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廢物處理危機殺到埋身 2015年更嚴竣

2016-04-29 廚餘回收幾時做? 專題報道

文:論盡採訪組

網址:https://aamacau.com/?p=29417

時間:2016年04月18日 19:19

黑沙環污水廠被揭早在6年前已超負荷。 (網絡圖片)

黑沙環污水廠被揭早在6年前已超負荷。 (網絡圖片)

澳門人口爆炸,城市廢物處理危機持續加劇,當局仍未找到對策。統計局公佈《2015環境報告》,澳門人口密度冠絕全球,2015年增至每平方公里21,100人,較5年前增加3千人左右,多間污水廠排放值超標,固體垃圾增幅錄得雙位數,澳門污水廠被揭早已不勝負荷,焚化爐將在2020年前飽和。

早前黑沙環污水廠爆出逾半廢水未經生物處理排出大海,連運輸工務司也直言未想到辦法。聚賢同心協會副理事長林宇滔提出,既然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已經填好,當局不如在島上興建一個更大型及採用新技術的污水廠,取代貼近民居的黑沙環污水廠。既可將污染源遷出社區,釋放土地興建其他公共設施;從營運效益而言,地方越大污水廠效益越高,又可解決新城A區的污水問題,毋須再想辦法將現有設施擴容,對各方面而言可說是一個多贏方案。

垃圾快爆煲 

固體垃圾增長繼續直線上升,去年運往堆填的裝修及建築廢料4,835公噸,按年增加10.5%;焚化爐全年處理逾50萬公噸固體垃圾,按年增加11.3%。林宇滔指出,值得注意的是爐渣升幅達32%,遠高於垃圾量增長,顯示垃圾焚燒前沒有經過妥善篩選、分類,即使經過高溫也無法分解。垃圾處理是一環扣一環,上游工序有問題,大量不適合燃燒的垃圾被推進焚化爐,令人憂慮垃圾燃燒的狀態不會很好,最後有害物質會變成氣體釋出。控制垃圾增長方面,他重申現時有3至4成垃圾屬於廚餘,家居垃圾分類比工商機構更難,當局先做好廚餘處理,再檢討垃圾分類回收政策。

1952年來最熱

環境危機正默默影響著澳門,去年澳門平均氣溫為23.2攝氏度,按年上升0.5度,是自1952年有記錄以來平均溫度最高的一年;總降雨量為1,341毫米,按年減少242.8毫米,其中有66日降酸雨。

空氣方面,氹仔及路環錄得空氣質量屬「不良」的日數上升,其他區則有改善。澳門半島及氹仔四個監測站PM2.5超標日數均較2014年有所減少,其中水坑尾路邊監測站有17日超標,按年大幅減少30日。北區高密度住宅區全年只有1日見紅,空氣質量屬「非常不良」。數字很亮麗,但市民切身感受空氣可能並非那麼「良好」,林宇滔表示,這種落差與空氣監測站所在位置有關,現時全澳5個監測站有的位於公園內、有的遠離居民區,能否代表整個區域的空氣情況令人懷疑。另外,路環監測站從2015年7月才開始運作,數據不存,未能反映客觀情況。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