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個,食物的秘密——讀《雜食者的兩難》(上)

書是生活的必需品 綠色生活

文:大蔥

網址:https://aamacau.com/?p=14065

時間:2015年01月13日 14:14

走入超級市場,在明亮的燈光下,顏色繽紛的商品,隨手可得,讓祖先經歷過狩獵採集的辛苦年代,今天的你感覺舒適。貨架上陳列著油鹽醬醋、碗麵、糖果、薯片,令人食指大動。新鮮食品區有包裝好的蔬果,奶類,也有冷凍櫃裡的凍肉、凍海鮮,甚至水餃包子各式點心,一應俱全。都市的人雖不生產食物,也可以吃到各種季節,產於世界各地的食物。

在這裡,物品看起來都光鮮亮麗,你既沒有看到蔬果們生長的過程,也不用面對動物血腥的屠宰。沒有血,沒有糞便,沒有蟲子,也沒有泥土。蔬果們顯得美麗體面,而動物們,絲毫不會讓你聯想起曾經活蹦亂跳的樣子——它們就是食物的樣子。一切都溫馨而完美,超級市場是人類「偉大」的發明。它讓你滿足口腹之欲,卻不用理會食物的來源;它讓你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可以快捷的用貨幣交換到生活所需的一切。

說實話,我也很享受逛超級市場的時光。那時,這個世界彷彿很美好,而且將永遠這樣美好下去。《雜食者的兩難》敲醒了我。麥可波倫是美國首屈一指的飲食作家,他並沒有沉浸在超市溫暖的燈光裡,他要追尋食物的源頭,去每一個生產食物的農場、工廠,揭穿這些光鮮表象下的稍顯驚悚的事實。並非地溝油,也非三聚氰胺,這是關於整個合法的食品工業的事實。

物種的單一化

你相信嗎?我們活在一個玉米的世界。

你在吃著牛肉漢堡配可樂,那麼你其實吃著玉米配玉米。人類用玉米飼料養大原本吃草的牛隻,也用遺傳學方法培育出咽得下玉米的鮭魚,玉米澱粉、玉米粉、玉米油是各式速食和零食的必須添加物,飲料的甜味則來自於高果糖玉米糖漿(注意:不是蔗糖)。甚至非食用物品裡也充斥著玉米的身影。玉米到底憑藉什麼來主宰我們的食品世界?

先說一點點化學,跟大多數三碳植物不同,玉米是少見的四碳植物,也就是說玉米可以比大多數植物更高效的將碳原子轉化成有機物。在效率為先的食品工業裡,種植玉米成了最符合現代精神的農業。如果你去美國的郊區旅行,會發現那裡的農場多數是大片大片的玉米地。從這些玉米田開始,餵養牲畜、製作食品添加劑,再餵養人類,而以原本的形象被消費的玉米則是少數。

那麼如果你覺得玉米也沒什麼不好,大片的玉米地很心曠神怡,那麼你需要再聽下去。自然界是靠循環來運作的。植物吸收太陽能,再餵養動物,動物的糞便為植物提供養分;天敵的存在,則遏制了吃植物的「害蟲」數量。可是工業化的後果,便是太陽的離場。單一物種的農場沒有循環可言,天敵消失了,害蟲肆虐,農藥來幫忙,土壤缺少各種微生物和動物的排泄物則會缺少養分,於是來自石化能源的氮磷鉀肥料登場。農作物不再只靠太陽來成長,更加依賴的是——石油。

動物的災難

雖然自古以來,人類就依靠奪取動物的生命來生存。但是動物的境況,卻在這個「文明時代」達到惡劣的巔峰。

麥可來到美國一個典型的飼育場,跟大面積種植玉米一樣,為了更高的效率,牛隻們被集中在這些飼育場統一管理。踏上這個動物城市,撲面而來的是擁擠、污穢、惡臭和灰塵,簡直像人間煉獄。牛隻們生活的這個都市,顯然有點類似中世紀人類還缺乏衛生條件時的環境,之所以並未如那時的人類城市瘟疫肆虐,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現代抗生素的發明。

在飼育場裡,牛隻們接受工廠化的管理,他們腳踩水泥地,糞便高高地堆積在它們日常休息之處。所以定時的消毒措施必不可少。它們被餵飼生產過剩的玉米飼料,原本吃草的牛是如何學會吃玉米的呢?人類可謂費盡心機,基因的篩選,抗生素的使用讓牛隻吃著並不屬於天性的食物,卻不至於死亡。但是牛隻還未演化到完全適應這全新的飲食,所以飼育場的牛隻大多有病,脹氣、胃潰瘍、肺炎不在少數。一個獸醫認為,如果牛持續吃這些飼料,終有一天它們的肝會賬破。當然這還來不及發生,因為牛隻們在迅速增肥之後便會送去屠宰場。

雖然現在的屠宰場通常標榜動物無痛苦死亡,但還有什麼比終其一生不能吃自己天性喜歡的食物而長期忍受病痛更悲慘的事情呢?而且很多食物的研究都發現,這些飼育場出品的不健康的動物身上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要遠少於傳統牧場的牛隻身上的含量。

至於豬、雞等其它動物,情況大同小異。工業化的食品行業、標準式的管理將動物看成人類的食物,而非有生命的個體。經濟學原理應用得簡單粗暴,各種環境成本並未得到考量。政府對石化能源的補助,溫室氣體排放造成的氣候變化,還有下一代的健康風險,這些都未在超級市場的價格標籤上顯示。

雖然食品工業聲勢洶洶,連最環保的有機農業也捲進了這個大漩渦,但是關於食物的革命卻在人們之間靜悄悄的進行,下篇再談。

donation-ad
圖片來源: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圖片來源:台灣環境資訊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