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世遺專家郭旃:東西望洋都要保

2015-07-17 世遺十年 專題報道

文:論盡採訪組

網址:https://aamacau.com/?p=19735

時間:2015年07月17日 1:01

11696485_10203408554294984_8789424569557453837_o

DESIGN:CANDY L.

 

「大三巴後面我是很明確的,不能再建屏風式高樓,現在台階蹬到一半就已經看見高樓。」

著名世界遺產保護專家、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前副主席郭旃從十年前澳門申遺開始,一直關注超高樓對「歷史城區」景觀的傷害。

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澳門作為港口城市的幾個制高點,東望洋燈塔、主教山、大三巴牌坊之間的周邊景觀已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郭旃受訪時反覆強調,保護概念不限在遺產區和緩衝區,例如正正跌入「白區」(沒有限高)的大三巴正後方,即使在緩衝區以外,只要對世遺景觀有影響也必須限制。法律,只是一個保護範圍的最低標準。

2015-06-21_04-32-17-540x310

漁人碼頭A地段規劃模擬圖

燈塔是港口城市的象徵

「對澳門人來說,坐船歸來的時候遠遠看到燈塔,就有回家的感覺;對旅客來說,看到燈塔就知道到了澳門。遺憾的是,近十幾年來的變化,在燈塔朝海的方向,建了不少超高樓,引起世遺委員會反覆監察。我們請專家過來看,發現這也不是最典型的,以前已經發生比這個更高更阻擋視線的建築,往後必須特別注意歷史城區制高點的視覺效果,無論從外面往澳門本島看,還是本島向外望都要關注。」

近日漁人碼頭A地段突然放高至九十米,在澳門民間激起不少迴響。郭旃坦言,從進入港口航道至東望洋燈塔的視覺走廊必須保留,不能再破壞。

「如果視覺走廊沒有了,那港口城市的意義基本就不存在。」

當年澳門成功申遺,除了是東西文化的交匯,另一個重要價值就是華南地區一個古老的港口城市。「燈塔是很鮮明的海港城市特徵。我們講歷史城區,除了組合因素還應該有一種視覺效果。無論從申報世遺,還是之後專家持續監測保護狀況,凡是面海、親水,與海有關的燈塔、碼頭、軍事、交通運輸設施,或者教堂等宗教建築,都是這個港口文化城市的重要特徵。」另外,東望洋燈塔、主教山、大三巴牌坊、大砲台,幾個具有歷史意義的制高點應儘量不被高樓遮擋,維持視覺和歷史上的聯繫,這對內在的整體一致性很重要。

吳衛鳴表示,新城最新規劃方案工務局未曾諮詢文化局意見。

吳衛鳴表示,新城最新規劃方案工務局未曾諮詢文化局意見。

依法施政?世遺保護有白區

二○○六年,澳門民間發起「護塔行動」 阻止東望洋山周邊興建超高樓,包括面向中聯辦大樓及另一幢在山腰興建的住宅。民間保育人士最後去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事件引起世遺委員會關注介入調查,事件始有轉機。中聯辦大樓壓低了,跟松山一樣高;那個及時喊停的樓盤,現在仍然爛尾,發展商與政府談判多年不果,現在仍在拉鋸之中。兩年後,政府終於針對東望洋周邊地區限高制訂新的保護法規,設下了一條防線。

但這條防線來得太遲,這張網還是太粗疏,能鑽的洞還是不少。

當年集民間之力,東望洋燈塔尚算能力挽狂瀾,但在主教山後方,歐文龍任內批出的「凱泉灣」樓盤直插在西望洋小堂後方,對世遺景觀、城市天際線造成永久破壞。

如今歷史正重覆上演,突然放高至九十米的漁人碼頭A地段、規劃中的新城B區百米超高樓,將進一步侵蝕東、西望洋山景觀。前者即使有第83/2008號行政法規保護,但卻剛好跌出四十五米限高區;後者更是超出緩衝區,在沒有限高的「白區」。一旦旅遊塔旁建多幢百米高樓,南灣湖CD區也失守,屆時從氹仔望向主教主的景觀便會被完全遮擋。

IMG_0784 (deleted f2a6d2de7c66d431ecb48eeb3e5040e0)

從大砲台一邊尚能看到主教山景觀

新填海地  保護景觀應做得更好

郭旃指出,新城B區跟其他個案不同,不像大三巴,不像新口岸,本身並未批出任何土地,沒有法律包袱、歷史遺留的問題。在一塊新開發土地,有條件推行一個最理想的保護方案。

「新填海地應該嚴格按照原來的既定方針辦事,不應該有干擾,因為這沒有其他的法律爭議了。批的時候就已經有百分之五十是公共用地。中央怎樣批,中央和特區政府是怎樣達成協議,就應該嚴格按照這來辦事。」事實上,在新城填海第二階段諮詢,更多市民希望有更多綠地和文化設施,反對在B區興建住宅。

_DSC0715

新城B區靠旅遊塔地段,在第二階段諮詢曾建議興建文化設施而非豪宅。

「我個人來說,甚麼都不要建,甚至連海也不要填,還是原來的海灣是最好的,但這顯然已經不可逆轉。」作為申報、評選和保護世遺的專家,郭旃也承認,基於當地發展需要、土地是否已經批出,可能引起的法律爭議和賠償問題,有時難實現最理想的保護方案。

但政府不能說不在緩衝區就不用保,一定要經過專家充份的科學論證。「最後可能不是最理想的方案,甚麼都不用蓋,但不得不推的時候要充份說明理由,要付出的經濟代價政府是否能承受?公眾是否願意承擔?」他認為,景觀敏感區的規劃過程應該制度化,透過廣泛的公眾審議,在建築設計和維護整體景觀等方面綜合考慮,找出一個折衷可行的方案。

1

超高樓嚴重破壞主教山面向內河一帶景觀,世遺專家指可一不可再。

有一些破壞是已經無法挽回,但郭旃還是主張應該想辦法補救。他經常舉的例子是,從大砲台望向東望洋燈塔被一幢民房遮擋,他期望將來等到住宅老化到一定年期後,政府應想辦法調整,回復原來通透無阻的視覺景觀。「凱泉灣」的個案更應汲取教訓, 之後世遺專家也特別指出,不光是向海一邊,主教山向內河的景觀也要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