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樹木 百年樹人 視障團體:改變從基礎教育開始

2016-12-09 輸在起跑線?身心障礙生升學難.難.難 專題報道

文:論盡編輯組

網址:https://aamacau.com/?p=36052

時間:2016年12月10日 9:09

「高等院校的大約二十歲,但澳門過去二十年的視障教育接近空白一片,沒有小學,沒有中學,何來有大學﹖這就是最大問題,所以本地視障生能進高等院校的機會較少。」澳門視障人士權益促進會理事長張志邦一開始便正中問題重心。

澳門特殊教育及融合教育過往一直備受批評。2014年,澳門視障人士權益促進會曾召開記者會,當時一名視障學生表示遭到教青局特殊教育中心誤評她為「智障」。 2015年教青局舉辦《特殊教育制度》講解會時,亦有家長反映特殊小班學生完成初中課程後無法升讀高中。

翻查資料,澳門政府於1990年代在當時的教育司設立特殊教育發展委員會,1991年頒佈教育制度法規,確定特殊教育為澳門教育制度的一個組成部分,並於在1996年制訂《批准特殊教育制度》。張志邦認為,澳門過去多年因為專業的師資不足,加上政策未有從視障人士的需要出發,故相關視障教育過去近二十年皆未有健全發展。

「因為十幾廿年前的教育不全面,中間斷了,那現在又怎會有較多的視障大學生﹖」

澳門視障人士權益促進會理事長張志邦表示,要改變現況,需從基礎教育開始。

澳門視障人士權益促進會理事長張志邦表示,要改變現況,需從基礎教育開始。

 

他又表示,多年來不論基礎教育或高等院校的設施均未能充份照顧視障生的需要,現時亦未有從視障人士獨立自主的角度思考,視障人士如若希望進修亦不容易。「有次到大學替他們做培訓,一位學生輔導員大大聲說他們大學有發聲電腦。有多少﹖一部。又說如一個視障生想去圖書館,校方會讓圖書館的負責人開給他用。」

「這些絕對不是無障礙。如果圖書館的負責人不在,他就不能用電腦。如以人人公平,人人平等的原則,一個健視的學生要用電腦,是否也要管理員開給他﹖整個概念是設施有就算數,不會想到人人公平,人人平等。」

張志邦期望,高等院校及教育部門能發揮帶頭作用,聽取視障人士的意見及需要,並帶動社會「人人平等」的風氣。「教育部門亦應讓非殘疾人士明白,殘障人士需要接受教育,以及教會他們怎樣跟殘疾人士溝通。三四十年後,那些在位的政府高級官員,可能就是現在唸小學或中學的人。他們明白了,將來社會就可以改變。這是一代一代的。上一代沒做,我們就由現在開始。」

「如社會由現在開始,由幼稚園開始好好推動,將來視障生升大學的數目就會有增長。整個社會開始推動各方面的配套,那二十年後就不只是高等教育,是整個社會的改變。」

「今年開始教青局在何東中葡小學開辦了K1的視障班,有三個視障小朋友在讀,有一個明年會入學。如師資、輔具、設施可以配合,十多年後,他們就可以升讀大學。這就視乎政府的政策。」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