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垃圾再填一個澳門

024 用垃圾再填一個澳門 紙本月刊

文:許諾

網址:https://aamacau.com/?p=16835

時間:2015年04月16日 18:18

澳門建築廢料堆填區去年已飽和,但環保局今年下半年才就建築廢料徵費展開諮詢。

澳門建築廢料堆填區去年已飽和,但環保局今年下半年才就建築廢料徵費展開諮詢。

澳門承載力爆燈,不光是一年3千多萬旅客,還有人去樓空後,遺留給這座城市的巨量垃圾。誰說旅遊業是無污染工業?賭場派不完的膠水樽、吃不完的自助餐、送不完的膠袋、丟不完還殘留著咖喱魚蛋汁的塑膠碗……那即是多少?小食店林立只有百米長的大堂巷就有12個垃圾筒,平均每10步就有1個。每天埋頭苦幹低頭掃垃圾的清潔工說,議事亭前地10多個垃圾筒,農曆新年的高峰期每日要清10次垃圾,平日也清4至5次。

好了,可否更具體一點,那即是多少?環保局最新公佈,2014年平均每天運往焚化爐處理的固體廢棄物有1240公噸,一年即是45.26萬公噸。清潔專營公司曾公佈,2013年8月至10月,平均每日的垃圾量是840公噸,同比勁升32%。以澳門常住人口分攤,即每人每日平均生產的生活垃圾有1.96公斤,開始拋離香港(約1.36公斤) ,甚至比北京、上海、廣州高出至少1倍。面對這驚人增速,環保局亦承認處理固體垃圾的壓力日益嚴峻,「旅客量對市民居住環境影響逐年上升。」。

堆填區爆滿 迫在眉睫
更準確點說,應該是已經見頂,澳門人是時候覺醒。縱使澳門焚化爐現有設計每日的最高處理量可達1700多萬公噸,距離1240萬公噸似乎還有一段距離。但這些逾千噸垃圾每日燒完後,仍留有5至10公噸爐渣和有毒飛灰,需要固化和特別處理。九澳飛灰填埋場兩年前已爆滿,現只能暫存在機場旁邊的建築廢料堆填區。這個全澳惟一的堆填區去年亦已基本飽和。前無去路,後有追兵,而且像滾雪球一樣每日累積。

過去五年,大量建築項目在趕工,賭場酒店、公屋、私樓,還有新居裝修產生的建築廢料,年產量從2009年的131萬立方米增至2013年的225萬立方米,飇升逾71%。2013年單年的升幅更驚人,較2012年的127萬一下子跳升76.2%。推土機已開動,六大博企趕建金光大道新旗艦酒店,建築高峰期在未來幾年更晉高峰。但「污者自付」卻姍姍來遲,建築廢料徵費最快今年下半年才開始諮詢。

選擇一:新城填海?
沒關係!政府說可以用墮性建築廢料填海,循環再用,但這可能只是一個自欺欺人的拖字訣。長期關注澳門環境狀況的聚賢同心協會副理事長林宇滔表示,墮性建築廢料無論是用來填海還是送到內地跨境處理,都要先做好分類,但環保局遲至去年10月才推出建築廢料分類指引,之前所有廢料都是混在一起,無可能再翻開重新做這工序。現在面積最大的新城A區已在趕工,新的廢料已趕不及填海。以現時建築廢料的增長速度,林宇滔推斷新城填海可以吸納的數量有限,幾個月的量可能已填滿一個E區。

選擇二:跨境合作?
沒關係!政府還說可以傚法香港,與廣東省合作將建築廢料運到台山廣海灣工業園區填海,面積有近30平方公里,反正澳門有的是錢。不用到橫琴、南沙、江門、翠亨,用錢投資再建一個澳門之前,可以先用垃圾再填一個澳門。但根據《巴塞爾公約》,廢料出口必須遵守嚴格的規定,只有水泥、沙石才可以運回內地填海。林宇滔舉例,以前香港就曾經試過內地部門抽檢,發現廢料內有膠袋,結果要整船退回去。更重要是,現在澳門堆填區連一個專用碼頭也未開標動工。

林宇滔批評環保局「唔拖到最後一刻都唔到嘢」,堆填區就是最佳例子。

林宇滔批評環保局「唔拖到最後一刻都唔到嘢」,堆填區就是最佳例子。

「現在已經水浸眼眉,最急迫的是時間,分類未做,碼頭未有,建築廢料徵費未做,回收廚餘、電子垃圾通通未做。堆填區已有一個20多米高的小山丘,我不希望有天見到它跑出,變成全氹仔最高的山!當然堆填區在機場旁邊有限高,那是無可能,但情況真的很嚴峻!」事實上,大潭山就是一個由垃圾堆成的山崗,在七、八十年代曾經是一個垃圾堆填區。上輩的澳門人還記得清楚,坐車經過路氹連貫公路(即金光大道) 及鴨涌河公園現址隨風撲來的臭味。

