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助主導 產業不成鏈

057 管治亂象 紙本月刊

文:路家

網址:https://aamacau.com/?p=44997

時間:2018年02月13日 15:15

澳門人出版社曾與澳門弱智人士家長協進會合作出版手作圖書。

澳門人出版社曾與澳門弱智人士家長協進會合作出版手作圖書。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環觀香港、台灣、內地,刊物多以出版社名義出版,而且商業掛帥。當中當然包括出版社物太市場主導、大型出版社意識保守、作者被剝削、版稅微薄等問題。而反觀澳門,因為基金會或政府有資助,刊物大多以非牟利協會的名義出版。成本減輕不少,亦因為如此,刊物的方向未必有考慮市場因素。書未必賣得出,出版社的收入就單靠編輯、設計、排版等服務。協會等亦未必可就生產內容而收取報酬。

「其實澳門(出版)很幸福,有政府支持。但亦因為有政府支持,所以我們沒法商業化。」澳門人出版社社長張燕青說。

本地出版不以賣書為生

「澳門人出版社」社長張燕青。

「澳門人出版社」社長張燕青。

張燕青於北京人民大學碩士畢業,2016年初與合夥人成立澳門人出版社。公司曾出版家居地產雜誌,及與澳門弱智人士家長協進會合作出版手作圖書。去年則多替客人訂製圖書,為協會會刊排版編輯,或幫學校出版刊物。「我們跟排版公司或廣告公司不同的是,我們有專業的編輯及校服務,所以(客戶)會揀我們出版社。」

張燕青形容,澳門的出版目前多以服務為主,而非以主動策劃出版及銷售為生,這與澳門的資助制度不無關係。「用協會名義去申請資助,然後找出版社幫他們出版。所以澳門很多書不是由出版社出版,但澳門有很多出版社。因為既然他們申請了資助,就一定要以協會名義作為出版者,出版社就是負責編輯排版內容編排,協助作者完成那本書。」

另外,不少出版社會依賴政府標書的收入。「澳門的出版社好多時服務於政府,服務於社團。因為政府會出一些標,下判給一些出版社。出版社接標,主要做政府一些刊物,已經完全夠支付三四個員工的人工。再接一些其他的細標,一年就可以過得很舒服。澳門資金上對出版業的支持都頗大,所以他們不需要有自己的刊物、雜誌就可以為生。」

公司亦為社團提供出版服務。

公司亦為社團提供出版服務。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產業不成鏈 出版業界欠競爭

政府資助支持刊物製作,無疑減輕了作者成本,但作品與市場則不時出現脫節。首先出版社與本地書店未必有既定合作關係。如何令出版物在書店曝光令不少作者甚至出版社頭痛。張燕青指,如在便利店寄賣,出版社或作者要付上架費,若在書店出售,則多與書店拆帳。「有時書不太貴,(書店)又不幫我們推銷,又要收我們錢。有時我們自己推銷導致別人買,我們自己都蝕了宣傳費。」另外,作者在寫作時,亦未必有考慮市場。「首先他們的定位錯了,他們就沒想着要賣,沒站在客戶角度去想這本書能否賣,有沒有人想買,誰想買。」

「一個產業鏈有作者、出版者、還有讀者,三環扣成。」張燕青指,沒入銷售的收入,出版者仍會有出版服務費,但作者是產業鏈中最不得益的人。「作者就很辛苦地找資源,自己寫,寫完可能得個吉。」

如是產業化,以市場主導的環境又是怎樣?曾於內地出版社實習的她憶述,內地因為競爭大,公司都佷看重市場策略。「當時跟他們開編輯會。例如SONY出了新相機,他們要出一本介紹這新相機的書,會立即打聽其他出版社,別人的主題是甚麼,找誰寫,賣多少錢。我就要找一個更厲害的作者,要比別人出得快,不一定要比人平,但要比人快,那就會贏。」「同時他們會出多本教人用這相機影相的書。於是同一個書架在說這相機的書有十本,但七本都是我們公司出的,就一定贏。讀者基本上都會買我們公司的書。在內地因為有競爭,所以觸覺很厲害,完全要打聽對手在做甚麼。」

「澳門就沒有商業那種打仗的感覺,沒那種緊張感,所以令澳門出版業好像一直沒有起色。」

面向兩岸四地 發展網上平台

出版社曾出版家居地產雜誌。

出版社曾出版家居地產雜誌。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如何能夠賣書為生?澳門人出版社的構思是:刊物電子化與網上平台,希望將本地出版推廣到外地。「行會員制。我們是一個付費的閱讀平台,但會員價非常便宜,不付費就只能看一小部分。如點擊率高的作者我們會分一些版稅。」實體書方面則會跟電商合作。「可以賣電子版,也可以賣實體版,就可以幫忙去貨。他們(電商)還可配送。我們現在商討的是要把書收集來發行,還是作者自己去寄。但如一次過收,就要想倉貯問題。」

張燕青表示,會先發展港澳和台灣市場,亦計劃進軍內地。「如內地的大學城區。大學生是最有時間,最看得明,也會拿澳門一些資料去做研究,所以會在大學城區做廣告。現在目標是暨大、中山,粵港澳大灣區等。」「因為我自己是人大校友,可以在人大校園做推廣,清華、北大都可以嘗試談。因為那邊教授對澳門都很有興趣,都想研究澳門,但很難找資料,如我們有平台,資訊可較集中,會比較好。」出版社現於文產基金資助的澳門文創綜合服務中心有一小型辦公室。「他們(中心)都說會嘗試幫忙在內地搭上線,我們就可以在內地再發展,令澳門的文學作品、社團文化、澳門文化,包括飲食、旅遊,任何思想上的都可透過網絡傳播得更廣。」

但在內地發行,內容就需要送審。張燕青坦言正在研究,出版社或會先自行審查內容。

「會透過AI審查,會先搜敏感字眼,當發現有,我們會親自再看一次,如發現真的不行,就不會放上平台。」

平台亦設有投訴機制,「如我們看過真的很奇怪,也會把它撤下來。」

「雖然有機會被說言論不自由,但我希望我們自我監管,有自我審查機制,因為主要想將澳門的文化推出去,不是想搞事,希望國內都對我們有信心。」

張燕青又表示,公司目前有六位成員,以分成取得各自收入。未來出版社的網上平台或會申請文產基金。「但不論是否申請到資助我們都會做。多一個支持吧,讓我們走得沒那麼辛苦。而且不知道會拿到多少,所以沒放太多注意力。」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