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聞

心理服務需求增 議員促檢視支援及醫療資源 共同做好「生命守門人」 2024年04月11日|文:論盡採訪組

直選議員施家倫表示,本澳市民心理健康問題不可忽視,而近年相關數據亦顯示心理健康服務的需求在增加,當局應重視心理健康支援及精神醫療資源問題,包括建議加強對社區心理健康服務網的人手投放及培養工作、加⋯

修改《道路交通法》法案獲一般性通過 羅立文:引入「扣分制」為修法「底線」 處罰輕重可討論 2024年04月11日|文:論盡採訪組

立法會今(11)日舉行全體會議,在27名議員投票贊成下修改《道路交通法》法案獲一般性通過。其中直選議員謝誓宏及高天賜投棄權票,三名議員林宇滔、鄭安庭以及宋碧琪缺席。多名議員憂慮法案建議引入「扣分⋯

新版《立法會選舉法》細則性通過 僅半小時討論 資格審查、DQ後不得上訴等成定局 2024年04月11日|文:論盡採訪組

立法會細則性通過新版《立法會選舉法》,今(11)日大會上只用約30分鐘討論修改內容,僅三名議員提問,沒有議員對法案內容包括對立法會議員候選人設立資格審查制度、候選人被取消資格(DQ)後不得上訴⋯

市政署:一款「1664」啤酒 可能存有乙二醇 籲停止飲用及售賣 2024年04月11日|文:論盡採訪組

市政署向本澳食品業界發出食品預警,獲悉一款酒精飲品「1664 BLANC BIÈRE BLANCHE」可能存有化學物乙二醇,要求業界如持有相關產品應立即停止供應及出售,並呼籲市民停止飲用有關產品⋯

台方憂國父紀念館被 「強制接手」 國台辦斥「無端臆測」、「政治操作」 2024年04月10日|文:論盡採訪組

特區政府今年三月公佈新一批被評定的不動產,其中文第士街1號房屋,即「國父紀念館」列為「紀念物」,依《文遺法》受保護。在今(10)日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下稱國台辦)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時,有台灣媒體⋯

上月底現江豚屍體 市署未即時公佈 麥希汶:做法「非常之唔好」保育海洋生態須透明 2024年04月10日|文:記者離地

本澳保育團體於上(3)月底在竹灣海灘發現一成年江豚屍體,惟當局未按慣常做法在當日發稿公佈。然而,時至今(10)日仍未見市政署公佈。對此,香港海豚保育學會副會長麥希汶認為,市政署沒有即時公佈江豚擱⋯

建設宜居社區 氹仔中區-2啟動編製「詳規」 原卓家村地段須保育現存樹木 2024年04月10日|文:論盡採訪組

特區政府今(10)日公佈啟動編製氹仔中區-2詳細規劃草案(下稱草案),包括將氹仔中心區、約0.9平方公里地區建設為宜居社區。 另外,該區內原卓家村地段規劃條件圖草案現已由土地工務局公佈於「城市規⋯

司警局推出微信平台「反詐程式」望加強防騙意識 薛仲明:學生受騙不容忽視 2024年04月9日|文:論盡採訪組

司法警察局推出以微信為平台「反詐程式」,內容包括四個主要功能「詐騙搜尋器」、「詐騙線索上報」、「詐騙知多D」及「騙案識別」。司警局局長薛仲明表示,該程式是司警局反詐措施的重大舉措之一 ,綜合考慮⋯

上月底司警局派調查隊赴墨西哥解救「公檢法」受騙女子 薛仲明:值得社會審思 做好防騙工作 2024年04月9日|文:論盡採訪組

司法警察局在今(9)日新聞發布會上公佈一宗「公檢法」騙案。受害人為一名女性本澳居民,墮入騙局後損失350萬人民幣,並受騙離開澳門「躲藏」,輾轉五、六個國家後到達墨西哥。司警局表示,透過與國家外交⋯

生態島勢在必行?陳俊明:對當局強硬態度感失望 「糟蹋」環境是恐怖管治模式 2024年04月9日|文:記者離地

特區早前公佈計劃在路環以南海域填海造「生態島」以處理城中的建築廢料,預計使用20年以上、初估建造預算逾155億澳門元(下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及憂慮。當局對「生態島」項目似勢在必行,惟尚未向公眾⋯

