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閱讀進偏鄉 -《沒有學校的魚》

書是生活的必需品 藝文爛鬼樓

文:大蔥

網址:https://aamacau.com/?p=12274

時間:2014年11月4日 16:16

常在中國的偏遠地區行走,有世界屋脊的高原藏區,也有森林峽穀的獨龍族聚居區。喜歡那些原始風光,還未被人類改造的土地真是美呀。

當地人都過著在城市人看來「貧困」的生活。沒有華屋軟床,也沒有來自世界各地口味的食物,有的只是味道樸實的當地食物,和穿了許久未曾更換的舊舊衣服。我並不十分為他們的處境難過。雖然資源分配的不均的確很刺眼,但是實在有過多的資源浪費在了不必要的事務之上,這樣使得資源缺乏也不顯得那麼可怕(當然由食物缺乏造成的營養不良例外)。反而羨慕他們有草原/田野可以奔跑,有馬兒當作交通工具(不必將自己肌肉繃緊擠巴士地鐵),有清新的空氣呼吸,每天一起床就看到自然原本的顏色。光是這其中的任何一條,都足以讓我羨慕的流口水。

不過,也有讓我不能不擔憂的。那是文明的錯誤入侵。由像我一樣的遊人們,帶著不合適的優越感,給那些土地帶來的改變。

遊人們帶來了各種花花綠綠包裝的商品。那些連城市也頭疼的塑膠製品,不合時宜地出現在泥土野花小河之間。糖果,則成了小孩們的新寵。滿懷善意的遊人們將城市帶來的糖果分發給路遇的當地小孩,陶醉在可愛的笑臉之中。卻忘記了刷牙的習慣還未進駐這些偏鄉。一些習慣了被贈予的當地人開始向遊人們索取,或用乞討,或用欺騙的方式。這些都成了旅途的噩夢。西方諺語雲:通往地獄的路通常是善意鋪成的。所言不虛。

真是可怕,在書本還未到達之前,糖果和可樂就先來了。

IMG_0124

   

閱讀之家

 

約翰伍德想必有著同樣的擔憂,所以他辭去微軟的工作,成立了「閱讀之家」。十幾年來,這個非牟利機構在尼泊爾、越南、柬埔寨、印度、斯里蘭卡、孟加拉國,以及南非等開發中國家的偏遠地區建立了10000多所圖書館,服務了1000多萬名兒童,給他們帶去了知識和希望。這個世界,有通往依賴之路,也有通往獨立之路。約翰選擇了後者,他要將書和知識先送過去,趁巧克力棒、電子遊戲還沒有到達之前。

援建圖書館,並非只是將書運送過去那麼簡單。它還要解答兩個問題:「什麼書適合他們?」「圖書室的建立是否真的鼓勵了更多的小孩閱讀?」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地方擁有了數目豐富的書籍,卻缺少熱情的讀者。為解決這兩個問題,「閱讀之家」還成了自己的出版社,專門出版當地創作者用自己的語言寫成的童書。有一個約翰最愛的故事,是這樣的:

 

跟兔子聊天之後,小魚兒得知陸地上的學校是多麼的有趣,於是她向媽媽宣佈她要去上學。
 「不可以,」她媽媽說。「學校在陸地上,而妳是一條魚。世界是不公平的,妳得學會忍受。」
  小魚兒很悲傷,她把心情跟兔子分享。
  兔子很想幫助小魚兒,他想破頭皮,終於靈光一現,去買了一個玻璃魚缸。
  他把小魚兒撈起來帶去學校,把小魚兒放在黑板旁邊的桌子上。其他動物看到他們的新同學這麼快樂,全都大聲地歡呼了起來。

 

這個故事來自斯里蘭卡的《小魚兒上學去》。由兩位偏遠村落的小女孩創作的,十五歲的普地葩寫故事,插畫則來自十七歲的羌德納亞。閱讀隨之而來的,便是創作。這不就是最優秀的教育麼?

 

room to read

  

 在援建之後,「閱讀之家」會持續調查跟進(比如孩子們需要自己語言寫的童書,就是在尼泊爾的一次回訪中所瞭解到的),甚至會追蹤到孩童直到大學畢業。

籌集資金方面,微軟七年的工作經歷讓伍德強悍無比,他經常敲開權貴們的大門,用三寸不爛之舌換來捐贈,也出席在世界各地的權貴雲集的慈善酒會去爭取捐贈。若碰上出爾反爾的權貴敗類,他便採用電話轟炸方式,貼身跟進直到資金入手。雖看起來很無賴,卻是對付無賴最好的方式。畢竟,這筆錢留在無賴口袋裡,遠遠不如讓幾千個孩童體會到閱讀的樂趣來得更有價值。

 

恩寧圖書室

 

在中國大陸的偏遠地區,「恩寧圖書室」也在實踐著的類似的援建行動。這個只有郭菁華一人的NGO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不僅有前期調查、親手援建,也有後期回訪,書單更是綜合童書專家的建議和當地老師的需求制定出來(最缺乏的就是用少數民族語言寫成的童書)。迄今為止,已有十八所圖書室在中國最偏遠的少數民族聚居區建立起來。資金則比較緊張,都來自有心人士。今年的三所圖書室的書籍是在澳門用認購的方式籌集的呢!

這幾年,作為義工參與了其中幾所圖書室的援建工作。跟著恩寧圖書室的日子,讓我體會到,對於偏遠地區的幫助,實在沒有比送一個有著美妙藏書的圖書館更加合適的了。書本給他們展開一個外界的世界,做好與其他文明對話的準備。

而且實踐著公益的旅行,原來更快樂。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

 

10616642_4571440780929_6316753519610244443_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