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設計師難為無米之炊

文化.芸術.設計 藝文爛鬼樓

文:思崎井

網址:https://aamacau.com/?p=9330

時間:2014年07月1日 10:10

Untitled-1

平面設計被討論的話題性實在太低,這個長時間被忽視的重要行業。近年澳門經濟發展的速度,到達前所未及的地步。是時候提醒一下,一個不斷向前渴望跑贏的人,該慢慢轉過頭來,看看自己跑得快,可是都沒穿好衣服(或隨便穿一穿)。

翻查歷史,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澳門早已在經濟起步的牽引下,開始渴求平面設計,當時是成就了某些平面設計師。可是好景不常,平面設計發展到現在,進步的速度卻多在原地踏步。

時至今日,常常不落俗套地解說什麼是平面設計,這個本來就很難去定義。原研哉在《設計中的設計》一書中提到這個基本問題,他一生也一直在追尋著這個答案,雖然他還是試著為設計下定義:設計是透過製作或溝通,來為我們所生存的世界做一個真實的詮釋。

澳門人就簡單得多,「哦,做廣告的!」,這話惹毛許多平面設計師也懵然不知,可知做廣告設計跟平面設計是不一樣的東西和思路,兩者差別甚多,就算退一萬步,假設平面設計就是大家所謂的廣告行業,也同樣被模糊了焦點。試冷靜想想,澳門是沒有「廣告」的,有的都是國外供稿(不相信澳門人會做廣告稿或設計)、超市宣傳單、菜單而已,有些只是淪為代工、輸出或製作工場而已,談何廣告?!

嚴格來講,澳門並沒有(或極稀少)專門做平面設計的人或公司,客戶不重視品牌概念,會說「做幾個招牌給我」;對標準字或logo分不清,「畫個logo就好」;不懂得整體形象是怎樣建立,而是「我想做張海報」;只會表面地談論國外案例,只看到「別人這樣做不錯,跟著做就對了」,硬要把同一套事情分開做;忽略在台上一刻要花十年功力,看似簡單背後卻存在千絲萬縷的關係。當然,市場主導一切,供求會說話,設計師的無奈又不能責怪客戶缺乏對美感的認可,令市場生態無法成長。

問題根本談不上要如何重視設計,刻意糾纏於這個問題只會浪費精力。整個城市的民眾對創意或設計興趣很低,很少人懂得欣賞,自然好設計的流失率就會高,永遠停留在較低的審美層次。平面設計是對外的第一道窗口,設計師努力做出好設計,不是做給特定的人使用或觀看,而是融入生活。

然而,客戶根本不肯去相信設計師,設計師也找不到知音。

「商業設計要迎合市場需要」,客戶出錢當大爺、是權威,常會講出不負責任的話,主僕心態味濃,曾見識過有絕對「創意」的客戶,認為設計師只是他們的工具,「我出錢,客戶永遠是對的,我要你做什麼就做什麼吧」,認為忠實完成他們腦海中的畫面才是正經事。目前澳門市場(以至全世界同樣)遇到的困境是,大部份案子集中在沒有美感的人手上,不認為設計是種專業(更不用談尊重創意),溝通只是形式上被告知要求,排斥異見,設計費更是個沉重的議題。為糊口,多少設計師只能自欺欺人地接受妥協。

設計師的創作水平就是談判的籌碼,目前澳門的平面設計相對還屬於起步階段,難免會迷失,失去主導性而失色,反被引導成流於表面,「那個時期我都在跟隨時代潮流,完全不考慮本質,一味地思考作品,這種膚淺的創意就是在耍帥。」設計Uniqlo等著名品牌的佐藤可士和,談到最初做設計時也是這樣。但迎合市場不等於不堅持設計底線,應該要再增加溝通、交流想法。設計師是美感的老師,有責任去引導民眾,不讓他們永遠停留在同一層次的審美觀裏,關鍵是如何演繹俗豔卻有美感,不同意見卻能令客人滿意,雖知易行難,但做出有深度的設計應該是最好的回應,所以設計師更不能固步自封,必須時刻提升自己的創造能力。

澳門常常夢想自己躍升為國際都市,創意、設計卻一直缺席,連城市本身對品牌概念都很含糊,文化氛圍不足。最初的品牌概念源於歐洲大陸,這幅偌大的土地國界難分,不明確主張自己的國土,就很容易被他國攻佔,最初的品牌概念就是緣於這種必須的強烈領土觀念,這是誰家的牛羊,這一看就是哪國的房子。現代社會當然不再為了這種原因,城市利用在地的特色讓別人更快、更準確地認識,增加全球化下的存在感,這難免就牽涉到文化認同的問題,長久以來,澳門人對所在土地認同感低,難找到共同的核心價值,也是阻礙文化發展的其中原因,難得近年稍微抬頭,政府卻不安撫民心,施政本末倒置都是設計被埋沒的隱憂。

不夠活潑(網絡圖片)

不夠活潑(網絡圖片)

現在澳門最大的客戶,叫「政府」,政府身邊充斥著太多設計,大部份都是不恰當的設計。

現在的澳門,面對著一個很現實的狀況,大多數設計人做的都是政府部門流出的案子。市場小,政府很自然成為大家的米飯班主,這下可好,最近還推出文創基金,應該就皆大歡喜,不憂三餐,應該抱著這大金主轉圈圈。但機會總是不屬於我的,要接下政府案子,首先就要投標,判給標準大部份是價低者得,而面對投標單上的項目,白字黑字寫好尺寸、材質等,設計師縛手縛腳之餘,無法揮灑自如。得標後做設計給基層公務員審稿,才發現上面還有主管、主任、局長等,「字大一點」、「不要留白」、「圖片放左邊」,被「專業意見」洗禮後出來的作品,通常設計師都不敢承認是他們家的。

澳門是沒有真正完善的出版社──一個出版業幾乎可養活大部份的平面設計師,目前只能羡慕。現在目前三大工作領域:政府、賭場及社團,平面設計師只能圍着他們轉圈,金主們都紛紛趟開懷抱──「孩子來吧,保證生活無憂但不包創意」,「各有特色」而排名不分先後,如果你有設計師朋友排斥這些小圈子,你可以勸籲他早點轉行。

政府是否應該要把錢用在更對的地方呢?先從基本做起,牽頭帶動不同的文化活動、展覽,創造更多的工作機會給平面設計師,不要自我設限,要跳出思考框框,避免官僚制度拖垮設計,減少煩悶沉冗的行政手續,研究產業政策,建立平台提供交流機會,支持企業改善設計環境,贊助機構做設計(類似設立專門項目,幫助或改造美學形象,基金錢多,應該不成問題),鼓勵社會及業界各自撫育設計人才,不然政府一權獨大,如何做都只會愈做愈爛。

平面設計不像音樂、戲劇等受限於表演場地,而是面向群眾,接受大眾批評才能愈做愈好,不能像伯牙一曲《高山》、《流水》,只有子期欣賞也能成為千古佳話。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