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邊緣包圍主流──專訪第一屆澳門獨立電影節統籌蔡嘉儀

2014-11-20 恢復觀影意志 專題報道

文:黑黑

網址:https://aamacau.com/?p=12787

時間:2014年11月21日 11:11

儘管自回歸前後到現在,不同民間藝團都曾辦過一些獨立電影放映活動,但這些小型影展多在民間藝文空間中進行,而這次由影意志澳門分會所主辦的「第一屆獨立電影節」,放映方式卻不一樣,把地點設在澳門大會堂,有面向普羅大眾的意味,而且歷時兩周,許多電影放映不止一場,包括澳門、香港、中國、台灣、日本和美國,合共21場。

香港「影意志」於1997年成立,以聯結香港獨立電影工作者,推動香港獨立電影發展為主。十多年來的持續推動累積了大量經驗,建立了獨立電影人際網絡,也確立了獨立影展的模式。「影意志」一直關注澳門的獨立電影,是次影展的統籌蔡嘉儀便是澳門出生的香港人,不時兩邊走,與一班本地電影人朱佑人、許國明(小鳥)等稔熟,2011年決定在澳門成立「影意志」分會,望能推動兩地獨立電影的交流。

談起香港電影工業,蔡嘉儀謂在經歷了八十年代的繁盛時期,到目前出現的中港合拍片模式,大環境的發展使香港電影愈來愈多由發行商主導而缺少了個性,近年開始出現重尋本土電影的呼聲,有不少讀完電影回來的年青人未必能投身這個行業,就算加入了,亦未必能拍到自己想拍的東西,很多時要視乎發行公司的投資取向。於是由2007年開始,「影意志」由過往所進行的發行工作,轉而更集中在推動獨立電影之上,他們感到在現時環境之下更需要去支持獨立電影,支持拍攝在現行發行制度以外、更多不同題材的作品,支持與主流電影工業有所抗衡、擺脫商業市場模式和框架的電影製作,蔡嘉儀說:「我們希望能持守獨立電影的原則。」

mindieff poster cinema

mindieff poster cinema

首要為拓寬觀影經驗

現時澳門開始醞釀自己的電影工業,但在此之前從來沒有這方面經驗的,到底該從何入手?蔡嘉儀說,一向以來澳門觀眾所能接觸到的只有商業片,甚至只有商業大片,因為這裡影院很少,連商業電影的選擇也不多,澳門觀眾較缺乏多元的觀影經驗。以前「拍板」一直有做電影放映活動,持續了多年,亦有拍攝如「堂口故事」等本土電影,建立了一定的觀眾基礎。其實以前澳門一些團體也曾辦過類似的影展活動,但可能礙於資源等條件,較少片種的選擇。這次影意志希望能透過電影節的模式,再拓寬觀眾不同的觀影經驗。去年他們寫了計劃書,今年在得到文化局資助後,便開始嘗試去做,來測試一下觀眾的反映。但我們不是要做那種大型影展的格局,沒有紅地毯、沒有開幕式,也沒有明星等,我們想回歸這種小型影展,以策展形式的、觀眾能有選擇的影展。

第一屆獨立電影節統籌蔡嘉儀

第一屆獨立電影節統籌蔡嘉儀

獨立電影之父作品打頭陣

「我們希望這次能有多些不同種類的獨立電影」,這應該就是這次影展最主要的特點。「在這次電影節中我們選了John Cassavetes 來做一個獨立的專題。因為人稱『獨立電影之父』的John Cassavetes是獨立電影史上的代表人物,他的拍片方式、攝影風格、導演手法等,皆脫離了荷里活的主流製作模式,當時他的電影創作方式亦影響了馬田史高西斯、史提芬史匹堡等。如此一位開創先河的導演,我們特意選了他的三個傳世之作:《首演之夜》、《買起唐人經紀》及《受影響的女人》,在這第一屆的獨立電影節中放映,希望能為澳門觀眾帶來比較不同的觀影經驗。」

