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
對澳教育環境感失落 教師辭職移居台北 有志在台教學、推廣粵語文化 2024年04月1日|文:記者K

W在澳門時曾是一位中學教師,在近十載教學生涯中有過成績感滿足,亦遇過阻滯感失落。然而,面對政策變化對教師帶來的限制,他漸感無所適從。而今他移居台北,轉而專攻廣東話文化教學與推廣,望可在國語使用者⋯

前理工教師向立法會請願 控校方人事管理不透明 一常會:無權限追查 認同須完善制度 2024年03月8日|文:記者K

數位曾任教澳門理工大學的教師在去年(2023)底向立法會提出請願,當時立法會正在審議《澳門理工大學法律制度》法案,請願內容反映「完善理工大學的人事任免、管理和申訴機制」等。請願書內列舉數項控訴理⋯

資料圖片
【來論】聘用內地優秀教師為期一年 蜻蜓點水式廣東話培訓僅40小時 2020年12月18日|文:小小

教青局局長老柏生稱,內師來澳後會安排廣東話培訓。據悉,廣東話培訓課時只有40小時,整批內地優秀教師將近30人於同一班上課。須知道這不是一個普通的理論課,並不是將所有人擠於同一個課室,然後聽着前面⋯

公共街市攤位引競爭 須每年親身經營最少240日 2020年11月6日|文:記者西西子

行政會發言人張永春今(6)宣佈,政府將制定《公共街市管理制度》法律草案,賦予市政署管理公共街市的職權;引入競投制度取代過去的抽籤制度,以及明確規定每名經營者只可以租賃一個街市攤位;承租攤位的經營⋯

涉辱罵猥褻學生遭停職 小學教師上訴終院敗訴 2020年04月22日|文:論盡採訪組

一名小學教師於2012/2013至2014/2015學年,因涉辱罵及猥褻學生(包括錫女學生的臉頰、用鬚根掃學生的手和臉頰、以及摸女學生的頸或肩膀至腰與臀部之間的位置等),被教青局科處停職240日⋯

學社促復課前如非必要應豁免教師返校工作 2020年01月30日|文:論盡採訪組

武漢肺炎疫情肆虐,本澳已確診7宗病例。早前,教青局已宣佈全澳非高等教育學校延‪至2月10日或之後上課,並通知各校安排學生在家學習的方案。新澳門學社‬今日到教青局遞信反映,當局強調「停校不停學」的⋯

調查:7成受訪教師感壓力大 冀學校增行政人員 減非教學工作 2016年09月10日|文:論盡採訪組

今日是教師節,現今教師除了要應付恆常教學工作外,還要處理課外活動、學生輔導、進修培訓等工作,工作壓力日益沉重。街總青委青年政策小組公佈《2016教師壓力調查》,在5至6月期間透過問卷訪問了1⋯

余永逸︰「政府越係諗住穩定社會,結果社會就越唔穩定。」
越想維穩越不穩──專訪澳大副教授余永逸 2014年05月1日|文:論盡採訪組

近些年來,五一遊行的隊伍的數量不斷上升,今年的遊行隊伍更多達有18個團體參與表達訴求。經濟的繁榮發展,與社會矛盾成正比。政府與市民的溝通,除了上街示威之外,仿似已沒有其他更好的方法。 派錢解決不⋯

五一遊行百花齊放  青年動力理事長關婉珊:「問題不解決,將繼續發起遊行」 2014年05月1日|文:哲廬

每年五一,多個團體均發起遊行。而今年更有十個隊伍共十八個團體發起遊行表達訴求。 當日的遊行包括:澳門博彩企業員工協會等四個團體發起汽車遊行,於當日上午十時在氹仔蓮花路出發到政府總部及立法會遞信⋯

五‧一抗爭:十五個年頭,三個世代 2014年05月1日|文:吳國昌

記得公元二千年五月一日,澳門三角公園聚集了一群以三行工人為主的長期失業者,群情激憤,要立即上街遊行。由於這次自發性行動並未有按照集會法事先知會市政當局,一旦實行,立即有警民衝突的危險。筆者只好勸⋯

