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鄉會與選舉

006 秋後算帳 ── 小城敗選的檢討 紙本月刊

文:大波

網址:https://aamacau.com/?p=4907

時間:2013年10月6日 14:14

假如說本屆立法會選舉結果教曉了我們一件事,那必定是我們再也不能一廂情願的,把「同鄉會」看作是個純粹的鄉里聯絡感情、交流家鄉往事近况的民間聯誼性團體。即使生活在異地的同鄉們,可能只期待簡單的鄉族式精神慰藉,然而同鄉會與政商的特殊關係以及其催化的情感連結,已經使其變成一個半政治性團體,其政治意義及力量足已左右選戰:同鄉不只一起吃飯打牌去旅行,還一起去投票。

鄉族情結其實早與港澳草根與政商文化交纏不清。尤其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改革開放後,閩粵潮汕人等南下打工糊口,渴望出人頭地,光宗耀祖。葉振棠九十年代的一曲「勝利雙手創」唱得深入民心,除了談「離愁夢裏仍思家鄉」,更多是歌頌鄉里在異地「死捱死慳、一生都打拼」的精神,「要發達」絕不是天方夜譚。結果,發了達的商人們,必然會開辦和加入同鄉會,用財力招攬鄉親、支援鄉親,廣辦飯宴與家鄉一日遊,過時過節又派禮物。日常生活中對鄉里格外體貼的關顧,久而久之,強化了地緣鄉族的「情感連結」,形成一個忠誠的巨大同鄉群體。

說穿了,同鄉會對於政商來說,早已成為籠絡人心的關鍵場所,以同鄉聯誼為幌子,招兵買買養人力為實。事實上,現在很多同鄉會也接受非同鄉的會員申請。畢竟「鄉」的定義模糊,多一個會員,吃飯時多一隻筷事少,選舉時少一張選票事大。

同鄉會的強大政治力量,正正體現在我外婆的投票行為上。投票日前,我曾說服她投給民主派,她支支吾吾的應付了我,事後卻理直氣壯的說道「我梗係要投返俾鄉里啊。 」奇怪的是,我卻從沒聽說過她過往參加過任何同鄉會聚會。平日唔係鄉里,到選舉了,又忽然鄉里,同鄉會的那雙筷,的確沒有白加。

撇開金錢與物質利益因素,到底同鄉會形成的情感連結的邏輯是甚麼?假如選民們投票時優先考慮異地親緣、地緣、外來鄉族等身份認同,而非澳門人、澳門公民等身份認同時,這到底揭示出甚麼問題?是我們的本土歴史及公民教育不足導致對澳門人身份認同的缺失?對公民義務及責任的忽視?是對外來人口或各族群的扶持久缺或有偏頗?還是來自澳門人自己內部族群及階級間的偏見與矛盾?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