都有所增加。

為減少生活垃圾廢物,不少人提倡「裸買」,即購買無包裝的貨品,省卻不必要的垃圾。在香港有團體發起「裸買運動」,外國亦開始流行「無包裝商店」,除了食物,沐浴乳、洗髮精等日常所需亦能自備容器購買。最近,望德堂區亦多開了一間「裸買」小店「米量雜貨店」。店主阿傑表示,最終目的不是想將舖頭變成甚麼很特別的事。「我是想『裸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變成一樣好普通,是大家日常生活都會接受,用這種模式購物的一種方式。」

減省包裝 價錢可平過超市?

「米量」雜貨店店主阿傑

「米量」一名,源於將「糧食」的「糧」字拆開,也寓意由顧客自己量度食物的重量,按需要購買。現時店內主要銷售主糧,如米、麵、意大利粉,也有藜麥、紅豆,及一些本地製的水果乾等。阿傑表示,他們一些貨品的價錢比超市更低,特別是如果貨物的包裝成本較高。「例如橄欖油,都是玻璃樽。玻璃樽包裝也是成本。如像我們一大罐,拿貨回來泵出來賣,成本就可以降低。」

他笑言,很多客人都對他們的標價都很驚訝。「很多人來買橄欖油都說:『哇!平到咁嘅!你啲咩油嚟㗎?』我們就跟他解釋是意大利橄欖油,即平時在超市買到的中檔次的油,但價錢我們就可以降低。」就因為包裝成本少了?「其實是。真的沒必要每次買一樽豉油,或買一樽嘢就要用一個玻璃樽。你又唔會把樽拿回超市。唔通你叫超市:『你倒過畀我,你唔好收個玻璃樽錢丫。』樽的重量有運輸成本,樽又有製作成本,那些都是錢,只不過你唔知,以為豉油本身就咁貴,其實不是。」「而且一大罐買,別人會計平給你。」

他表示,自己入貨時會注意貨物的包裝,一些供應商對此也不是很能理解。「攞貨回來時我們會和批發商談,可否要大包裝。大包裝的意思是,平常在超市買,例如通心粉,一包500克,兩個手掌咁大,如果那種我們就不會入,我們入起碼5公斤或以上,這樣才能減少塑膠的使用。原本有隻扭扭粉,我們也很喜歡,試過覺得又得意,也好吃,但就因為沒有大包裝,全是細包裝。他們說,『不如我每箱平十蚊畀你,你幫我攞幾箱』,我說不要,一定要大包裝。供應商也不很了解為何要這樣做,好像跟錢過唔去,我都話明平畀你,你也不要。」

現時「米量」亦有和本地一些的糧油店入貨。亦即,其實顧客可以自備容器到那些商店購買?「其實是的。我最終目的不是想將我們舖頭變成甚麼很特別的事,我是想『裸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變成一樣好普通,大家日常生活都會接受到,用這種模式購物的一種方式。」記得小時候去糧油店,也是可以自備容器買米買油,到士多買玻璃樽裝的牛奶和汽水也可以「回樽」(把玻璃樽拿到店內退回按金)。阿傑認同,「裸買」有點像以前的購物模式。「就是回到還未依賴塑膠時。」

環保不忘方便 望「裸買」變日常

為方便顧客,阿傑介紹,現時「米量」有四種購物模式。「第一種,最建議的,就是自備一個器皿,買完拿回家。第二,是你可以捐贈一些容器,膠袋也好,甚麼都好,只要能裝、乾淨的,沒異味,別人可以重用的,都可放在這,別人可以免費攞之餘,別人放下的你也可以免費拿來用,大家一起共享這些容器。用完後你留着又得,洗乾淨放回這裏讓別人用都可以。」

「第三是可以在這裏買,這也可以。第四個是比較不建議的,就是紙袋。紙袋對環境的傷害是較少,但其實都是傷害。如真的不想攞樽,覺得麻煩,揹住個袋唔方便,裝唔到咁大個玻璃樽,就攞個紙袋吧。目前是這四種。」

「其實方便也很重要。個個都追求方便。怎樣可以跟超市鬥方便?冇得鬥。就唯有盡量站在他們(客人)的角度想,可以怎樣體貼他們,唔好咁麻類。」

他坦言,現時附近的街坊仍未了解如何「裸買」。近年外地也漸漸流行裸買店,但這概念在澳門還不算盛行。「我覺得始終澳門整個文化都是方便快捷,跟住搵錢,時間是最重要,跟香港差不多。你沒可能要求好像歐美的人慢慢行,歎整個下午,在你舖頭慢慢揀嘢。他們就要一入超市,記低自己要甚麼,一擸,即走,然後迫巴士返屋企。」曾參與淨灘活動的他期望,減廢的概念會慢慢傳開去。「讓更多的人知道,尤其是下一代小朋友看到,原來海灘咁污糟,是我們一手做成,等他們會有警覺,不要再濫用更多塑膠。」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