蔡嘉儀進一步談及影意志所推崇的獨立電影,她提到今次選映的作品,都是在不同地方如香港、中國、台灣、日本、馬來西亞等地拍攝的獨立製作,它們一般只以很少的金額,如少量的政府補助或影展補助金來完成,全部都是一些拍攝規模較少、製作模式較獨立的作品,希望能藉此向觀眾介紹我們一貫所強調的獨立電影模式。如果不是經常會看非主流電影的觀眾,可能未必會很習慣這種創作手法,畢竟我們從小到大能接觸的影像教育就只有主流電影。

開幕作品 John Cassavetes《首演之夜》

開幕作品 John Cassavetes《首演之夜》

「華人民間電影集資計劃」

蔡嘉儀特別提到在1128日(周五)下午會放映三部香港短片:《金妹》、《一路走來》與《美好生活》,這三部影片都是影意志推行的一年一度「華人民間電影集資計劃」中的作品。這個計劃是由3個地方的影展-「南方影展」、「重慶獨立電影交流周」及「香港獨立電影節」所一同成立的「華人民間電影聯盟」來推動的,聯盟目的是為了推動三地的獨立電影發展,透過聯盟,前年便推出了這個「華人民間電影集資計劃」,香港的集資計劃是建議每人捐助300元(或以上),以支持這三位香港導演去拍攝他們的作品。捐助者都是在看過三位導演的拍攝計劃後,同意作出支持的,最後籌得超過十萬元的捐款。這個方法最有意思的地方是它脫離了任何政府、藝術發展局或商業機構的資助,而完全由民間自發地去支持民眾所喜愛的電影,由觀眾來決定自己想看什麼。凡捐款者影意志都會預留這套電影的DVD和兩張戲票,在電影拍成放映時送給捐款者。蔡嘉儀說,這個計劃十分成功,三部影片拍出來後也獲不少好評。

《金妹》的導演盧鎮業在香港年青導演中較有名氣的,這部片是他在旺角砵蘭街一間餐廳內打工數月而拍成的。他為了拍攝這間餐廳裡的這位洗碗女工金妹而決定去那裡工作。片中如實對這位洗碗阿姐的日常生活進行細緻的紀錄,平實的鏡頭呈現了香港繁華社會中底層的真實狀況,赤貧者的生活令人匪夷所思,而這一切並非冰山一角,而且就天天發生在大家眼皮子底下,小人物小製作卻帶出了香港社會一個很深層的社會議題。

《美好生活》的導演陳浩倫,影片有關一位印尼少女在香港打工的故事,是劇情片,也是一個基層人物的故事。《一路走來》導演林森紀錄了一群工廈內的音樂人,只純粹為了玩音樂的一群band仔,郤此路走來不易。這三部短片都透過這幾些不同背景的基層人物,來揭示出香港社會的問題。

1129日晚上將放映三部由台灣「南方影展」推介的短片《泳漾》、《自由人》和《紺珠之地》,三位導演詹凱迪、柯文利和王傢軍亦將來澳出席放映,三個作品皆有入選今年南方獎的競賽候選之中,澳門作品《城牆外》和《Who are those devils》也同樣入圍,後者更入了決選之中。《泳漾》是一部劇情片,講述一個練習游泳的人的故事。《自由人》也是一個傾向劇情化的短片。《紺絑之地》則與耕種相關。這三部片與香港的三部短片對比起來,題材等都很不一樣,可以看到兩地的電影狀況以及獨立製作狀況的差異。同時在29日也會放映《城牆外》和《Who are those devils》,希望這兩天,三地的年輕導演都能互相看到對方的影片,放映後也會邀請一些澳門年青導演來一同交流。

最後,蔡嘉儀再一次語重深長地提到,在目前影展泛濫的情況下,獨立影展希望能回歸到電影本身,更專注在呈現獨立電影的精神上,嘗試去重新建立影像的力量,以邊緣包圍主流;在影像拍攝變得如此容易的時代中,感到更有向公眾重新展示非主流影像力量和好題材的需要,刺激觀眾思考,更多地關心自己所處的城市,培養對身邊事物的敏感度等,這種影像教育皆是目前澳門十分需要的。

放映時間表(摘自影展網站)

放映時間表(摘自影展網站)

第一屆澳門獨立電影節宣傳短片: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