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作橋樑 盼拓闊共融空間

051 盤點大白象 紙本月刊

文:文燁、路家

網址:https://aamacau.com/?p=40956

時間:2017年07月29日 15:15

於觀光塔上的「喜悅閣」是扶康會與觀光塔合作開設的社企禮品店。

於觀光塔上的「喜悅閣」是扶康會與觀光塔合作開設的社企禮品店。

澳門有部份智力、精神狀況較特殊或肢體障礙人士,會被安排到一些設有特殊教育課程的學校就讀。通常有幾種情況,第一種是融合生,以肢體傷健及聽障、視障人士較多,智力正常,學習內容跟正常課程,第二是小班,智力不是太差但介乎臨界,內容仍跟正常課程,但屬小班性質,一班人數較少。第三種是特殊,中間又分不同階段,智力評估較低的學生會在這些階段裡面完成特殊課程。

「以『喜悅閣』員工為例,很多都是經過小班並完成學業,但在社交、溝通及情感表達較有困難的自閉症學員,若要他們從小班畢業後,未接觸過社會就公開就業,存在一定難度,所以在此前,藉工場加入社企元素的培訓,提升他們的工作能力。」扶康會總幹事周惠儀說。

「喜悅閣」為近期扶康會於旅遊塔開設的文創禮品店,亦為首個由本澳商業機構與社會服務機構合作的社企項目,身為員工的學員,在此有更多機會接觸公眾,甚至會主動介紹產品,店內多件產品都甚具澳門本土文化特色,當中有很多是由本身亦為學員的畫家「0.38」梁英偉(因喜愛用0.38型號的黑色針筆作畫而有此別稱)的畫作設計而成,可說是該店的招牌產品。

扶康會的產品大多結合澳門生活元素。

扶康會的產品大多結合澳門生活元素。

開拓想象 連結社區 

周惠儀表示,過去相關人士完成學業後,普遍不喜歡到復康機構。「在小班生角度,他們覺得自己並非很大問題,又不想將自己降級,家長心態上不希望他們就此脫離社會,卻又幫不上忙,中間自然形成一條空隙。除非立即有工作安排,但他們又不能一下子適應,自然碰壁。」

過去就是欠缺了畢業後、出社會工作前的前期培訓橋樑,所以在正式投身社會前,他們會先在扶康會屬下多個培訓地點工作,過一段時間再安排另一個工作崗位,從而習慣變化和接觸不同類型的群體,建立信心。

「至少學員們有半年至一年時間在社企模式裡度過,學會如何大膽和自信地與其他人溝通。另外亦會協助出院的精神康復者有個工作場所,讓他們有目標地工作和開展新生活,避免他們終日留在家中。」

澳門扶康會自2003年成立以來,專門為智障、自閉症及精神康復人士提供服務,讓他們學習更多生活技能和知識,加強在社會裡與人相處和溝通技巧,提升工作能力之餘,身心方面亦得到充分發展,有助融入社會。同時,該會積極多方位發展,讓不同的學員可以各展所長。但周惠儀坦言,經營此橋樑並非易事。

社企經營 需走出社福圈子

首先社企計劃只由社工局允許復康機構申請,基於此局限,一直以來大家好像都不太敢投入社會企業。她認為,社會企業不一定要社工局轄下,只要是政府部門轄下也可以。「例如在香港,社企同時亦可作為青年創業的政策,讓青年創意投身社企,既解決殘疾人士就業的問題,亦可發展文創產業。」

喜悅閣內甚具本地特色的產品。

喜悅閣內甚具本地特色的產品。

雖成功開展多項業務,但周惠儀指出發展社企並不容易。扶康會一直希望能吸引更多商界資源,以業務維持機構運作,走出社福圈子,通過接觸不同企業,把業務推廣出去,同時讓社會公眾增加對傷健人士及社會企業的了解,讓公眾減少抗拒與歧視,對社企有更多信心和支持。

另外,舖位租約、租金等問題亦令他們相當頭痛,租用後花大筆資金裝修及添置器材隨時可能因業主收回舖位,又要推倒重來,故她希望隨著澳門興建經屋及社屋,可在其中預留一些店鋪讓辦社企的人士或組織,按市場價格競投,可避免經常搬遷的惡夢。「這樣亦同時可在社區裡體現共融互補,除協助康復人士外,亦可設計一些具彈性的工種或兼職工作,讓其他社區人士,如需照顧家庭的婦女也可共同參與,增加傷健共融。」

現時扶康會的「創藝工房」就是運用這種概念,工房以製作陶瓷、皮革等工作為主,採彈性上班時間,吸納了不同能力的人士,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澳門扶康會總幹事周惠儀。

澳門扶康會總幹事周惠儀。

從工場到售賣店 嘗試建立產業錬

目前,澳門扶康會屬下的職訓售賣店包括「心悅洗衣社會企業」、「創藝工坊」、「喜悅市場社會企業」、南灣雅文湖畔的「悅畔灣」、氹仔龍環葡韻的合作亭,以及剛於旅遊塔開設的「喜悅閣」。增加了銷售點,產品生產可更有規模,這也意味著工場可以擴大營運,容納更多學員。

周惠儀表示,開設工場的重點是讓學員完成學業後,有機會為他們進行持續培訓,逐步融入社會,又能自力更生。當一件產品設計完成後,工場會訂購物料,透過專人指導,讓學員在工場內學習手作、加工和包裝等技術。現在工場已增加至二百多名員工,一些學員經訓練後亦成為銷售員,在店舖內工作。從產品的創作、生產、包裝以至銷售,從工場至直銷店舖,扶康會嘗試建立一個涵蓋不同身心障礙人士的產業錬。一些學員在工作一段時間後,可能會推薦給其他機構。現時扶康會已介紹了八名曾在小班的學員到博企工作,他們的待遇是同工同酬。

以藝術建平台 展現不同能力

說起扶康會的成績,大家總會聯想到近年嶄露頭角的展能藝術家「0.38」,還有澳門第一隊由自閉症及智障人士組成的樂隊「LIFE BAND 」,他們亦有自己的原創歌曲。但周惠儀認為扶康會的工作不應自滿於此。

由梁英偉畫作而生產的產品。

由梁英偉畫作而生產的產品。

「我時常在想:我們在當中到底流失了多少故事?『0.38』和樂隊成員是自閉症人士,有表達障礙,藝術成為了他們的平台,讓他們的潛力浮現,讓他們找到自己的方向,那麼其他學員呢?他們的平台又在哪裡?」

周惠儀認為,天生我才必有用,每個人都有其自身的能力,就如愛因斯坦說:「你不能要求一條魚去爬樹」,「0.38」本身有語言困難,一次偶然機會讓人們發現了他繪畫的天份,才發現他的表達不在語言上,而是在繪畫中。扶康會的工作就是希望能發掘不同學員的潛能,並用這個潛能幫助他們在社會上建立自我,這個潛能不一定是藝術或突出才能,每個人只要發揮好自身的工作技能,都一樣可以建立起自己的生活,「在工場裡做好製作和包裝工作,一樣可以回饋社會,自力更生。」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