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死結中打轉,控車以外還可以做甚麼?

即時報道

文:論盡採訪組

網址:https://aamacau.com/?p=24138

時間:2015年11月21日 21:21

2015-03-15_07-05-48
明年控車措施將進一步「軟著陸」,加稅、加泊車費、縮短驗車年期,步步迫近。有關公交的討論只是在死結中打轉:控車先還是公交優先先?

今年大賽車期間政府首次試行公務員彈性上班,但不少市民反映塞車未見改善,有的區分甚至比往年更癱瘓。再看看機動車增長數字,短短一年之間增長了近1.6萬架,全澳已突破24.6萬,趕在這到處封路的時節,最多只是減痛無法好轉。

我們看到巴士路線重疊、繞路情況嚴重,路線重整一拖三年未有出台;非繁忙時間巴士班次密得驚人,5分鐘連續3班車也很常見。上下班高峰期其實是藥石無效,路面已經超負荷了,惟一的紓緩方法是博企和大型地盤自己安排車輛接載員工上下班,避免「與民爭車」。 聚賢同心協會副理事長林宇滔認為,有一些措施還是值得考慮,例如:公務員彈性上班變成恆常措施、由當局統籌分區校車專線、加快建設施松山行人隧道等。

 

聚賢同心協會副理事長林宇滔(資料圖片)

聚賢同心協會副理事長林宇滔

公職局回覆我們查詢時就指,原來目前已有30個部門有推行彈性上班時間,但具體涉及的人數,有無條件在平時上班日進一步推廣至更多崗位,變成恆常措施?這方面暫時未有資料。林宇滔認為,雖然公務員彈性上班在賽車期間成效未彰,但值得變成恆常措施,除了錯開一部分上下班的人流,員工可以有更多時間與家人相處,「如果朝頭早父母早啲返工,就可以順道送小朋友返學,早啲放工亦可以接放學,變相有更多時間照顧小朋友。」

車輛數量不斷飆升,繁忙時間增長,對舒緩交通壓力未必起到「立竿見影」的效用,長遠而言必須改變市民出行習慣。他舉例指,若興建松山行人隧道,來往高士德及皇朝區的步行時間將會縮至20分鐘。正修建的雀仔園愕街自動步行系統將於短期內完工,加上松山焯公亭至羅理基博士大馬路一段的升降機和行人天橋,也是出行的新選擇。

林宇滔又認為,當局可從校車著手,現時每間學校只有數架校車,需要巡迴澳門各區接送,遇上繁忙時間大擠塞往往需要花很長時間才能抵達目的地。接載效率不高,令家長對校車服務缺乏信心,寧願自行駕車接送,變相加劇道路壓力。政府可主導設立分區校車專線,直接將學童送到所居住的區域,避免校車巡迴各區拉長接載時間。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