專題報道

疫下勞權保障 國際勞工組織:關注工人工作中的安全、衛生以及工作量 2022年07月17日|文:論盡採訪組

去年9月的一波疫情中有多名隔離酒店的外僱保安感染新冠毒病,而最近的一輪的疫情亦不少前線包括醫護人員、消防及警察等感染。早於一年前,國際勞工組織(下稱勞工組織)已向各國及地區呼籲關注僱員工作時感染⋯

疫下工作條件挑戰大 蘇嘉豪呼籲僱員多了解疫下勞動權益 2022年07月17日|文:論盡採訪組

今波疫情由六月十八日起至七月十二日累計逾千六例陽性個案,其中有不少為前線人員。疫情嚴峻,伴隨而來便是感染風險高、工作場所亦有機率出現感染個案。同時,不少僱員亦有機會在一個因防疫而閉環的場所中工作⋯

疫情第二年本澳耗電量再破紀錄 陳俊明:城市出問題非關遊客 2022年07月9日|文:論盡採訪組

根據環保局六月發表的《澳門環境狀況報告》二〇二一(下稱:《報告》)顯示,本澳的耗電量在二〇二一年再次破紀錄上升,並已超過二〇一九年。環保學生聯會會長陳俊明表示,去年本澳耗電量比遊客最多的二〇一九⋯

耗電耗水固體廢物增加  環境報告:去年臭氧濃度升幅明顯需重點關注 2022年07月9日|文:論盡採訪組

環境保護局於今年六月發表《澳門環境狀況報告》二〇二一(下稱:《報告》),冀讓居民了解澳門的環境狀況和變化趨勢,推動社會關注及參與環保工作,以推動澳門的綠色低碳轉型及持續提升澳門的環境質量。 根據⋯

種種「疫境」市民只能自求多福? 2022年07月3日|文:實習記者聞青

今輪疫情自上月18日爆發至今(3),本媒收到不少市民反映,不同群體面對的種種「疫境」,尤其從媽媽、孕婦及醫護前線申訴看來,由防疫措施造成生活上困難或感染風險,市民似乎只能自求多福。 嬰幼童被處於⋯

疫情下的澳門 2022年07月2日|文:論盡採訪組

自6月18日本澳發現今年首宗本土新冠確診,至今(2)日特區政府幾乎用儘全力對抗是次疫情的爆發,三次啟動全民核檢,又派發多個抗原檢測包,惟仍未達成政府「清零」的願望。 被撩前先自隊 當局在6月⋯

全民積極投入 抗疫仍是原地踏步 區錦新︰政府摎攪 清零完全靠彩數 2022年07月2日|文:論盡採訪組

澳門新一輪爆疫已持續近兩星期,在特區政府堅持「動態清零」,緊隨國家政策的情況,社會運作近乎停擺,到底澳門何時才能完成「清零」目標?前立法議員區錦新表示,以特區政府現時抗疫的「幾度板斧」,再加上官⋯

共存非「躺平」 蘇嘉豪:今波疫情後應有公共空間討論防疫政策取向 2022年06月26日|文:記者小聚

疫情持續兩年多,有關防疫政策取向——是否繼續「動態清零」或走向「與病毒共存」,在本地的公共空間一直未曾出現過熱烈的討論。新澳門學社副理事長蘇嘉豪認為,「清零」或「共存」係絕對值得討論、思辨的議題⋯

疫下重創中小微企 經濟結構將更脆弱 2022年06月26日|文:李國強

二十年前,難以想像如日中天,且數量「多過米舖」的賭場會在「一國兩制得到舉世公認的成功,社會經濟實踐行穩致遠」的今天陸續結業。繼多個大型獨立衛星場選擇「交還」賭臺,無奈退場後,再有更多知名衛星場宣⋯

全民核檢接連做引民怨 蘇文欣:核檢雖然做得快 但政府未做到安民心 2022年06月26日|文:論盡採訪組

因應近日本澳再度面臨疫情,特區政府已進行兩次全民核酸檢測,並「好大機會」會再接再厲,直至「社會面清零」。時事評論員蘇文欣表示,兩次的全民核檢顯示出特區仍與中央「動態清零」政策的一致性。雖然政府對⋯

