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獨立音樂製作人Achun

012 港澳新聞自由:危機四伏 紙本月刊

文:未熄(採訪、文)

網址:https://aamacau.com/?p=7764

時間:2014年04月15日 21:21

在某年一次拍攝「六四」記錄片的過程中,認識了Achun,知道他是一位音樂製作人,也聽過他的一些作品。後來因為各種原因,聯繫漸疏,只是偶爾看見他在區域性的音樂會海報上出現,後來更聽見他在上海發展。編輯組要籌備專題時,就提出要採訪他,希望可以為澳門的音樂發展帶來一點啟示。

成功靠「製作加網絡」

初認識Achun的,會認為他玩的是電子音樂,但他覺得並不是朝那個方向創作,他更認為band sound是對他作品更為適切的描述。Achun接觸音樂,是九十年代還在學校的時候,由同學間交換CD、卡式帶開始。九九年,他開始玩結他,同時開始認識澳門的音樂圈子。

零一年,朋友借了他一張九九年胡士托音樂節的錄影光碟,覺得樂隊很不錯。他特別提到一隊,「唔知算唔算係band,隊組合叫做Chemical Brothers。」看了演出,覺得:「咦?呢一幕OK喎!掂喎、鍾意喎!」那時他就覺得自己應該可以做到偏向他們方面的音樂,於是自己就用電腦,用軟件寫歌,試著模仿他們的風格。做好了,傳給朋友聽,他們的反應是:「幾似打機的音樂喎!」

那時朋友就已定型:Achun就是做打機配樂那一類東西的。

此後一兩年他一面在外夾band,一回家就用電腦創作音樂。到了零八、零九年,「有人已經攞我啲歌喺香港DJ派對中打歌。慢慢就有嗰度啲朋友知道我呢個人存在。」他強調,在朋友之間寫完作品,會互相分享,給予意見,慢慢地就傳了開去。而且他還會把歌曲放上網,讓全世界網民聽到。「佢哋嘅評語、留言係OK嘅。」

Achun表示,今年會推出第三和第四張唱片,不過和之前不同,後製等工序會委託其他人代勞,「否則會太忙」。

Achun表示,今年會推出第三和第四張唱片,不過和之前不同,後製等工序會委託其他人代勞,「否則會太忙」。

從珠三角、上海到國際

Achun在澳門也曾有過以樂隊身份演出的機會,但並不多。零八年在珠海演出,認識了很多內地的朋友。半年後,廣州有一本以年輕人為主的雜誌,辦了個發行儀式,想找些樂隊去表演,但時間很趕、預算也有限。如果要請幾隊樂隊,可能無法負擔,就找了一些獨立音樂人,問Achun有沒有興趣,「嗰次都喺珠海搞。」那是他第一次獨立演出。「之後兩個月有香港朋友搵我,漸漸有咗演出機會。」

珠海方面的反應還不錯,當時表演的除了我,還有一隊廣州附近玩電子音樂的。他們覺得在樂隊中有一個玩獨奏的,很有驚喜。香港方面,有些人看後完全呆了:「當時係一個DJ 派對。我玩嘅歌唔係DJ手法,而係用live玩嘅。有啲人覺得nice、唔錯,不過嗰次係我第一次咁樣玩,聲效唔係咁好,但我照錄。之後擺上網,有好多人聽,亦更多人認識我。」

「其實我喺廣州、深圳都演出過,上海只演出過三次,最多演出應該係廣州。」「我喺香港玩完一個騷,我有錄音同擺上網。之後有個上海的promoter聽咗,覺得OK,就請咗我去。」他最深刻的就是其中一個演出場地,叫Shelter,二次大戰時期的確是個防空洞,而且演出後上網才知道那是亞洲唯一、世界性的地下音樂演出場地。上海給他的印象是中國搞電子音樂的重鎮,「因為好多人會搬去嗰度住、發展。好多artists做巡迴一定要去上海。唱片公司、音響公司,好多周邊公司,都會喺上海設總部。亦都識咗好多當地嘅音樂人。」

第三次去上海,就已經是2012年他唱片發行的時候。也就是那一次,有個義大利人剛好來旅行,又剛好看了我的演出。翌日他就發電郵問Achun,有沒有興趣在他的label下出EP,「覺得我啲聲好得意好怪。」結果他籌備了半年,終於製作了一張網上EP,在外國一些音樂、書籍銷售網站都可以買到。

