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
澳門導演孔慶輝。
入圍金馬獎 一步一腳印 孔慶輝:入圍只是剛好有評審喜歡作品 2016年11月15日|文:路家

在一個下雨的黃昏,只見孔慶輝(孔子)這本地首位入圍金馬獎的年輕導演撐着傘,一身素色便服,載着文青圓框眼鏡,分享着自己的劇場與電影人生。到訪問結束時,他突然補充道:「其實金馬奬入圍真的沒甚麼。」⋯

香港導演張經緯的新作《少年滋味》在第一屆《澳門國際紀錄片電影節》作為開幕電影放映,親身出席與觀眾對談。
以少年之眼──專訪《少年滋味》導演張經緯 2016年05月17日|文:黑黑、陳汶燁

第一屆《澳門國際紀錄片電影節》的首映作品為香港導演張經緯的新作《少年滋味》,該片播出後引起現場觀眾不少共鳴與回響,導演親來出席開幕,並於放映後與觀眾對談,交流氣氛熱烈。 張經緯似乎特別關注少年的⋯

拓荒者們的路上 ──在得到電影長片製作支援以後 2016年03月4日|文:黑黑/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在2013年9月,文化局文化創意產業促進廳推出了首次「二零一三電影長片製作支援計劃」,經過一輪選拔,選出了四位本地導演獲政府資助最多七成的拍攝經費,上限為一百五十萬。如今事隔二年多了,電影拍攝情⋯

《侯貝多・如戈》(Roberto Zucco)排練中
個人面對『權力』的關係 ──專訪法國劇場導演法蘭克・迪麥可(Franck Dimech) 2015年06月21日|文:黑黑(相片由夢劇社提供)

改編自法國最為人談論的當代劇作家戈爾德思(Bernard-Marie Koltes)同名作品的《侯貝多・如戈》(Roberto Zucco),是今年澳門藝術節中相當令人驚喜的本地節目。劇本根據真⋯

(photo by Joein Leong)
劇場,永遠的救贖之地 ──專訪台灣劇場導演王墨林 2015年02月18日|文:黑黑

「叛逆」可能是很多人對台灣導演王墨林用得比較多的形容詞──「一生都被視為叛逆分子的他,自比為心靈流浪漢的他」,在親切又帶點敬畏的形容裡,王墨林(人稱大墨)對劇場也同樣懷有敬畏之心,戲裡戲外始終孜⋯

《心亂疑城》於 1 月 29 日 UA 影城舉行首映(圖片來源:拍板視覺藝術團)
澳門電影大件事之《心亂疑城》! 2015年01月30日|文:何志峰

下班前和同事說,今晚去看澳門電影。 她們問︰「邊個明星做架?」 我說︰「講你都唔識。」 又回︰「車!咁睇黎做乜。」正想考慮告訴該片的策劃,你們宣傳可能有問題之際。 另一個女同事說︰「啊……嗰個⋯

澳門你是誰 ──專訪《堂口故事3──心亂疑城》監製及導演 2015年01月29日|文:王郊

本地電影《堂口故事3──心亂疑城》今天就是首映了。上映在即,問監製朱佑人對票房有何期望?「我梗係想場場滿㗎喎。」當我們談論澳門電影時,我們終於可以談論票房。到底會有多少澳門人買飛入場看澳門電影⋯

《亞明的澳門》的價值 2014年12月24日|文:何志峰

今天終於看了十八年前無緣看到的澳門本土電影《亞明的澳門》。 這是導演的故事,非常簡單。美國讀電影回來的青年,想在澳門拍片,到處找資金,一個人一個人問,每個機會都不放過。本片以夾敘夾議的手法描述了⋯

得獎和名氣沒有改變周鉅宏的步伐,仍然拍他的片,過他的生活。
少男的赴台電影路 ──專訪《少男的祈禱》導演周鉅宏 2014年11月17日|文:白丁

談起澳門電影,大部分人覺得陌生。到「維基」一查,從1990年到2011年,四十多部。較為熟悉的有《奧戈的故事》、《望廈緣》、《無花果》、《堂口故事》,在澳門,做電影的人似乎少數又少數。熱愛電影的⋯

(左起)主持:小花,與會者:朱佑人、許國明、梁怡安、何家政、徐欣羡、黃志榮、Sérgio N. Basto Perez、陳嘉強
創作.產業──澳門電影人分享會 2014年05月12日|文: / 整理:黑黑、川井深一

從回歸前年代開始,澳門電影全賴一班熱心人士的努力耕耘,一直走到今天。現在,「電影」是政府重點扶持的八大文創範疇之一,政府的政策將如何回應現實?是次講座,邀請了幾位有豐富實戰經驗的本地電影工作者⋯

是外星人還是神?──記貓脖子的血 2014年05月7日|文:何老篤

看一齣戲,看完再討論演技、導演、編劇、燈光,好或差,好在那裏,差在那裏,如何如何,等等等等。 花了那麼多人力物力,都是在為說故事服務。所以,戲劇是說故事的一個方式。 故事應該用何種形式存在,和如⋯

新加坡野米劇團
兀立獨行的王爾德 2014年04月2日|文:胡海輝(香港劇場導演/翻譯)

1881年,一位衣冠楚楚的英國紳士從郵船下來,踏足美國海關說:「我甚麼也沒有,除了我的天才。」(I have nothing to declare except my genius.)如此口出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