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選隔岸觀

即時報道

文:未熄

網址:https://aamacau.com/?p=12979

時間:2014年11月30日 22:22

嘉義的噴水園環,臺灣民主的傳統地標之一(BBC圖片)

嘉義的噴水園環,臺灣民主的傳統地標之一(BBC圖片)

兩岸四地共同關注的臺灣「九合一」地方公職人員選舉終於和平落幕。民主進步黨一舉取得了十三個直轄市、縣(市)長席位,中國國民黨由一零年的十五席倒輸剩下六席。臺北作為首善之區,且近年都成為當選總統的終南之路,更是備受矚目。

  這次選舉,普遍被認為是對執政近六年、由馬英九領導的國民黨一次信任投票。選舉結果亦反映了臺灣人民對馬執政的不滿。在內政方面,雖然兩岸交流比民進黨時期大有進步,但經濟發展的成果並沒有讓一般人得益,油電雙漲,房價狂飆,但「薪水22K」卻成為年輕人中間的流行苦笑話。加上三家著名的食品企業先後被揭發牽涉「餿水油」問題。就連日常「開門七件事」都出問題,政府安全標誌已被廢武功,人民對當前政府豈會再有信心?

  國民黨自身的問題亦是選舉失利的一大原因,其中以臺北是最明顯的例子。這要從兩個方面去講:一方面其派出的市長候選人連勝文雖然是初選勝出,符合程序,不過其自身出身連家,三代世家(曾祖連橫),兩代為官(祖父連震東及其父連戰),可謂「官三代」。其與商界錯綜複雜的關係自然為人詬病。但連勝文沒有了解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先從地方基層歷練一下,例如參選市議員,就直接參選市長,而且在勝出初選後,也沒有任用基層經驗豐富的敗將丁守中輔助自己。在國民黨內不團結的情形下,樁腳鬆動可以預期。

  再說,馬英九與國民黨內地方派系/家族之間亦有利益矛盾。馬英九只有9%民望,而且已經是邁向第二任期的最後兩年,要是連勝文能打出改革牌,加上運用清新選風,也未至於輸得那麼難看。不過其競選隊部居然還以爭取退休「軍(人)公(務員)教(師)」年終慰問金這因為被批評籠絡選民、違反公平正義原則而取消的政策為訴求,其輔選人員,包括其父連戰、前行政院長郝柏村等人更在選舉期間祭出重話(背後因素下面再說)。當然後面的考慮可能是跟北京說的,用以鞏固老國民黨票源。不過一對一的選舉從來是「得中間者得天下」的遊戲。說話越重口味,甚至爆粗,只會嚇走中間選民。即使是死忠派也可能意興闌珊,放棄投票。

  至於其主要對手柯文哲,以無黨籍人士(自稱「政治素人」)的知名醫生身份出選,亦聲稱「超越藍綠」,確實是容易吸引厭倦藍綠惡鬥的中間選民支持。他也自認「白目」,容易講錯話,卻比會賣弄花言巧語的政客更有質樸感覺。當然,他也很會學習,會從不同意見的人當中學習,例如他六百多人的市政顧問團,有一百八十八人是藍營人士。選後第一個點名的副市長人選,更是深藍的新黨人士、專於環保的鄧家基。

  其他地區方面,藍營在六都原來預計,輸剩兩都就是大敗。只是這次連即將升格的桃園都要輸掉,即使朱立倫面對民進黨空降老將游錫堃,都只以兩萬四千多票勝選,就真是「超額畢業」了。綠營在臺南、高雄更是超過七成票大贏,高雄的陳菊更差點開出百萬票。其他縣(市)方面,本來「五五波」的彰化、雲林、嘉義市,都以民進黨過半勝出作結。年輕人口多的新竹市,不到四十歲的林智堅面對綠營分裂,仍然能擊敗退黨參選的前市長和國民黨候選人,奪得第十三個縣(市)。即使是藍營在離島三縣傳統的票倉,這次全部敗陣而回:澎湖變綠,金門由無黨籍人士取得,就算是兩藍相爭的馬祖(連江縣),現任縣長都宣告敗選。可喜的是,地方勢力 —例如臺中市—也似乎在「改變」的訴求下消退。另外在基層政權方面,「第三勢力」成績頗為鼓舞:綠黨、樹黨等以環保為訴求的政黨都能夠取得議席。勞動黨亦在新竹縣在現任縣員外,增加了一名鎮民代表(只是驅逐街頭游民的應曉薇在臺北市議會竟然連任,令人扼腕)。

  這些改變背後是誰呢?又以臺北市為例,除了大家公認的「年輕人」(無論是本籍或回鄉投票的一群)外,柯文哲所主張的「素民、鄉民(網民)、公民」的角色也相當重要。他們在柯文哲選舉活動中,不但是投票的一群,更是有一定的決策權的一群:例如他的團隊就是靠「海選」出來的,主題曲也是網上徵選出來的。面對對「公平正義」的追求,對「一城一家人」的觀念,藍營玩「經濟牌」、「撕裂族群」等手段已經沒戲了。最後一個北京不想承認的「助選員」,相信就是香港特首梁振英了。臺港兩地不過一水之隔,關係密切。三月的太陽花學運激勵了香港的佔領運動,反過來,香港「真普選」無望,自由度下降,警方更武力鎮壓爭取普選的市民,又讓會臺灣人對訴求兩岸關係改善的國民黨又多了一重戒心。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