藝文爛鬼樓

在《被討厭旳勇氣》中尋寬心 2022年11月21日|文:藝文採訪組

 「如你身邊有十個人,你就要討好十個人?如果那十個人是對立的呢?你怎辦?」  「如果習慣以不幸作為自己的價值,我們的人生就只會不停需要不幸。」 上述幾句是戲劇農莊12月初公演的作品《被討厭的勇氣⋯

老師,不只是老師——專訪演出《老師還未下課》 2022年11月18日|文:藝文採訪組

根據統計局的數字,2020/2021學年,澳門非高等教育界別的教師共有6822人,其中5165人是女性,即逾75%是女性。 演出《老師還未下課》說的,是這五、六千人的故事,也是他們身邊的人的故事⋯

齊集書展、表演、講座加展覽 —專訪藝術書展Bookery 2022年11月9日|文:藝文採訪組

集藝術實驗書、音樂表演、展覽、講座於一身的「Bookery藝術書展」經已開幕。繼「頭炮」講座於上週六舉行後,重頭戲如書市、表演等活動將於這週(11至13日)展開。策展人Sara和Alan介紹,今⋯

首先是個人——專訪《蘩漪4.48》 2022年09月27日|文:路家

「可能開心的女人沒甚麼人想在戲中演,哈哈,在生活中做就好了。」莫兆忠聽畢我說後開玩笑道。 忘了從哪時開始,藝團「足跡」的小劇場演書節偶爾會出現女性的幽幽獨白。例如2017年的《長衫詞》,20⋯

動畫,作為一種再現情感的形式:專訪《梅婆》導演黃榮俊 2022年09月20日|文:謝以萱(獨立選片人、電影研究者)

2022年澳門國際紀錄片影展首獎,由澳門創作者黃榮俊的最新短片《梅婆》獲得。《梅婆》的呈現手法是動畫,並置在今年度入圍的其他作品中,其影像的表現形式確實與其他多是紀實拍攝真實事件與人物的典型紀錄⋯

她們說的她們——專訪《蘩漪4.48》創作演員們 2022年09月20日|文:路家

  女人說的,只是女人嗎? 由三個女演員擔綱的《蘩漪4.48》是藝團「足跡」第十二屆小劇場演書節的另一演出。既是三個獨腳戲,但又是一個完整作品。《蘩漪4.48》以中國劇作家曹禺發表於1934年的⋯

夢回記憶 · 澳門故事 2022年08月2日|文:秋桐

如果問及近年來流行的大眾藝術活動,那肯定是逛藝術展覽。 那這世界上,最著名的藝術展,是什麼?就是全球的威尼斯藝術雙年展(一般簡稱威尼斯雙年展)。威尼斯雙年展,坐落於歐洲,是世界上最廣為人知的藝術⋯

是動物的,也是人的處景——談劉芷蕙「下一站,消失動物園」 2022年06月15日|文:莫兆忠(足跡「童聚偶遇」聯合策展)

  最初這個展覽叫「失眠動物園」,足跡的盧頌寧給Mira(劉芷蕙)看了一本繪本,那是韓國繪本作家朴慶真的作品《春天來了》,繪本講森林裡的好朋友小狐狸和小熊之間的友誼,冬天來了,小熊就要⋯

專訪《藍色時分》——獨腳戲不只有一個人 2022年06月15日|文:路家

一個劇場作品,在說故事的除了台詞,還有肢體、燈光、聲效、舞台……今次藝團「足跡」的《藍色時分》雖然是獨腳戲,但台燈聲等各個元素也在一同表演。「現在三個設計師:劉志強、杜國康、我,有點像把她(演員⋯

專訪《藍色時分》—— 梁建婷:獨腳戲是神聖的 2022年06月7日|文:路家

《藍色時分》是梁建婷第一個正式公演的獨腳戲。對,年紀輕輕便開始演戲、從演逾廿年、演過劇場演過電影的她,今次第一次擔起了「獨腳戲」的大旗。說起今次嘗試,她立即面露興奮,卻又形容是「又驚又凶狠」。在⋯

