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綱沒提根治之方 環保團體:只值五分

2017 立法會選舉事件簿 2017-09-15 口號即政綱 政綱即口號?

文:論盡採訪組

網址:https://aamacau.com/?p=42082

時間:2017年09月15日 22:22

「環境政策在此次立法會選舉的候選人政綱裡,大部分還是用來點綴的,只有數個組別有較詳細的論述。」對於今屆立法會政綱有關環保的整體表現,環保組織「綠野之友」負責人之一的林穎聰劈頭就說。

「我覺得政綱的弱點,在於沒有想方設法去從根源解決問題。」

訪問前,林穎聰粗略地將各組政綱能與環保沾上邊的提議分類列舉,並提出要點(見附表)。她表示,部分政綱在綠色出行、源頭減廢、減少污染、增加綠化、能源政策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體的建議,但仍有不少只停留於口號,內容空泛,有一些其實政府亦已經在做。「最集中的部分可能是推動公共交通的部分,這有助減少私人汽車。有些人提出在繁忙時間增加班次,但這些政府已經在做了,或者『公交先行』有些區域也在做了,都不能根本地解決問題。」

「他們關心社會日常應該還未夠仔細吧,這議題可能也沒留意很多,但在競選時就會想到各種選民的需求,就把它硬加上去。」

她又認為,議題在從政者心中可能沒佔很重要的位置,不少政綱有關環保部分都是老調重提,亦很相似,且不少都是鼓勵性措施,例如「鼓勵扶持環保企業發展」、「鼓勵環保材料及設備的使用」,許多政府已在使用,顯然效果不彰,但不少候選人依然選擇這些方向,認為是希望得到選民支持。她以源頭減廢為例,「現在的困局是我們沒做到一個人人有責的減廢制度。我們現時鼓勵性質的措施效果都不好,但政綱裏非常非常少數會提到垃圾徵費。大家都空空地說要增加回收,能否做到就很難說。」

「如太過強調公民責任,可能大家不會願意投你一票。一點點需要市民自己負責任的部分,就會比較迴避。」

她形容,這樣的選舉文化並不健康。在她看來,選舉要讓人有更多選擇,才能夠讓選民留意到更根源的問題,而不只留意到派錢,又認為立法會候選人有責任把前瞻性帶給公眾。「大家比較容易看到眼前最緊迫的事情,可能有個排序,哪些事情比較急迫要去解決,像大家目前說的交通、房屋、衣食住行,這些特別多人容易知道它帶給市民的壓力,大家都先解燃眉之急。我覺得要思考的問題是,有些事看起來不是燃眉之急,像垃圾,我們走開就好,總有人把它掃掉,投到你看不到的焚化爐裏,或送去遙遠的堆填區,會容易讓人覺得不是緊急問題,但事實上它很緊急。緊急的問題不一定是在你眼前的問題。」

「澳門普遍將民生放在前面,其實環保也是民生,它甚至是更重要的民生,但可能被忽略。空氣和水都沒有乾淨的,談甚麼民生,談甚麼經濟發展、生活質素?那都是空的。」

她特別提到,少數政綱提出了能源方面的政策,例如增加能源自給率、以及增加再生能源的比例、關注鄰近地區核能發電的安全性等;有些則提到要設立《環境影響評估法》,對任何工程都有環境方面較實質的評估,並接受專業和公眾的監督;還有政綱從更大的生態系統角度提出立法,例如立法落實環境嚴格保護區,《海洋保護法》、《樹木法》等;也有人提出要重塑環保局的職能,賦予更多執法權力等。她認為這些都是從立法層面去嘗試改善澳門環境,雖然相對民生議題而言,着墨並不太多,但顯然議題的重要性開始發芽。

「立法會比平民百姓有更大的權力、責任,也負起教育的責任,不能完全只是迎合大家的想法。」

那如果十分滿分,會為今屆選舉有關環保的政綱的整體表現打多少分?「五分吧,不能給太低,因為推動公共交通部分也是環保,但很合格也打不出,打個五分吧。」

訂閱每月紙本

 

2015 「澳門美食節」還是「澳門垃圾節」?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