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之舞‧幽暗之光 美國獨立電影之父─尊卡薩維蒂

即時報道 戲游花間 藝文爛鬼樓

文:翁子光(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網址:https://aamacau.com/?p=12756

時間:2014年11月20日 11:11

轉載自『澳門獨立電影節2014』-『獨立經典』導讀

 

尊卡薩維蒂1929年12月9日生於紐約,是希臘移民的後代,出生沒多久就和家人到了希臘生活,直到7歲才回到美國,在紐約長大,1950年畢業於美國戲劇藝術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Dramatic Arts),畢業以後在劇院工作,也參演電視劇及電影。他一生主演79部電影、導演18部電影,憑藉在《十二金剛》(The Dirty Dozen, 1967)裡的演出,提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而更為人所熟悉的,是他參演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的《魔鬼怪嬰》(Rosemary’s Baby, 1968),他在片中飾演露絲瑪莉的丈夫、為了演藝生涯而跟老夫婦鄰居訂下魔鬼契約的陰森男人Guy,這個角色曾考慮的人選有羅拔烈福(Robert Redford)及積尼高遜(Jack Nicholson),而最後被落實參演的卡薩維蒂,卻跟波蘭斯基幾乎鬧翻,原因是卡薩維蒂總是不願意按照波蘭斯基的指示去說對白及做動作,甚至對波蘭斯基的導演手法諸多批評,令波蘭斯基憤而揶揄卡薩維蒂:「他算甚麼導演?!只是拍過幾部電影,任何人都可以拿攝影機拍出《影子》那樣的電影!」

《首演之夜》劇照

《首演之夜 Opening Night》

 

波蘭斯基這句損人的說話,一方面顯示了卡薩維蒂的「即興演出」(Improvisation)表演信仰對其他導演、即使是大師也並非可以輕易接受,另一方面說明了「獨立電影之父」卡薩維蒂在主流電影的領域裡並不是那麼受到推崇,可是其作品成就往往是在電影上映以至落畫之後才得到追封。事實上,與波蘭斯基持相反意見的導演,有馬田史高西斯(Martin Scorsese)及史提芬史匹堡(Steven Spielberg),前者就是看了他的電影才產生創作的欲望,並說「如果有電影能夠捕捉人生,我想那就是卡薩維蒂所拍的一切作品」;後者則當過卡薩維蒂《面貌》的製作助理,直至成名後仍一直把卡薩維蒂形容為「天才」。雖然卡薩維蒂隨著年月愈是備受尊祟,甚至每年「美國獨立精神獎」其中一個大獎John Cassavetes Award亦以他為名,但是他的創作之路開始時卻是荊棘滿途。

 

卡薩維蒂處女作《影子》是一部講述非裔美籍黑人在美國生活遇上理想及情感挫折的黑白電影,早期在美國一直找不到投資,結果要動用歐洲方面的資金以16米厘菲林完成,成為了美國獨立電影的標竿,即使50年代已經出現了Morris Engel、Lionel Rogosin和Shirley Clarks這些美國獨立電影先鋒,可是卡薩維蒂作品中既具備故事性又反主流電影起承轉合的敘事傳統,夾雜職業與非職業演員的聯合演出,及對演員即興演出並隨時隨地修改劇本的導演手法,還有活用大特寫鏡頭直觀演員表情的極端手法,卻是對當時荷里活以至世界電影都具有衝擊力的。然而,這種導演手法與荷里活主流工業的運作模式卻出現了極大矛盾。

 

由於《影子》在歐洲的口碑,卡薩維蒂得到美國資金支持拍攝Too Late Blues(1961)及A Child Is Waiting(1963),但因為與製片方及片商的矛盾而被列入荷里活的「導演黑名單」,從此令卡薩維蒂明白他的電影遊戲規則根本不能融入荷里活主流體制,故此決定以演出電視劇的片酬,自行借貸籌得五萬美元,並拉攏親戚朋友參演其新作《面貌》以節省製作成本,在斷斷續續的過程中完成這部在威尼斯影展得最佳男主角,並獲奧斯卡三項提名,包括最佳原著劇本及最佳男、女配角的作品,令卡薩維蒂在美國首度得到了創作層面上的廣泛認同,並令廣大電影工作者明白,自行籌組資金及工作人員,自行以個人能力支撐一般需要用上整個片廠支援的製片工作,以及在電影完成後自行以導演身分負責發行及請求戲院放映其作品,這一系列的作業模式不單並非不可行,甚至保障了創作者在創作期間可以不受投資者在商業考慮層面的干擾,自由灑脫地創作,形成當代的「獨立電影」精神。