論盡紙本

南灣一帶為本澳商業中心。
經濟數據呈好 惟好處流向北? 2024年01月30日|文:論盡媒體

疫情期間,本澳經濟大受影響。直至二〇二三年初,粵港澳三地全面放寬通關,本澳亦逐步「復常」。一年多以來,從本澳部分經濟數據來看,一切似呈向好發展,惟不時亦聽到珠海甚麼地方好玩、甚麼店好食、抵食,而⋯

筷子基快餐店買一送一吸引市民排隊。
區域合作成趨勢 必然汰弱留強 蕭志成:澳門或需兩年磨合期 2024年01月30日|文:論盡媒體

去年(二〇二三)初本澳疫後全面開放,隨即實施「澳車北上」,至今北上消費、大型超市購物經驗皆成為城中熱議。澳門大學商業經濟學副教授蕭志成認為,疫情過後不少居民渴望外出消遣,鄰近的珠海自然成為選擇之⋯

民生區不時可見「吉鋪」招租。
消費外移進行式? 本澳營商應尋思新出路──專訪學者楊鳴宇 2024年01月30日|文:論盡媒體

澳門經歷疫情三年迎來復常,去(二〇二三)年無論賭收及訪澳人數均持續回升,而民間及政府亦期盼復常可帶動本地經濟。然而,仍有部分本地商戶坦言,生意仍未感受到顯著的改善,一到假日城內更是「空豂豂」,大⋯

疫後,不少居民愛北上「搵食」,亦有居民鍾情本澳的茶記美食。
上與不上之間 非關成本? 2024年01月30日|文:論盡媒體

澳門與內地,尤其與廣東省,一直密不可分,不少澳門人或其祖輩來自廣東或福建。居民經常帶貨物到內地,在賺取小費後再買些食品或日用品返澳更是常態。陪同父母過珠海、幫忙帶些食物返澳的經驗,相信亦是不少人⋯

網民意見指,需要「畀個理由」說服自己在澳消費。
我有我消費態度 2024年01月30日|文:論盡媒體

社交平台Facebook有不少討論群組,話題圍繞北上消費,或是討論時事,比比皆是。本媒瀏覽部分涉及北上消費的言論,當中有支持亦有反對,甚或反諷北上消費習慣。大部分以「廣東話口語」寫成,藉此或可一⋯

Bosco Green Store是鮑思高青年服務網絡屬下的裸賣店。
裸賣店助自閉症青年預習職場──學員篇 2024年01月30日|文:論盡媒體

過去幾年,鮑思高青年服務網絡(下稱鮑青網)一直致力協助自閉症青年找工作,幾番思索,鮑青網決定於舊區開環保裸賣店──Bosco Green Store,販賣各類清潔產品以及竹漿紙巾,同時為自閉症青⋯

朱鍾真指出,當時澳門的食物質量上比現在好,且價格合理,不過現在找到美食的門檻變高,需要到酒店內開設餐廳才有更高機會尋到美食。
感受澳門近年變化 留澳台商朱鍾真對澳情有獨鍾 2024年01月30日|文:論盡媒體

每當大家路過台式飲料店時,有否思考過一杯台式飲料背後來自多少人的付出?天仁茗茶前代理商朱鍾真在澳門經營多年,亦曾在中國多地經營生意,他認為,澳門的人情味與台灣的氛圍甚是相似,對此情有獨鍾。 擔任⋯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一直倡導政府應承接移工的居留權利,進一步廢除移工私人中介制度。相片由台灣國際勞工協會提供
私人中介制度騙案 台灣失聯移工跌入「黑暗深淵」 2024年01月30日|文:娉婷

東南亞移工漂洋過海、人生路不熟,依賴人力中介、同鄉鋪橋搭路是常態,惟不少異鄉男女把自己的未來命脈放在陌生人手上,被捲入巨額詐騙案件,更直接影響居留身分,陷入被遣返原居地,或淪為無證人口的危機之中⋯

區均祥粵劇曲藝社為新書《一曲解千愁──區均祥地水南音及唱本》舉行發佈。
百年傳情 如何傳唱? 2024年01月30日|文:論盡媒體

新年伊始,區均祥粵劇曲藝社為新書《一曲解千愁──區均祥地水南音及唱本》舉行發佈。新書以區均祥師傅的南音藝術為主體,以南音、生平、樂器、唱本這四部份,深入認識這項古老的廣東說唱藝術。除了文字解說⋯

