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本地一名資深醫生的良心對話

2012-03-23 千瘡百孔的醫療體系? 專題報道

文:曦言

網址:https://aamacau.com/?p=632

時間:2012年03月23日 11:11

Q:請問本地生報考醫護課程有怎樣的門檻?合適嗎?

A:聽聞由今年開始,慈善護理學院開始考試不用考化學,因為以目前學生的質素,應付不了考試。學醫所中醫學院文理兼收,西醫的學科,讀文組的學生根本難以理解,又怎去當醫生?生物、化學、物理科科相關,又豈容死背了事?這樣的邏輯豈不就全部出事?

據了解,目前文組生有兩節課,學理組的學科,不用考試,只是做報告,理組生也是。這樣,學生的整體水平不是拉低了嗎?學校盲目追求合格率、升學率,老師不「放水」考題,以致多人不合格,彷彿成了老師的錯,不是嗎?以學生現時的能力,又怎去跟人競爭、去考公開試呢?這不就間接造就了澳門無人才,以致不斷找外勞「救命」嗎?

Q:那本澳的那些俠骨仁醫、白衣天使是怎樣來的?

A:你不知道本地的醫院,跟內地的姊妹醫院關係很好的嗎?叫他們委派醫生南下,不就行了嗎?但一間醫院會否給你最好的醫生呢?醫生對醫院來說是搖錢樹,你的醫生高明,自然就會有病人去看,不然,怎會有病人去看?內地來的醫生,質素怎樣就見人見智了,但他們一來就當主診、主治或副主任。

至於護士呢?我也不曉得,你在診所看病,只會看到醫生牌照,何時會看到護士牌照呢?可能她們讀過護理,取牌與否就天知地知,看你運數了。坦白說,當她們穿起護士服,這裡又有醫生,你就會自然對號入座,把她們當成護士,不是嗎?

Q:但每年本地的醫科生畢業後跑到哪裡去?

A:很簡單,三條路:一待業;二轉行;三被迫自己開診所當醫生。

想投考本地的醫院,別發夢,這是天方夜譚,除非你人緣好。你沒聽到去年有人打去澳門電台,投訴一場公開考試嗎?說甚麽法律扺觸,整場考試就給取消了,即所有人都沒法考進公立醫院了,但突然間在沒考試的情況下,衛生局多了一批新晉的醫生,不信的,大可查閱憲報。他們慣例請人要把考分登出來,故有人打去開火,至今衛生局從沒就此事出來澄清過。

或許,你有資金,又是醫科的大學畢業生,就去衛生局申請行醫執照,放心,他們不怎樣評核,應說沒評核吧,有意的朋友請上網下載表格、出示畢業証書、交行為紙、健康証明,慣例的審閱一下,就會批,很易拿到手,不用擔心。

Q:聽下去,讀醫的「前程一片錦繡」,是嗎?

A:讀醫的出路也頗很窄的。我還記得我零一年考入醫學院,當時教青局出了一份告示,說醫科生太多,讀醫請考慮清楚,簡直一頭冷水。衛生局又多年沒請過醫生,澳門有人他不請,就不斷叫人南下,輸入外勞,但人工又不差,都有兩三萬,跟足點數。那醫科生哪裡可去?走去派牌,當時有一千多名醫科生在澳門待業。

Q:睇《On Call三十六小時》時,即使有一年半載的實習操作,都未必有考醫生牌的資格,澳門的情況又如何?怎樣才具資格當一名醫生呢?

A:在香港,醫科生具學士學位是最低要求,且須到當地的醫院實習,而院方也必須優先請用香港的醫科生,這是明文規定的。在累積數年的實習經驗後,再經考核,才有機會立牌行醫。而在澳門,衛生局無可能派一個人全程跟你的實際操作,一直只有評核的試卷。

至於第二條問題,很難答。開藥不是一件難事,只要背熟藥方就得,但臨床上的轉彎,就難了。當你沒有經驗,你就不會知道發生什麼事,不懂轉彎就會斷錯症,某些很細微的部份,你看不出來就是看不出來。

早前,有個六歲小孩向我求醫,說經常頭痛,一直在官醫所看兒科專科,主診醫生一直堅持話他無事,說小朋友說謊。小孩除了頭痛,還話自己有時手腳無力和想吐,一個小孩又豈會一次錯說自己這樣多多症狀?最後,半年前發病了,右邊腳動不了,很偶然帶去看跌打,醫生一摸,說他的頸椎骨長歪了,應去找物理治療師,且照骨檢查。父母找官醫所的醫生理論,在病房門外吵得好厲害,醫生才把小孩轉到物理治療科,一查便知是小兒斜頸,可惜已過了黃金治療期。

Q:很多醫生習慣,看到小孩出生時,有精神、會哭,就覺得他沒事。有問題嗎?