 

卡薩維蒂其後的作品如《丈夫》(Husbands,1970)、《受影響的女人》、《愛流》(Love Streams, 1984)等,都表現出他對「即興演出」的打磨並進入極致的實踐層面,演員們在攝影機以求捕捉他們反應而長開的拍攝手法下,大膽嘗試不同的即時反應,以至在每個特定人物處境下表現出某種微妙的心理反應,充滿精神化的情緒表現,甚至不介意以間斷或重複的對白表現,人物往往是喜怒無常,在卡薩維蒂甚至有時會參與其中的情況下,將某些平靜的低迴以至高亢至歇斯底里的狀態,都表現得毫不忸怩尷尬,甚至滲入到種種只能想像卻難以言喻的人性細節,圍繞美國核心家庭內部,深度討論性別、價值觀及城市人精神狀態的各種面向,世故而豐盈,同時具備啟發性與警世性,手法革新而不拘一格。

 

《受影響的女人woman under the influence 》

《受影響的女人woman under the influence 》

說起卡薩維蒂當然也不能不提他演員太太Gena Rowlands,除了跟丈夫分別提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及最佳導演的代表作《受影響的女人》外,其主演的《鐵血娘子歌莉亞》(Gloria,1980)更讓外冷內熱的黑幫老大情人、奮勇保護孤兒的角色Gloria,成為卡薩維蒂在商業上最成功的作品,也是繼《買起唐人經紀》後再一次以犯罪類型電影姿態作「卡薩維蒂」式變奏,除了黑幫、犯罪、暴力這些商業元素之外,主角的心路歷程令電影雖作為商業類型片卻始終以人為本,描寫人生困境,及絕境中的卑微希望與溫情,也令電影沒有落入俗流。《首演之夜》更是Gena Rowlands代表著丈夫卡薩維蒂借戲中戲的舞台劇The Second Woman去表現演員透過「即興演出」自我發現甚至自我救贖的過程,又包含了導演的創作觀及人生觀的夫子自道式言志,戲中Gena Rowlands飾演的知名舞台劇演員就是因為直覺劇本並不代表其真我,於是決定不依劇本演出,最後就是在「即興演出」下演了一場令人拍案叫絕的好戲,好得連活地阿倫(Woody Allen)都看上了The Second Woman,改編為電影Another Woman(1988),女主角正是《魔鬼怪嬰》的女主角美亞花露(Mia Farrow)。

 

卡薩維蒂的電影總是歷久常新,當你以為《靚太唔易做》(Desperate Housewives)已經道盡現代美國婦女面對病態的精神威脅,那麼《受影響的女人》只會是更逼切和真切;當你以為《廣告狂人》(Madmen)就是徹底透過已婚男人耍酷來體察男人如何寂寞虛妄,那麼《丈夫》一定令你遊歷更接近崩潰上至荒誕下至荒涼的中年男人專用之過山車遊戲;如果你認定了《最後一班列車》(The Last Metro)或《歌舞廳的最後一夜》(Mrs Henderson Presents)就是以舞台寄情電影最富情懷的經典寫照,那麼《首演之夜》會讓你欣賞到有過之而無不及的酣暢及自覺,且看戲中一幕:由Joan Blondell飾演舞台劇編劇問扮演舞台劇演員、正在綵排的Gena Rowlands:「你就是演一個青春不再、要愛已經太遲的人,就那麼簡單,你不明白嗎?你有多大歲數了?」Gena Rowlands不回答。編劇又問:「你覺得這個劇本欠了甚麼?」Gena Rowlands答:「希望。」這正是畫龍點睛道出卡薩維蒂整個創作領域上所陳述著的人生境界,從絕望的、被生活剝蝕的理想人生之中,去尋找容或出於卑微卻又最驚鴻一剎的人性靈光。

更多資訊:澳門獨立電影節

donation-ad
放映時間表

放映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