陳逸鋒訪問了何伯唱鹹水歌的經歷,並將片段放到網上。相片來源:海港歷史文化協會Youtube頻道截圖
剩有漁歌晚渡喧 2024年01月30日|文:論盡媒體

「……一送情哥渡沙洲……沙洲海面咁風飀……」 「……二送情哥渡沙灘……同哥攞魚笑開顏……」 在海港歷史文化協會的Youtube頻道上,陳逸鋒上載了兩段關於鹹水歌的片段,一段是示範,一段則是鹹水歌⋯

Patreon 專欄

壓力山大 2023年11月5日|文:吳聖培

作為學生的你,讀書對你而言是壓力,還是享受?作為家長的你,是希望子女名列前矛,但學習艱辛困倦,還是希望他們成績平平,但學習輕鬆自如?相信要二選一有困難。由三歲起,不少人便開始長達十多年的學習生涯⋯

狗男女、九不識 如何阻止政府濫用公帑 2023年11月2日|文:民主昌

監察公權力的一個主要取向是阻止政府濫用公帑。今年黑沙觀音像計劃在民意壓力下被撤回。在民意反彈下,已訂購的黑沙觀音像計劃在官員聲稱「看不見有違法」之下被取消,但耗價十六億的青少年活動體驗營工程正趁⋯

藝文政策說不出:消失了的主體性 2023年11月1日|文:黑黑

十月初逾90個本地藝團/個人藝術工作者聯署一封對社會文化司司長的公開信,可能是近年少有的一次針對「維護創作自由」的文化行動,也是讓公眾稍為關注到本地藝文環境和生態的一個契機。然而,事件至今已經快⋯

學生變壞咗,應該怪邊個? 2023年10月14日|文:吳聖培

寫了四篇關於融合教育的文章,這篇探討學生「學壞」的問題。這問題一直是對家長、學校老師及學生的挑戰。那麼,學生若誤入歧途,變成了「不良學生」,又是誰之過呢? 是父母之過?  所謂「養不教,父之過⋯

使人不安的「溫馨提示」 2023年10月11日|文:黑黑

日前文化發展基金(下稱文發基金)向本澳各有申請資助的藝團發出一封「溫馨提示」的電郵,講明若藝團活動或項目「涉及不雅、暴力、色情、淫褻、賭博、粗言穢語、影射或侵害他人之權利等不當成分」,基金則可根⋯

澳門土地房屋政局卅年 反覆變化出來的新時代 2023年10月4日|文:民主昌

澳門土地房屋的政治局面經歷過三十年天翻地覆的變化,來到現在的房屋階梯新時代。演變的歷史背景極端戲劇性而實在,應予正視。 在1990年代,澳葡政府面對澳門回歸中國的前景,而葡國正申請加入歐盟,因而⋯

融合教育 家長有Say? 2023年10月2日|文:吳聖培

天下父母皆需要照顧自己的子女,尤其當子女是有特殊學習需要(SEN)的時候,他們都會想盡辦法來協助子女成長,而困擾他們的其中一項,莫過於幫子女尋找一間合適的融合學校,讓子女在當中愉快學習。為了解家⋯

時代的瓦礫—最後的愛都與幸運女神 2023年09月23日|文:黑黑

2023年9月15日上午,天陰。 一個竹棚架在幾天前便已架起,在妳的面前,然後今天上午,一塊巨大的綠色帆布瞬間降下,終於把妳完全遮蓋住了。 妳不會再看到眼前的廣場(以往也曾是綠草如茵的球場),妳⋯

決定了!是時候接受黑紋移除手術 2023年09月16日|文:汶燁

印象中記得,我是去年9月或10月再回皮膚科複診。打開房,看到我那位高個子醫生的一刻,感覺有點尷尬、不好意思又帶點樣衰!首先之前聽醫生說情況不礙事,好幾年沒有回皮膚科,現在又因擔心出事才回來,真的⋯

竹灣最獨特的風景:一間充滿回憶的小石屋 2023年09月11日|文:黑黑

沿著竹灣沙灘的行人路一直向泳池的方向行走,靠山的那邊建有一些私人別墅與社團會所,隨著興建年代的不同,這些建築也各有姿態。大約在行人路的中段,相信很多人都留意到,有一幢樓盤廣告常見的模仿歐陸風的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