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督府@擺華巷

060 逐鹿擺華巷 紙本月刊

文:天一

網址:https://aamacau.com/?p=46328

時間:2018年05月1日 11:11

擺華巷,是今日澳門特區政府總部的所在之處。主權移交前,本地華人稱擺華巷那幢粉紅色的建築物為「澳督府」,可見不論回歸前或後,「擺華巷」都是澳門政治的重心之一。

擺華巷,是今日澳門特區政府總部的所在之處。主權移交前,本地華人稱擺華巷那幢粉紅色的建築物為「澳督府」,可見不論回歸前或後,「擺華巷」都是澳門政治的重心之一。

擺華巷,是今日澳門特區政府總部的所在之處。主權移交前,本地華人稱擺華巷那幢粉紅色的建築物為「澳督府」,可見不論回歸前或後,「擺華巷」都是澳門政治的重心之一。但原來,擺華巷的「擺華」與澳督府的由來,都與本地富商極為有關。重要的年份,仍是1849年。

「擺華」是何許人也?

擺華巷,葡文Travessa do Paiva。根據《澳門編年史》記載,擺華(Francisco José de Paiva)是18世紀90年代本地八大土生富商之一,於1758年於葡國出生,1780年來澳,從事海上貿易。據指,擺華曾任澳門議事會「理事官」,職責之一是處理中國與澳葡政府之間的溝通。當中包括回應中國政府要求拆除澳門境內一外籍人士家中的「僭建」、澳葡政府能否自行炮擊違規鹽船,要否出手協助香山政府擒捕海盜、西洋人能否給北京私寄信件物品等。當然,中國政府當時在此等事務上「牙力」如何,尚需各方歷史學者進一步論述。另外,有指擺華於1822年去世後,其遺孀將其公司改名,並在廣州設多個辦事處,進軍內地市場,展開對華貿易。

說回正題。那「擺華巷」是以這位擺華先生命名嗎?據《澳門編年史》表示,非也,擺華巷是以他兒子「小擺華」(Francisco José de Paiva Jr. )命名的。話說這位小擺華與爸爸同名。據書中所述,小擺華在澳門長大,後到葡國讀書,並於科英布拉大學取得法學博士學位,回澳後一邊開設自己的律師樓,一邊經營其家族的航運生意。1830年,「小擺華」成為市政議員;1831年任議事公局普通法官,同年任華務官。跟爸爸一樣,小擺華亦曾任澳門議事會理事官。1847年任澳門民兵營少校司令,同獲委任為澳門駐香港首任領事。

1849年12月13日,「小擺華」逝世,葬於風順堂。據《澳門編年史》所述,澳門政府就將一條街道命名為「擺華巷」,作為紀念。

富商私邸成總督府

而1849年,正是「澳督府」建成的年份。話說這幢建築又被「塞爾卡爾宮」(Palácio do Cercal),是因為這曾是另一名本地富商塞爾卡爾子爵(Visconde do Cercal)——梅洛(Alexandrino António de Melo)的住所。

話說梅洛是「省港澳輪船公司」的主要創辦人和合伙人,擁有五艘遠洋貿易船隻,名下亦有不少物業,其中「塞爾卡爾宮」更是澳門最豪華的大宅。梅洛亦先後身兼多項公職,如議事公局商務監理、議事公局議員、巴西駐澳門領事等。1867年,梅洛被葡國皇室由「男爵」升為「子爵」,可謂風光非常。

為何富商別墅會變成澳督府第?又是《澳門編年史》記載,梅洛的兒子在香港與英國商人起衝突,生意因而遭遇挫折,加上載滿貨物的船隻又遭遇海難,令在摩納哥賭場豪賭輸錢的他進一步債台高築。家族之間亦因為遺產紛爭對簿公堂。1881年,「塞爾卡爾宮」被抵押,後被拍賣,由澳門政府投得,並將此地作為總督府。

官商一體 遍佈歷史

兩段小故事,實不足以徹底論述甚麼,只是恰巧幾位主角跟澳門歷史上的多位要人一樣,既是商,也是官,官商一體、官商同謀。事實上,這在澳門歷史上例子之多,暫不一一細舉,容後有機會再互相分享。他們在商場上吒叱風雲,同時也在政治舞台左右大局。一眾「官商」組成管治集團積極參政,於是即使他們未有當上總督,即使總督來自葡國而非澳門,或非商人出身,他們仍可對澳門的大小事務作出舉足輕重的影響。這就是歷史告訴我們的事。時代不斷前進,歷史不斷在演化,至於歷史要如何寫下去,正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事。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