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馬的七個問題

2014-01-30 馬年論馬 專題報道

文:論盡

網址:https://aamacau.com/?p=6523

時間:2014年01月30日 17:17

Q: 世界上什麼時候開始有馬?馬有什麼親戚?

A: 古生物學家曾經認為生活在5,500-4,500萬年前的始祖馬是最早的馬,不過目前馬的出現時間已延遲到350萬年前。後來迅速從北美洲擴散到歐亞非三洲,以後因南北美洲相連,經巴拿馬地峽進入南美洲。

但馬在12,000年前突然在美洲消失。直到西班牙人1519年入侵美洲之前,印第安人都從沒見過馬,他們的語言中也沒有「馬」這個字。

和馬最接近的是斑馬和驢,然後是同屬奇蹄目的犀牛和貘。

Q: 為什麼要給馬釘馬蹄鐵?

馬蹄鐵的英文名叫horseshoe,已經能夠很清楚解釋它的功能。就好像人要穿鞋來保護腳,給馬釘馬蹄鐵是為了保護馬蹄,甚至有矯型功效。

野馬本來是不需要釘馬蹄鐵的,要給家馬這樣做是有實在的原因:除了家馬要負重外,家馬需要適應不同的地面,而且常常要高速跑動,由此為馬蹄所帶來的耗損要比野馬大得多——後者已經完全適應了草原的環境。而且,除了逃避獵食者外,野馬平常是無需快速奔跑的。

順帶一提,目前最早馴馬的證據是在哈薩克斯坦北部出土的,距今有五千五百年的歷史。研究最重要的證據是陶器上的馬奶脂肪——因為沒人會擠野馬的奶。

Q: 人們說記者要有「鐵腳、馬眼、神仙肚」。為什麼是用馬眼來形容觀察敏銳呢?

A: 在所有的陸上哺乳動物之中,馬的眼睛是最大的,視野也最為遼闊。從外表來看,馬的一對眼睛分別位於頭骨的兩側。因為草食性的哺乳動物需要有較遼闊的視野,以觀察周遭,隨時注意是否有捕食者接近。然而,眼睛位於頭骨的兩側固然有較遼闊的視野,但是位於兩側的雙眼,因為視覺重疊的範圍較小,也有無法有效地對焦、精準地估算物體距離的缺憾。

  相較於其他類別的草食性哺乳動物,馬的眼睛圓大,略微外突,也因此有更大的視覺接受範圍,而產生更遼闊的視野效果。牠的視野範圍幾乎涵蓋360度全域,僅有3度的視覺死角。馬的雙眼視覺範圍有65度,在這個範圍內,能較精準地估計外在物體的位置與距離。左右眼視覺涵蓋範圍遼闊,幾乎可以完全看到身後的物體。

Q: 為什麼有些賽馬要戴眼罩?

A: 眼罩有三種主要用途:
(一)遮掩馬匹部分視野,令其專心角逐,不為外界事物分心;
(二)改善馬匹的走規;
(三)加強馬匹某方面的性能。

例如,有些馬匹好奇心重,特別喜歡東張西望,或者膽子小,稍有風吹草動就惶恐不安;有些馬匹走勢不規矩,閃出閃入,或喜歡挨向旁邊的馬;有些馬匹角逐嫌短的路程,需要加快前速。如果覺得有必要,練馬師就會替馬匹戴上眼罩。還有一種情形是,屢戰屢敗、久無建樹的馬匹,練馬師往往會替牠佩上眼罩,希望帶來新鮮感,刺激馬兒的角逐興趣。

Q: 馬有什麼用途?

A: 馬最明顯的用途就是供人騎乘作交通工具、競賽或賭博的用途。在農村地區,馬也可以代替牛拉動耕犁。在亞洲很多地區,例如廣西桂林、日本九州,馬肉也可食用。馬奶也可釀酒。矮馬在西方國家也是種很受歡迎的寵物。

無論在東方和西方,馬似乎和音樂都很有緣份:西方的拉弦樂器,傳統上都是用馬尾毛系到琴弓上,然後拉動弦線。而蒙古族和壯族,更有馬頭琴和馬骨胡兩種民族樂器。

Q: 馬姓在中國排行第幾?馬姓有什麼來源?

A: 在《百家姓》中,馬姓排行第五十二,在昌姓之後、苗姓之前。而根據2013年的統計,馬姓是中國第十三大姓氏,在孫姓之後、朱姓之前。

而馬姓有三大來源:其一是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趙惠文王因功將其封於馬服,稱「馬服君」,奢之子趙興以「馬」為氏,漢武帝時期,其後代遷至右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其二是他姓改姓。其三是他族改姓,特別是回族(隨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和滿族。

Q: 為什麼今年是馬年?

A: 首先用動物表示年份並不是漢人獨有的,類似的紀年法在很多古文明都有。在中國完整的十二生肖表在公元前三世紀,即戰國末年就有了,但到了東漢王充的《論衡》才有我們所見到的種類和順序。

而中國的十二生肖,是配合十天干(甲-癸,分為陰陽兩組、每組都有金木水火土五行)十二地支(子-亥,也可分為陰陽及五行)使用的,六十年一個循環(一甲子)。而天干地支最早是刻在商朝的甲骨上。

今年是甲午馬年,在一甲子循環中排第三十一。甲屬木、陽性;午屬火、陽性。至於今年有什麼特別?與其問風水師,不如由自己開創每一個新的一天吧!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香港賽馬會、台灣自然科學博物館、新華網、美國卡內基自然歷史博物館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