A:一個醫生最可怕的是做到麻木了。我有一個病人,她將近七十歲,咳嗽了四個月,到過了很多地方求醫,包括衛生局,食了四個月止咳藥、消炎藥。我先給她聽肺音,心律有點不齊,痰有很多白色泡沫。照了X光片,發現是肺氣腫、肺心病,才引致的咳嗽。

正常來說,婆婆咳了這麼久,只要用聽筒聽一聽肺音,沒理由聽不出她的心有事,咳了這麼久,醫生應該叫你照張片,但她看了許多醫生,無一個看出來。這就視乎醫生有沒有用心診病。若你只當看診為生意一宗,病人是客,當然開完藥就打發病人走。

Q:官醫所如何去培訓本地人才?怎樣安排晉升呢?

A:官醫所向來都不太重視本地的醫科生,在不想浪費金錢培養之下,就直接從內地調過來,官醫所的同事素來也甚少接受培訓,澳門又沒有醫學院,如何進修?

按常理,一個醫生,由一個普通的住院醫生,一路升到主任醫生,經過多重考試,每年都要修讀一些課程,然後才可以升級。但澳門則很有趣,按年資來升,只要你做了多少年就可以升,而且又欠缺了一個具透明度的晉升制度。

Q:官醫所的制度還有甚麼問題?

A:澳門的醫院在全球的醫療體系中最特別,因為院長要跟政治掛勾,他即是衛生局局長。你曾幾何時見過香港周一嶽,會過去醫院當院長?既要處理政治,又要打理醫院,他有空嗎?更有趣的是,副院長就是未來的局長,此其一。

其二,我們的衛生局最高領導人學歷十分低。我從未見過一間醫院,就算大陸最差的一間,院長都有博士級或以上,因為只有這樣,你才足夠有學識管理整家醫院。當你無這樣的學識,你的眼同心胸都只會是狹窄的,一你會忌才,怕別人威脅你地位;二你不懂新技術同科技,就不肯接受新事物,如引進新的藥物、器材、技術,永遠就固步自封。現時官醫所的醫療水平,和回歸前差不多,否則又怎會突出「害命」這「榮銜」。

Q:聽說,官醫所分門分派,上級不喜歡或我不會「埋堆」,就會被踢走或被歧視。究竟是怎一回事?

A:分門分派的特色,箇中滋味,甚為有趣。原來腫瘤科教授不可跟消化科教授做朋友?如果病人的病涉及不同的科,那就可憐了,就像球一樣被拋來拋去,到各自不同科看病,但其實看一個醫生就可以。即使你不是該科的專科醫生,那大可開會診,這不是他們專業性問題,而是門派鬥爭的問題。

會診應是平常事。我以前在內地醫院當診,也常互相拿病歷出來討論,如內分泌科發現有腫瘤,就會即時轉介到該科,大家拿報告出來核對,就知該怎去做。如以前醫生開甚麼藥,我就得配合他,這是必須的。

Q:聽說,他們有慣性開藥,即預先設定配藥公式,像中央廚房一樣,要點甚麽菜式,就照版煮碗的作給你吃。這是甚麼一回事?

A:我只可以說,人是不會一樣的,何況病情?不然你拿起書也可以去看病,不必對症下藥就去醫,你有甚麼徵兆就給甚麼藥你。流冒高峰期時,你不妨到醫院的急診對一對他們的藥,應不會相差太遠。

在公立醫院,不用花錢看病的人數太多,可人手根本不夠,有些病人輪中醫的,三個月才看一次,每次開五帖藥,將這藥翻煎三個月,味道都沒啦。針灸一次要排半年,我不知針來幹麼,有何作用,還是醫生高明到針一次就見效,我不知道。還有高血壓、糖尿病,一開就開一年藥。有哪個醫生可預測到病人一年後會有怎樣的變化?

還有各個部門不相干,有時將病人踢來踢去,要病人同時要看幾個科,不可以一個醫生全看,每個醫生又不知有沒有看病歷,開重覆的藥,有時有兩三種重覆的藥,你叫病人怎樣去服用?一天食一顆,還是一起吃呢?吃一粒的話,就剩下很多了,結果浪費院方很多錢,如果你省了這些錢,就可轉更好的藥給病人。我爸的胃藥就是多到拿去送人!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