Achun的首張專輯On The Other Side

Achun的首張專輯On The Other Side

論盡文創發展 

Achun表示,今年會推出第三和第四張唱片,不過和之前不同,後製等工序會委託其他人代勞,「否則會太忙」。對於澳門的情況,他坦言:「個立足點或者著眼點唔好擺喺澳門囉!」他認為澳門即使未來三、五十年的環境和空間都和目前差不多,因為澳門人始終不在乎音樂、文化、藝術。「因為呢個地方細得太緊要囉!市民對呢啲嘢嘅認受性實在太低,所以發展呢啲嘢根本係有點多餘!」。

是否和他創作的類型有關,或者在澳門把音樂等同流行音樂是否一個障礙?「唔一定,但因為喺澳門,一提起音樂就係流行音樂先,所以我哋做地下或獨立音樂嘅,更加唔會被普羅大眾當係一回事。」他表示,現在有幾隊樂隊都是這樣做,會在香港、大陸、台灣、日本,以至歐洲等地發展。他又認為,互聯網為澳門音樂「走出去」重要的踏板,全世界亦然。「現在音樂工業係十分依靠互聯網。不論係出品、演出、營銷,都係靠呢個形式去做。」

另外,對於整體文創產業,Achun留意到上一任特首推銷博彩業,因而造就後者繁榮,而現任特首出身於社會文化領域,所以就推文創。他在兩年前就已經憂慮,未來文創會否隨之人亡政息,或者在推出新產業時造成失衡?這讓他更相信未來中長期文創不會有大起色。至於政府近年推出的基金,他直言有政府的資助,「唔會有好嘅production(產品),唔會幫到好多。因為我試過。」他總結其成功的方程式,是「製作加網絡」。

Achun又把目前澳門的文化消費者形容為「非以本地市場為中心,很視乎風氣,很主流」。例如剛結束的岳敏君展覽,他身邊的朋友都不覺得怎麼一回事,何況是一般消費者?就算是文化活動,他們都覺得是普通的「街坊文娛活動」,不會很深入去看,又或者會先問「係唔係免費?收費就唔會嚟」。他更觀察到有些做法,例如某些以商業角度搞文創的人,更在摧毀文化消費,「會將成件事原有嘅本質破壞」。

他認為即使在澳門,仍然有些空間,發展起來可以比香港更好,但他也認同例如在表演場地方面,香港仍有優勢,如鄭志達的LMA在搬遷期間,整個澳門的獨立音樂表演場地頓時陷入了一片空白。另一個場地由於沒有做好隔音,加上澳門人口稠密,「幾個星期前開show,結果被十幾個警察掃場」而暫停。他認為時下的音樂教育可以培養到一些創作人,自幼學習也會對其發展有幫助,但更重要的始終是學生的興趣,以及其經歷,特別是課餘受到什麼朋友和媒介的影響。

最後,他寄語有志從事音樂的澳門人:「要好多堅持……同埋澳門係個好多誘惑嘅地方,可能會好易放棄或者中途冇咗……有機會真係要去澳門以外嘅地方多嘗試。因為澳門始終氣氛、觀眾、場地、空間都好難支持音樂呢個門路。如果有機會到外面演出或同其他人合作,一定要試……係一定要試。因為呢啲嘢喺澳門搵唔到。」

後記

臨離開Achun同時又是製作室的家之前,不忘也問他的生活情況。「有工作嗎?」「有。」這在澳門倒不奇怪。「你家人支持你嗎?」「支持的。」反而是整個訪問最教人安慰的地方。相信也是很多文創人辛勞過後很需要的。

donation-ad
Achun的家同時又是製作室

Achun的家同時又是製作室

 【為什麼文創 1】
某夜,公司裡幾個人在聊澳門有什麼令人醒神的原創音樂,發現其實本地並不乏出色的音樂人,但公眾對此似乎所知不多,能受到重視的,更少,可想而知,他們發展的困境。這總是令人沮喪和憤慨的話題,尤其當牽扯到文創。
今期我們訪問了本地風格獨特的電音樂隊Evade和獨立音樂創作人Achun,許多人對他們也許還不很熟悉,但他們却在澳門以外開闢了自己的一片天空,獲得更廣泛回響。回頭看我們的城市,為本土創作者們做了什麼? 經常聽到的「培育創意人才」和「扶植文創產業」等口號,在這些「文創」大帽子底下,我們更關心的是,到底這些政策措施可以如何回應真實狀況?本地創作者們的生存空間和創作環境,如何得到改善?
這一期開始,「為什麼文創」系列將集中於現時政府重點扶持的八大範疇中的數個,就我們所關心的問題進行探討。今期焦點為澳門原創音樂,對於今年出台的「流行音樂專輯製作補助計劃」,我們有許多疑惑,到底「流行音樂」是如何屆定?計劃對本地音樂人的發展又有何幫助?這些問題正好組成了第一期的──為什麼文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