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文化傳承危機 土生新世代:我不要特權,但要尋回過去

033 消失中的澳門之子──土生葡人身份認同和文化 紙本月刊

文:哲盧

網址:https://aamacau.com/?p=26861

時間:2016年02月2日 18:18

非中非葡的身份,令Paulo比華人青年更早關心「五十年不變」之後的澳門會變成怎樣。

非中非葡的身份,令Paulo比華人青年更早關心「五十年不變」之後的澳門會變成怎樣。

談到土生葡人,許多澳門人第一印象就是中葡混血兒,「識講廣東話嘅鬼佬」,但其實當中有很大的歧義 (詳見另文) 。回歸十六年,土生葡人的語言、社會地位優勢早已不可同日而語,相比對政治前景的憂慮,更多是為了個人發展選擇離開。據澳門土生協會估計,目前本澳土生人數銳減至8000人左右,佔澳門人口不到1%。人數遞減、年青一代族群意識模糊、漸漸失去了母語能力,令老一代土生葡人越來越焦慮,更悲觀的想法是,擔心土生文化再過兩代可能會消失,而站在時代分岔口的新世代又如何看待族群文化的流失?

現年23歲的Paulo,是一名葡泰混血兒,祖父數十年前從葡國移居澳門,是土生土長的葡國人,而母親則是泰國人。他指,每個土生家庭都對「土生葡人」有不同看法,雖然自己沒有中國血統,但家族長年定居澳門,親戚都講中文及葡語,生活圈子離不開土生族群,身份認同的曖昧和模糊對他來說不是一個大問題。正如其他土生家庭一樣,Paulo在家中平時會煮土生菜,亦會慶祝葡國及中國的節日,「我哋會一齊過聖誕,中國新年亦會逗利是,佛誕就少啲,不過有時都會慶祝。」

2049之後 土生青年的憂慮

「究竟你係中國人定係葡國人?」相信土生葡人幾乎都被問過類似問題,Paulo笑說起初都會答是「Macanese(土生葡人)」,但往往要解釋一番,別人才會明白,「所以而家我都會答『我係Mixed(混血兒)』嘅」。但他憂慮,當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在2049年終結,紮根澳門的土生葡人又會何去何從?「我哋既唔係葡國人,亦唔係中國人,土生葡人只是一個Minority(小眾),好多人都擔心點樣將土生文化傳承落去。」

葡文無用?寧讀國際學校

由於精通中葡雙語,在澳葡時期,土生葡人一直扮演著殖民地政府與華人社會的溝通橋樑。時至今日,雖然葡語仍是澳門的官方語言之一,但隨著社會的變遷與發展,葡語的應用和受重視程度已明顯驟降,不只大部分私校不教授葡語,近日亦傳出澳門大學有意削減葡語課程的預算及班數,甚至連部分年青一代的土生葡人亦不諳葡語,連土生協會理事長飛文基都大嘆可惜。自小讀葡文學校的Paulo,葡語水平比同齡人要好,他認為,社會環境變遷是葡語地位降低的主因。

兩個最活生生的例子:回歸前投考公職都需要懂葡語,故不論土生還是華人都對葡語略懂一二;反觀回歸後經濟急速發展,龍頭產業主要面向內地旅客,普通話大行其道,英文也是職場必須,社會對葡語人才的需求大大降低。加上現時投考公職識中文比識葡文更重要,無論是否留在澳門發展,許多家長都寧願送子女到中文或國際學校就讀。

一直致力培養中葡雙語法律人才的前立法會主席曹其真亦指出,早年澳門許多法律翻譯錯漏百出,連內地法律專家都被搞到一頭霧水。Paulo認為,許多社會實例可以反映葡語不被重視,「每次搭巴士聽到報站,講嘅葡文都錯得好離譜,聽到暈陀陀。」

又例如,部分政府部門對葡國人「不太友善」。Paulo說,他任職的工程公司有不少葡國工程師,要到博企地盤工作,先要考取建築業職安卡及完成密閉空間安全課程。但勞工局沒有提供葡語課程,只有中英語教學,對一些不熟悉英文的葡國人來說十分不便,「就算寫信去勞工局要求佢開葡文課程,都要等好長時間審批,實在太浪費時間。」

眼見許多土生葡人,特別是年青一代不懂說葡語,Paulo也認為十分可惜,葡語是土生文化的核心及根源,不懂葡語就等同缺少了土生葡人最重要的元素,失去了土生的靈魂。

IMG_3635

不要特權 我只想做平凡人

據澳門土生協會所做的「澳門土生身份認同調查」結果顯示,在澳居住的土生葡人「自我認同」及「社群認同」較弱。問及新一代土生葡人怎樣看待自己的身份時,Paulo坦言,自己與其他澳門人一樣只是平凡人,追求安穩的生活,努力工作照顧家人。他不希望因為自己的身份而變得特別,「其實我只係一個普通人,雖然我有一個獨特嘅背景,但希望其他人唔好將我哋放得咁高,亦唔好踩死我哋。」

薪火相傳 由家庭做起

澳大風波令葡文教育一時間成為社會熱議的話題,對土生葡人來說,面對的是更嚴肅的課題—— 如何搶救土生文化?十二月中,一場有關土生文化薪火相傳的座談會上,導演黎若嵐( Elisabela Larrea ) 提到,不少華人對土生文化感到好奇,如何打破語言隔閡、宣揚土生文化是族群應思考的課題。而歌手龔仕鵬 (José Luis Pedruco Achiam) 則認為,學校教育對推廣土生文化扮演著重要角色,又認為政府應加大資源投入,協助保存和推廣土生文化。

Paulo半開玩笑的說,化解土生傳承危機先要「生更多小朋友」,人數不斷下降,血緣關係「溝淡」,確實是這個族群面對最自然、也是最大的衝擊。當然光是人多也沒有用,最有效方法仍然是家庭教育,長輩應多向年青一代解釋家族歷史及故事,讓年青人了解過去,增強年青人對土生文化的歸屬感,「點樣保育土生文化?我覺得其實唔係睇政府,而係睇土生葡人。如果連我哋都放棄呢個文化,點樣賴政府都無用。」

總的來說,縱使不少土生朋友都是讀中文或國際學校,但平時亦會參與土生社群的節慶活動,Paulo對土生文化要代代相傳並不感到悲觀。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