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宜居,何來安老?

2014-10-24 公園與我 專題報道

文:論盡採訪組

網址:https://aamacau.com/?p=12113

時間:2014年10月24日 9:09

前陣子吵得鬧哄哄的黑沙環輕軌路線爭議,一星期總有幾次落區在黑沙環公園「打釘」,才驚覺這個社會正在急劇老化當中。

到訪公園最多的常客就是一班長者,有的三三兩兩在聊天,或散步、運動一下筋骨;有的還有「任務」在身,帶著放學的孫兒過來玩一會,順便與街坊聚頭;即使獨個兒坐著,納悶的天氣出來透透風也比待在家裡強得多。他們當中,有的是獨居長者,有的與老伴相依為命,有幸三代同堂的,擠在一間屋子裡,最好的居住空間都會先給家人,自己未必可以獨享一個房間。有「老友記」說,出入不是家就是醫院,只有在公園的時候,一早一晚,才是真正屬於他們自己的時間。

公園

人口老化 公園爆滿

長者社交活動多在公園,除了方便「就腳」,還因為這裡不用花錢。不少基層長者早上捨不得喝早茶,下午更不會到茶餐室喝咖啡,澳門老人康樂中心、閱報室,室內公共空間尤其缺乏,社區公園便成了長者打發時間的聚腳點。黑沙環、二龍喉、白鴿巢、盧九花園、水塘、圍繞海邊的休憩區,有時連公園也說不上,街頭巷尾的綠化帶,屋村內的空地,甚至筷子基天橋底下的球場一隅。經常路過的醫院後街街角,只要有可以歇息一坐的花圃邊,有一片遮擋熱毒太陽的樹蔭,老人照樣可以坐一個下午,累了就打瞌睡,也顧不上行人路邊人來人去,車輛廢氣橫飛。

公園真的有人滿之患。先不說設計是否理想,環境是否怡人,大大小小的休憩區,座椅總是坐滿人,三角花園的方桌長期爆滿,除非打風落雨,除非太陽熱得實在難受。這些場景都在提醒:澳門早已進入高齡化社會,而且人口正在迅速老化。根據政府統計,現時澳門六十五歲以上長者佔總人口百分之八 (四萬八千六百人) 。從二○一一至二○二一年,短短十年間長者數目將飇升近一倍,三六年更達到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點七(超過十五萬七千人) 屆時每五名居民當中,便有一位是長者。

祐漢第五街公園也是經常爆滿。

祐漢第五街公園也是經常爆滿。

長者在馬路一隅的花圃聊天

長者在馬路一隅的花圃聊天

原區安老  先要宜居

圍繞人口老化的討論,除了社保供款會否爆煲?醫院床位、安老院舍如何追上這個大缺口?覆診時間會否進一步延長?社會很少討論,制訂政策的官員似乎也沒有餘力再關心:如何令「原區安老」的長者活得開心?可否有更多社區公共空間供長者使用? 還是直接在橫琴、中山建老人村,將長者通通遷出澳門比較省事?

最近一項民間調查訪問了過千名黑沙環公園使用者,七成慣性使用者當中,有四成多是中老年人。數據顯示年齡越大,每天去公園的比例越高對公園的依賴性大。這現象不獨是黑沙環,其他區的公園都有類似情況。

研究社區照顧多年的前理工副教授蘇文欣指出,社區公共空間對長者心理和精神健康非常重要。老人家不是整天對著四面牆過日子,「原區安老」最重要是讓長者在熟悉的家居和社區環境安享晚年,長者維持原來的鄰里關係和朋友圈,有正常社交活動,這些都必須在公共空間進行。面對老齡人口急增,政府應開發更多室內或室外公共設施,而不是減少。

他又以黑沙環公園為例,這個公園使用率極高,黑沙環新填海區六萬人,連祐漢的居民都會使用,難以理解為何政府似執意在此建輕軌?他指出,香港美孚新村也有在天橋下建公園和籃球場,汽車尾氣排放,車輛經過產生的震感,都不適宜作用公園休憩用途,這是正常人都明白的道理。倘若政府貿然剝奪居民原有的公共空間,將公園設施放落地底,是「不道德」的做法。如果輕軌走沿海線有困難,真的要經過公園,為何不可以改行更深的地底?以澳門的財力應有其他辦法解決這技術問題。

老年人口十年後增加一倍,澳門有多一倍的休閒空間供長者享用嗎?

老年人口十年後增加一倍,澳門有多一倍的休閒空間供長者享用嗎?

天橋底下的籃球場

天橋底下的籃球場

天橋底下的籃球場

天橋底下的籃球場

見縫插針  犧牲公眾利益

近年政府經常「與民爭利」,動不動就打公園的主意:當年渡船街小小一個休憩區,說要改建倉儲式停車場;黑沙環公園不是要建街市,就是要建輕軌;連西灣湖廣場都說要變成「夜市」,離島馬路邊的小休憩區自然可以剷走建油站?每次都必定招致社區居民的聲討和反對。

一位規劃界人士一矢中的指出,公共開放空間並不是「有就加分」、「無係正常」,這是社區內的必要設施,一個接近自然環境、開放的活動空間也與人的健康息息相關。從這角度來看,澳門人的生活環境正處於「退化」階段 。「次序完全是倒過來,例如在筷子基是先有高架橋,再將橋底變成球場,那是別無他選、不得已的辦法。但現在完全不是這樣,輕軌還未存在,路線還可以再商榷,也許可以走地底,或是用其他方法,為何要犧牲公共利益解決一個技術問題?這種所謂『補償』真是最差劣的方案。」

更令人覺得匪夷所思的是,政府竟然要拆走一個已建成十一年的黑沙環公園,用來建輕軌高架橋,「那是一個連結周邊社區的重要公共空間,黑沙環公園周邊住宅的開放活動空間本來就少,它的社區功能已經形成。建了輕軌,這就變成一個交通設施,並不是公共空間。公園怎能看不到陽光?這樣有違世界規劃潮流,世界各地的先進城市,正想辦法創建更多公共空間,但澳門政府卻似乎是不斷摧毀這些空間。」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
籃球場兩側和上蓋都車來車往,吸盡廢氣。

籃球場兩側和上蓋都車來車往,吸盡廢氣。

公園

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