五一行動一覽表 2014年05月1日|文:整理:建燁(參考資料:《澳門日報》、澳門電台、澳廣視、維基百科、香港《明報》、香港《大紀元時報》、香港《蘋果日報》、RFI、論盡媒體)

2000 三行工人為主的長期失業者在澳門三角公園聚集後,立即要求上街遊行。在立法會議員吳國昌勸導下,遊行行動延至5月7日才舉行。 2006 共八個團體參與是次遊行,遊行人士主要是草根階層及弱勢社⋯

左起:陳偉智先生(中學教師)、阮美芬修女(天主教學校聯會理事長)、鄭洪光先生(中華教育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論壇主持王曉晞先生、馬竇先生(專欄作家)、陳美玉博士(教育學者)
《四校聯招的疑惑》論壇摘錄——小城教育反思系列五 2014年03月1日|文:文字整理:何老篤、黑黑

由論盡媒體及澳門觀察報合辦的《四校聯招的疑惑》論壇,於2 月16日下午2:30-5:00 於論盡媒體進行,當日邀請嘉賓有(按發言順序):陳美玉博士(教育學者)、鄭洪光先生(中華教育會副理事長兼秘⋯

把脈澳門教育 2013年12月10日|文:豆苗

對於自幼在中國大陸受教育的我來說,澳門的教育自有它新鮮有趣且較優越的地方:學生不用從早到晚困在學校,有更多參與社會的機會,課外活動也更為豐富;教學的方式較為多元化,如文科的功課常採用小組報告的形⋯

(圖片來源:Jess (2013), Finding Good Books to Read: How-To, jessmountifield.co.uk )
新老師手記:罪惡感的極限 2013年12月10日|文:馬竇

四個月前,我踏進校園、執起教鞭的第一日。同事跟我聊到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她說,永遠別跟同事說「那個學生其實沒那麼壞」。因為,這句話幾乎就等於是在暗示:「只是你不懂教而已。」 然而,大概是新老師的⋯

插畫:〈吃掉想像力的教育〉,袁志偉
「甚麼故事能夠代表我?」──談文學教育的理性趨向 2013年12月10日|文:川井深一

覺醒之路 現代教育存在各種光怪陸離的風景:例如沒有夢想的人,在舞台上說著夢想的事;人被編號,以便在打卡、點名、打卡之中獲得產值(而非個人價值);例如企業或政治權力介入,鼓吹「辦學是一種企業化經營⋯

國外走進兒童醫院的藝術
斬腳趾避沙蟲:本末倒置的美育思維 2013年07月2日|文:弘玉

想想看,如果學習器樂卻沒有樂器,學習舞蹈但沒有體驗節奏的引導,學習寫作則沒有善用詞彙的意識,你可以期待這樣的學習結果達到甚麼樣的素質水平? 我們的社會有一類怪獸成年人,他們少有以「拉小提琴會影響⋯

缺失的審美教學 (下) 2013年03月5日|文:弘玉

我們一般稱書寫採用的文字和說話選取的言語為「語言」,準確一點說是「文字語言」。 不論是書面語還是口語,文字語言是推理形式符號體系的人類溝通工具,因為我們是通過結合一個「文字符號」單位和一個「語音⋯

缺失的審美教學 (上) 2013年02月6日|文:弘玉

當被要求編寫一個正規的教案時,今天不少學校藝術科教師會列出知識、情意和技能的教學目標 (當代更重視學生主體參與的課堂活動學習結果,把面向教師以他的教學行為為目標的陳述模式,改以呈現學生主體性學習⋯

為甚麼我們參加遊行? 2011年05月6日|文:竹子

除了教師五一站出來,提出對教育政策和專業職程的關注外,遊行隊伍當中,亦有學生輔導員在五一上街,反映社工人員同工不同酬問題。 津助方式 八十年代開始,當局透過機構給予社工人員津助,但沒有規定機構發⋯

史無前例五百名教師和平上街 促請正視本澳教育政策問題 2011年05月6日|文:竹子

2007年首次有數十名教師,在國慶日參與遊行,當時社會各界普遍對參與遊行的人士存在標籤,更質疑教師上街目的只為加薪。事隔幾年,超過五百位,人數佔全澳教師總人數約八分一的前線教師,透過互聯網號召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