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離公法人的隱憂
 澳大變成另一間澳廣視?

2014-11-07 一.流大學 專題報道

文:許諾

網址:https://aamacau.com/?p=12325

時間:2014年11月7日 9:09

澳大說要再修章已好幾年,社會都極少討論和關注。近期爆出連串醜聞,曝露校政作風越趨封閉、官僚,試圖以政治化妝來淡化危機,以語言偽術來模糊道德價值,以絕對的權力優勢來排斥異見,澳大修章快將進入最後立法階段,當下似乎比任何時刻更需要審慎思考,澳大脫離公法人的利害關係。

澳大為何要修章?在網頁上能夠找到這幾句口號:「配合橫琴新區發展」、「更能體現自主及問責」、「邁向一流大學」,那即是怎樣?前校董會主席謝志偉的一篇文章或許說得更直白些(見附表),所謂適應大學「現代化和國際化發展」,總括而言即是:大學加薪、編製跨年度預算、採購物資彈性更大。脫離公法人之後,財務和行政的自主性更強,毋須緊跟公職規定,超過五十萬採購或工程項目要招標,超過幾萬要詢價,貨比三家;《行政程序法典》將不適用於澳大,行政法院再無權處理校內涉嫌違規事件。

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度訂立的《澳大組織章程》,已經由校董會取代政府直接監管,確保「學術自由」,亦有權按既定程序公開招聘學術和行政人員。從20082012學年,澳大的教員人數從原來409增至481人,而行政人員數目增幅更超過七成,從490人增至791人(近兩年數據網上未有公佈),其中特准高於公務員頂薪聘請的講座教授,從1名增至10名。然而,澳大亦指出,06年修章後一般教職員加薪幅度與公職脫鈎,差距拉寬,令內部出現不少矛盾。

校內仍有工程進行中,部分設施不開放給學生使用。

校內仍有工程進行中,部分設施不開放給學生使用。

有錢就有競爭力?

如果說,澳大修章的其中一大目的是提升競爭力,以更高薪聘請一流人才,剛被澳大無理指控和解僱、曾經是教務委員會成員的前澳大副教授仇國平,對此有截然不同的看法,「現在澳大教授級的人工已相當有競爭力,比歐美一些名牌大學高至少一半,加上澳門是低稅區,但吸引外國有名氣的教授不一定用錢就可以。」他指出,學術自由、有沒有終身聘用制、是否有優秀的研究生團隊、研究經費,以至配偶就業、子女教育條件等等,都是外國著名教授考慮會否來澳門的因素,而這當中有的澳大是相當貧乏。

仇國平表示,作為一個學者,更加會考慮如果離開了歐美的學術主流,可能一些重要的學術研究項目便輪不到自己。「澳門的研究項目多是與內地有關,但你是外國人,敏感的不會讓你做,樣樣都隨時會變成國家機密;重要的國家研究項目,你不會說中文,又或者不是在同一個學術圈內,可能要靠內地教授的關係才有得做,這沒甚麼意思。」

校園赤化?

近年港澳大學的師資不少是「海歸派」,學術圈內耳語自由風氣不復當年。仇國平認為師資優劣不應以來源地論斷,請「自己人」也不一定只是來自內地,但一個實際情況是,內地教員確實承受更大的政治壓力,會比較容易受影響,「他們的家眷還在內地,始終有多一重顧忌。倘若一些對政治積極進取的,便可借此扶搖直上」,這確是對學術和言論自由的一種侵蝕。

監管太少不是多

他認為,現時澳大的薪酬結構,確有「肥上瘦下」的感覺,因為校長、副校長、客座教授都可自訂薪酬,但將來如何確保不會令肥上瘦下更嚴重?無論財務、校政和學術自由的監管,將來有何機制監察和制約,減少舞弊和濫權?如何向納稅人負責?這些官方都從沒有諮詢和公佈。「說到底,修章只是令學校花錢容易些,對競爭力不會有太大作用。相反,現在澳大的監管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呢頭定法律,轉頭可以破壞規矩。既有的制度都可以無視,不遵守,將來有違規事件連行政法院都無權介入,連官司都無得打,還可以怎樣?」

前澳大政府與公共學系副教授仇國平

前澳大政府與公共學系副教授仇國平


校董會=獨立監察?

從權力架構上來說,雖然特首只是掛名校監,極力強調「學術自主」,但校董會成員由特首直接委任,新一屆的校董會主席、澳門科大名譽博士林金城,本身是崔世安的智囊,去年獲委任為行政會成員。從仇國平事件看到,官方意志對校方的影響力非凡:一封由特首辦轉介的投訴信,足以對教學人員展開紀律程序;一個已查無此事的匿名投訴,可以重新復活,甚至變成解僱的理由;紀律調查完結,校董會拒絕了當事人依法享有的上訴權。儘管校方的推諉和遮瞞態度,顯得相當拙劣,指控理由站不住腳,但客觀事卻是成功為政府清除了一根眼中釘。

澳大在修章過程中,經常引用香港和新加坡公立大學改革的例子,但澳門體制外監督異常薄弱,打壓學者和性騷擾事件激起的輿論批評並不少,但未見對澳大有絲毫影響;官方委任的校董會,不會見到民主派或獨立人士。倘若脫離公法人,澳大會否變成另一間澳廣視:由政府養起,只要向當權者賣乖,完全不受社會監督?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