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殖的觸媒

築城危言 藝文爛鬼樓

文:梁毅鵬(投稿)

網址:https://aamacau.com/?p=8524

時間:2014年05月28日 11:11

最近,在兩岸四地都有出現不少所謂的「戀殖」事件,戀殖者一般都是被殖民的當地人民,而被戀的對象就是前殖民地宗主國,這種行為往往會讓母國或者執政者感到十分尷尬,而戀殖者往往會被批評是沒有道德、不愛國等等,當然,這些批評的聲音一般來自母國或者是執政者,可想而知,戀殖是很本土化的,而且往往是政治化,一般是反政權或反執政者的。

戀殖其實是一種非常抽象的文化感受,它往往要經過一些特定的物質或事件作為觸媒。從不同類型的觸媒可以讓人們更具體的感受到這種抽象的感覺,當我們體會到這種戀殖感受的時候,就能夠細緻的對不同的戀殖行為作出劃分,而不會造成單一化的歸類。

戀殖既然是殖民地本土的行為,那當中的觸媒必定具有很強烈的本土化,例如一座鐘樓、一座建築物、老店舖等,這種本土化的觸媒往往是長時期的存在於殖民地本土的土地上,體現出的是一種歷史記憶的感受,是成長歲月的印記,往往宣泄的是個人對於青春往事的舊日追憶,與其說對這觸媒的迷戀等同於戀殖,倒不如說這只是一種看相簿式的回憶住事罷了。

另一種觸媒是具有很強政治性的,例如國旗,或者是威權性的政府辦公大樓等。例如台灣的總統府,前身就是日治時期的台灣總督府,目前規劃用作澳門中央圖書館的舊法院大樓等等。這種觸媒雖然十分具有政治性,但人們對於它的使用或迷戀,其實並非為了歌頌殖民地政權,又或者是要緬懷歷史,而是要表達一種強烈的政治主張,例如港英政府的龍獅旗要表達的潛台詞就是港英時代是開放的、民主的,而與之對比的中國大陸或者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不民主又或是極權的,台灣國民政府以日治時期的台灣總督府作為最高首長的辦公地點,有意無意的顯示出當時的政權與日治時期十分相似,都是極具威權的。

不管社會大眾用何種角度在談論戀殖,都將以上這兩種觸媒作為對象,但其實不管是本土化觸媒還是政治化觸媒,其本身所蘊含著的所謂戀殖元素都不是很具大,反而,有另一種觸媒往往會被人忽略,但卻是真真正正的具有戀殖意義。例如台灣近期的電影《KANO》所描述的棒球運動、香港市民對於英格蘭足球隊的支持以及對於英格蘭超級足球聯賽的喜愛程度、澳門人則或多或少的仍然保留對葡萄牙國家隊的熱情與關注等。

這些對於殖民地宗主國主流運動的狂熱,對其國家球隊或國內聯賽的支持與關注,才是真正體現出戀殖情結如何縈繞著每個殖民地人民的潛意識之中。所以中央政府對於手持龍獅旗遊行示威的民眾其實不需要認為是傷害了中國人的民族感情,因為這只是政治表述的行為,真正傷害民族感情的是在世界盃足球賽的時候,香港人支持英格蘭隊,而不支持中國隊,當然,中國隊要再一次踢進世界盃決賽週已經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了!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