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是我芳醇

005 投小城一票 ──屬於我們的選舉課 紙本月刊

文:傻丫(文) Lala(圖)

網址:https://aamacau.com/?p=4514

時間:2013年09月7日 12:12

店門左右兩邊分別寫上「蒸釀中國酒類」、「歡迎貴客選購」。紅色的「永昌興記酒廠」招牌下出奇地擺滿各種新鮮蔬菜。

「你們要買酒嗎?」從店外回來的馮璋,看見我們兩個年輕人在店內頭茸茸、傻乎乎,有別於平日買菜的街坊們,眼中似有一絲期待。

馮老闆今年九十有二,耳朵不太靈光,但精神很好。行動自如的他,不時穿着背心短褲在下環街閒逛。馮璋祖藉與雙蒸一樣,同是九江,祖上五代皆從事蒸酒。二次大戰前,才十多歲的他已在香港造酒餅,更銷至美國;及後覺得一海之隔的澳門自由、穩定,於是到來到小城定居。

1240180_10101446223189420_123410345_n

「當時在渡船街附近有一間永昌酒廠,後來他們經營不了,我們便接手來做,改名「興記」。」一做便四十多年,當時工場也佔了幾個鋪位。但馮璋嫌分佈零散,於是搬到現時下環街的工場,「也三十多年了。」

今日的澳門賭業獨大,五十年前卻是出口業的天下。各種工業,如炮竹、蒸酒等的工廠遍地開花。產品更會分銷到外地。「新加坡、馬來西亞;那邊很少人造酒,東南亞那邊的酒全由澳門入口,所以澳門能有四五十間酒廠生存。」馮璋憶述,全盛時期,酒廠分三更,十多個工人日夜蒸酒才能應付訂單。

但時移勢逆。以前的工場,今天燈光昏暗;機器前都晾着衣服,或掛着地拖。另一邊則雜亂地放着啤酒紙箱。只有地上寫着各種酒名的膠桶,暗暗證實這裏以前確是個蒸酒工場。

1167841_10101443059714050_221296913_n

「我們有煙囪!」老闆帶着我們走到店外。果然,煙囪依然矗立,但從中傳出的酒香已是久違。今日的澳門,大家崇尚的是洋酒。Lafite、Petrus、Brandy等名貴洋酒,源源不絕地從機場、碼頭、關閘進出澳門。加上近年港澳兩地實行低度酒免稅,在外來競爭下,市場萎縮、人工上漲,令不少本地酒廠銷聲匿跡。永昌興記酒廠多年前亦已開始停產。「五加皮」等的酒名亦逐漸被人遺忘。

「來!」老闆熱情地指着他「私家座」後的小推車。「嗅嗅看!」小推車上有十個瓶子,上面都標示着「糯米酒」、「五加皮」等的的名字。老闆才打開其中一個,酒香已撲鼻而至。「好香!」小記不禁叫道。老闆一邊倒出透明的液體,一邊介紹道:「我們的玫瑰露真的加了玫瑰花!」老闆笑說。「香吧!」

992187_10101443059743990_649223313_n

 

558813_10101446222860080_272426560_n

 

釀酒業式微,為了生活,老闆十多年前便在店門前擺賣蔬菜。「以前下環街很淡,現在算是最旺的時候了!」問及旁邊的店鋪,老闆似乎不太關心。事實上,雖說下環街是本地一老區,但現時亦有不少連鎖超市、連鎖麵包店等進駐。不少店舖、食肆亦裝潢新淨,跟已有三十多年歷史的酒廠形成鮮明對比。「人有人運,地有地運。以前下環街到處都是鄉下的大石,不是現在的水泥。下環街很淡,但酒廠最重要的是地方大、便宜,便選了這裏。」

從街外窺探,店面地方似乎不大,但內裏其實極深,足有幾千尺。老闆透露,三十年前以一百一七萬購得舖位回來。最近有地產出價。「漲到二千六百幾萬。我也沒賣。」老闆說:「錢不是我的本事賺回來的,是時勢做成。」馮璋有兩位太太,兒孫滿堂,孩子有的在美國、有的在香港,有的甚至還在念書,但沒有一個把生意接手。「傳了五代的是我,不是他們呀。他們不做這些的了」。打算甚麼時候退休?待酒賣完嗎?只見一直興奮的老闆突然幽幽的說:「是有這樣的計劃。」但誰知道呢?「我今年九十多歲了。」

訂閱每月紙本

1003760_10101446222890020_1634218546_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