環保局回覆查詢時表示,已確定在建築廢料堆填區興建墮性拆建物料的篩選設施,預計最快今年動工,施工期約1年,生產線建成後估計每日可處理2千噸廢料。當局現正與內地有關部門落實具體操作細節、所需接收設施及流程監管方案。

澳門的回收產業鏈相當單一,只有廢紙、塑膠、金屬類,大多運到內地循環再造。

澳門的回收產業鏈相當單一,只有廢紙、塑膠、金屬類,大多運到內地循環再造。

近5年澳門固體垃圾相關數據

近5年澳門固體垃圾相關數據

垃圾只是放錯位置的資源
環保局成立多年,源頭減廢、污者自付,講到口水乾仍未見具體政策出台。絕大部分垃圾,無論是有毒無毒、可否再回收,都通通推進焚化爐。澳門垃圾不但高產量,而且回收率亦相當低。2013年,膠樽、紙皮、金屬、玻璃樽等資源垃圾回收率只有19.2%,佔總體垃圾量不足1%。

林宇滔批評,環保局在環境規劃訂下的目標實在太落後,到2020年廢棄物資源回收也只得45%,在一些歐洲國家已是100%,馬上高低立見。他認為,經過多年教育,不少市民已有意識做垃圾分類,特意儲起舊報紙、鋁罐、舊電池等,問題是政府沒有做好回收網絡,只是在某年某月某日拿到某個地方做回收,一點也不便民。如果要市民形成習慣,可以透過民署各區的辦設施做長期回收。他以香港IKEA為例,不少香港人就算要跨區、坐車也願意包好光管、燈泡等垃圾送到店內回收,澳門回收的門檻低得多,一家企業都可以做到,無理由一個政府做不到?

2012 每日人均生活垃圾量各城市比較

2012 每日人均生活垃圾量各城市比較

另一個典型的情況是,不少市民都願意將垃圾放到分類垃圾筒,但很多人都沒注意將資源垃圾清潔好才丟棄。將杯內的汽水和冰倒掉,有飯菜汁的發泡膠碗,會污染其他乾淨的垃圾,這樣便很難再回收。記者曾查看中區10多個分類垃圾筒,大部分都可說是慘不忍睹,不是湯汁、飲料,就是膠樽、汽水罐和薯片袋混在一起,只見到一個金屬回收筒內的托盤是明顯見到有清洗過。

林宇滔介紹,按照加拿大的模式,資源垃圾只需要分可回收及不可回收兩種,但關鍵是保持潔淨,這樣才可以減省後續處理工序。特別是澳門已引入壓縮式垃圾筒,容量是一般垃圾筒的30倍,所有生活垃圾已壓在一塊,必須靠前期市民的自覺分類。市民要養成自己動手做分類的習慣,同時從選購習慣開始改變,例如一些燙金或有膠面材質的利是封已沒有回收價值,應避免購買,這才是源頭減廢的意義。

記者查看中區多個分類垃圾筒,大部分已變成「大雜燴」沾滿湯汁,失去回收價值。只有極少量分類垃圾有清潔過。

記者查看中區多個分類垃圾筒,大部分已變成「大雜燴」沾滿湯汁,失去回收價值。只有極少量分類垃圾有清潔過。

大量旅客湧至,僅百米長的大堂巷已放置了12個垃圾筒。

大量旅客湧至,僅百米長的大堂巷已放置了12個垃圾筒。

廚餘回收 可減4成垃圾
香港四月開始全面實膠袋徵費,好不容易,今年環保局終於承諾會就限制膠袋使用進行諮詢。林宇滔認為,除了建築廢料和膠袋徵費應優先推行,向酒店和食肆回收廚餘也應儘快上馬。現時廚餘約佔垃圾總量二至四成,每日有大約248至496公噸。他指出,廚餘本身有大量水份,一併推出焚化爐燃燒會降低爐溫,加重負荷。澳門大酒店和食肆每日都有大量廚餘,有條件做集體回收,大規模處理才能見到成本效益。只要政府下定決心,企業願意多行一步,分派人手做好前期分類,垃圾也可以變成資源。事實上,商家是有責任處理好垃圾,只是環保局沒有要求和規定,企業自然選擇最低成本的方法處理。

長遠而言,林宇滔認為澳門的污者自付政策不單是用者自付,更應傚法歐美國家,由生產者、進口商層面開始為之後的垃圾處理徵費,例如電腦、手機及其他電子產品。特別是電池一類的高污染垃圾,現在也只是跟生活垃圾一併燒掉。

當市民貪方便、政府hea做,到最後環境被破壞,旅客可以隨時離開,但本地居民卻不可以。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